普洱杂志:走进哀牢山,看见滇中面积最大的古茶园
红河第一湾
我们常说云南的古茶树是一种宝贵的种质资源,它们证明了云南是世界茶源,同时也让我们能够品尝到时间的味道。
西双版纳、临沧、普洱……云南的著名古茶树分布地区早已名声在外,但是其实在云南的很多地区都分布有古老的茶树,今天我们就走进“滇中最大的古茶树群落”,一睹古茶树的另一番风采。
仔细研究一下地理区位就会发现,地处哀牢山东北边的新平县者竜乡、水塘镇,与哀牢山西南边的镇沅县九甲镇,形成一个三角形区域。千家寨2700年的野生古茶树,就生长在这一地带中。再往西南方不远处是景谷县,被称为茶树始祖的距今3540万年的宽叶木兰化石,就发现于景谷盆地的芒线村。可以说,哀牢山中部的这一区域是茶树发源的核心,因而在新平的哀牢山一带,生长着这么多野生古茶树和人工栽培型古茶树,是情理之中的必然。
新平是茶马古道的重要节点,有着悠久的产茶历史。新平的古茶树,基本上都生长在山高水秀、空气清新,终年云雾缭绕且植被茂盛的哀牢山中,生长环境的自然生态十分优越。也因此,新平的古树茶具有芽叶肥硕、白毫浓密,香气蜜香里带有花果的清香,汤色橙黄透亮,滋味生津回甘的特点。
作为珍贵资源,古茶树、古茶园不仅是新平茶叶产业悠久历史的活见证,独特而底蕴深厚的茶文化载体,同时也是茶区民众脱贫致富的重要资源。者竜、水塘、平掌等地的哀牢山深处,生活着彝族、拉祜族、哈尼族等高山民族,他们是茶树种植的先民,茶叶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之一。
为了摸清境内古茶树资源家底,对古茶树、古茶园实行依法有效的保护及合理的开发利用,从2015年底开始新平县先后对古树茶资源、野生茶资源、台地茶资源,由新平县农业局、新平县经济作物工作站、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平管理局、玉溪师范学院污染控制与生物修复中心等单位展开了全面而系统的调查。
新平县经济作物工作站的《新平县古茶树资源现状调查》显示,新平县的人工栽培型百年以上古茶树共有28764棵,主要分布在者竜、水塘、戛洒、平掌、漠沙、建兴6个乡镇的40多个村寨,海拔在1400-2600米之间,其中面积较大、植株较密的古茶园主要集中分布在海拔1500-2000米的区域内。
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平县管理局的《新平县野生茶资源调查报告》显示,全县野生茶树资源分布面积约65万余亩,其中胸径大于8CM的55万棵,树龄在千年左右的野生古茶树达1000棵以上。在上述6个乡镇中,者竜、水塘、平掌的野生茶树资源面积最大且分布较为集中。
专家们考察水塘镇大帽耳山海拔2352m原始森林中的一株野生大茶树。树高约20m(顶部被砍),树幅5m×4m,基部干围2.95m,干围2.75m,最低分枝高度4.1m,有4个分枝,茶树树姿直立,分枝中等,平均叶片长宽为12.9cm×5.4cm,叶色绿,叶身平,叶面平,叶背无毛,分类上初步定为老黑茶种(Camellia atrothea)。是目前已发现的在哀牢山腹地生长最高大的野生型。
在云南的普洱茶产区,栽培型古茶树几乎随处可见,野生古茶树也不少见,特别是在镇沅、景东、景谷、宁洱一带,但过渡性的古茶树却少之又少。最广为人知的,是邦崴过渡型古茶树。在者竜乡竹箐村的界碑村民小组,就发现了一棵介于野生型与栽培型之间的古茶树,被专家们论证为过渡型古茶树。可以说,单在新平境内,就构成了从野生型到过渡型再到栽培型的茶树演进序列。
在“滇中古茶园”茶树资源考察论证活动,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虞富莲、中国土畜产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高级工程师苏芳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王平盛和副研究员蒋会兵、新平龙泉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晓聪等组成的专家组,对者竜乡峨毛村、水塘镇大帽耳山、邦迈村樟木树小组、平掌乡梭山村等地古茶树进行了实地考察。考察后专家们一致认为,从帽耳山以及平掌乡梭山村中山野生大茶树居群和物种多样性来看,新平县茶树种质资源比较丰富,以新平县为中心的滇中一带是茶树原产地范围。
大量野生古茶树、栽培型古茶树在地属滇中的新平被发现,极大扩展了云南古茶树的分布区域,以及野生茶树群落的分布范围,丰富了云南的古茶树资源宝库,也进一步证实了哀牢山中部的镇沅、景谷、新平一带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之一,对研究茶树起源、遗传多样性、种质资源等具有重大意义。
古茶园是人类和物种相互作用、“协调”进化的结果,如果说野生古茶树是大自然的恩赐,那么栽培型古茶树就是人类文明的体现。一棵棵饱经沧桑的古茶树,一片片生机勃勃的古茶园,犹如活化石般见证了新平县在普洱茶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和作用。随着越来越多古茶树资源的发现,新平古茶树的靓丽面容正日渐清晰。
本文节选自
《发现新平,滇中面积最大的古茶园》
作者丨段兆顺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2017年10月刊
作者丨段兆顺,图文来源:普洱杂志,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