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木兰:滇红工夫茶初制工艺兼议“制茶技术规程”与“看茶做茶”
上世纪60年代初,我有过一段在普文茶厂制造滇红工夫茶的实践经历。那时的制茶机械简陋,只有萎凋架、揉茶机、土烤房等机具。制茶很艰苦,天不亮就起床,去帮老工人烧木炭炉产生煤气来驱动揉茶机揉茶,揉好的茶叶要“发酵”,发好酵的茶叶要上土烤房干燥,一直要等到晚上茶叶烤干了,才得下班休息。工作条件虽差,但制茶却是认真的,对每一个影响茶叶品质的细节,都要一丝不苟地认真做好。
制茶行业有句老话,叫“看茶做茶”。其实质是:制茶要根据不同的生叶原料、不同的天气和季节、不同的机具设备、不同品质要求,采取不同的制茶方法,才能把茶叶制好。不论制何种茶类,也不论是谁制茶,要想制好茶叶,就得遵从“看茶做茶”;这条茶叶制造的基本原则。尤其对我这样的年轻人,原来在茶科所搞良种选育,缺乏制茶实践经验,现在来搞制茶技术指导工作,就只有在“看茶做茶”这位无形的老师的指引下,去实践,去摸索了。
实践出真知。经过一段时间的“看茶做茶”训练,我总结出一套工夫红茶初制技术,写成《滇红工夫茶初制工艺技术规程》,堂堂正正贴在车间的墙上,好让制茶工人学习和规范制茶操作工艺。在滇红工夫茶精制上,我也下了“看茶做茶”硬功夫,曾经一个人独自在一间房里搞手工精制,从头到尾筛制出一批茶叶,掌握了精制茶叶的基本方法,领会了精制工夫茶的基本原理,为制定精制技术规程(筛路),做了技术准备。在这里,以我在1961年制定的《滇红工夫茶初制工艺技技术规程》为例,谈谈“看茶做茶”的技术经验和思想体会。
滇红工夫初制技术操作流程
(一)生叶分级
在影响生叶质量的因素中,对制茶品质影响最明显最直接的,是生叶的老嫩程度。生叶分级主要根据生叶老嫩和大小,分成四级。
特级生叶:芽头,专采芽头制金毫红茶的原料。要求芽头粗壮,大小长短基本一致。芽中混杂有的一芽一叶生叶,为不合格叶。
一级生叶:一芽一叶为主(占60%±),含少量的半开展的一芽二叶,及幼嫩的“对夹叶”。
二级生叶:一芽一叶为主(占60%±)含少量的一芽二叶,及同等嫩度的对夹叶,生叶中混杂有一芽三叶为不合格叶。
三级生叶:一芽二叶为主,有部分一芽三叶、一芽一叶和同等嫩度的对夹叶。三级生叶为制工夫红茶的主要原料。
四级生叶:一芽二、三叶为主,及同等嫩度的对夹叶组成的混合生叶。一芽四叶及破碎叶和“马蹄”等为不合格叶。
级外生叶:四级以下粗老叶,均列为级外生叶。
掌握生叶分级标准、做好生叶分级,是实现“看茶做茶”的第一步。生叶分级定级,不能只看芽头多少,主要是生叶的老嫩大小要均匀一致。一芽二叶为制工夫红茶的主要原料,一芽三叶多了,制出的茶叶的外形和品质就下降。对夹叶含氨基酸丰富,只要不采“对夹三叶”,对茶叶品质无不良影响,还有利于提高茶中氨基酸含量,提高茶叶内质。四级生叶含有大量茶梗,梗中茶多糖含量高,制出的干茶有甜香味,而外形粗老、多“大黑条”,最好用于制老青茶。这些,都是“看茶做茶”应了解的。
(二)收青、贮青
收青:对不同茶园采的生叶、不同级别的生叶,应分别堆放。不足一揉机的生叶,以不影响生叶质量的前提下,实行归拼,例如三级生叶不足一揉机的叶量时,应以二级生叶与之归拼。
贮青:为保持生叶新鲜,防止生叶渥闷发热变质,凡生叶人厂两小时后,不能及时萎凋时,必须进行贮青处理。贮青时应将生叶抖散摊放,生叶越嫩发热越高,一、二级生叶摊放厚不超过20厘米,较老的三、四级生叶,不超过30厘米。隔5-6小时,将叶层翻松散热一次。
做好收青贮青,保证生叶新鲜,是制茶不可忽视的一环。看茶做茶人应知,生叶堆积发热,是由生叶的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生叶上带有细菌,有湿热条件下,加速繁殖放出热量等因素引起。明白这个道理,才能重视和做好收青贮青工作。
(三)萎凋
生叶中水分通过萎凋失水作用,使芽叶细胞失去膨压,细胞汁变浓,芽叶变柔软,为揉捻成条创造条件。在萎调过程中,叶中物质缓慢变化,产生清香,为发酵创造条件。
自然萎凋,是在室内安装多层菱凋架,每一层铺放竹帘,生叶撒在竹帘上,任其自然失水萎凋。做好自然萎凋应注意:
1.生叶薄摊均匀,每平方米竹帘上投叶0.6—0.8公斤。春季摊叶稍厚,1公斤/平方米竹帘。薄摊可缩短萎凋时间,达到萎凋均匀。
2.生叶上帘前,要扫除残留陈腐叶,萎凋好的萎凋叶下帘后,要及时揉捻,不能长时间堆积,引起生叶发热、变黑、变质。
3.萎凋室墙上安装排气风机,并注意开启门窗,确保空气流通、新鲜。在工夫红茶初制工艺中,萎凋是一道关键的工序。菱凋失水后的生叶,变得柔软,茶梗折不断,用手握之生叶失去弹性,生叶失去青草味和产生清香,即为萎凋适度。萎凋不足或过度,都会降低茶叶外形和内质。看茶做茶人要掌握好萎凋适度标准,只有使生叶萎凋达到适度标准,才能正常进行揉捻和发酵,才能制出形美质优的工夫红茶。
(四)揉捻
通过揉捻,使生叶形成紧结的条索,使细胞破裂,溢出茶汁,增进香气和滋味。工夫红茶的品质要求茶汤味浓、汤色红艳、香气高爽,故揉捻要充分,揉捻时间长,还要加压和进行解块分筛。具体操作规程为:先轻揉30—35分钟,轻压5分钟,再轻揉回条后,进行解块分筛。筛底的碎茶和细嫩茶,拿去发酵,粗老的筛头茶拿去复揉,复揉中反复加压,促使粗大茶条变细变紧,最后再进行解块分筛,筛分出最粗老的“头子茶”。整个揉捻工序的完成,需要两个小时。
看茶做茶就是要根据生叶萎凋的程度、叶质的老嫩,来确定揉捻的方法。原则上,适度萎凋的嫩叶,以轻揉为主,使之逐渐成条,不损坏芽尖和产生过多片末茶。三、四级叶,采用中等压力、逐渐加压逐渐减压的方法进行揉捻,而对粗老叶则需加重压进行揉捻。揉捻中,制茶人要注意揉桶中茶叶的变化,观察茶叶条索的松紧和色泽的变化,来决定加压强度和揉捻时间,不要固定加压时间和加压强度,必须遵从看茶做茶原则,来掌握加压时间和强度。
(五)发酵
发酵是工夫红茶初制的重要工序。通过酶参与的生化变化,形成红茶色香味品质,可以说茶叶的内质是由发酵来决定的。
揉好的茶叶放在竹篾制的方盒中,摊叶厚度8—12厘米,发酵盒上要加盖一块湿布,增加湿度,以防面上的茶叶被风吹干。在发酵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叶温、叶色和香气的变化,当叶温升至最高不再上升时,叶色变红,失去青草气,产生类似苹果的香气时,即为发酵适度。
看茶做茶的人对发酵的掌控,总结出一条经验——宁可不足、不可适度,因为发酵适度的茶叶在干燥中会继续发酵,使茶叶发酵过度。发酵过度的茶叶,香气低、汤色红暗、滋味淡、叶底呈“猪肝色”。
(六)干燥
通过干燥使茶叶的品质稳定下来,达到能贮存的目的。红茶用分毛火与足火的两次干燥。毛火用高温快速干燥,高温是指温度达到110℃-120℃,通过高温干燥制止酶的活性,防止茶叶继续发酵。快速指的是茶叶要及时上烘,不能堆积,上叶要薄摊,才能干得快,干得透。毛火后茶叶之叶已干,而梗尚软,达到七成干,要下烘摊凉,使叶中水分重新分布均匀,再进行足火干燥。足火温度80℃±,烘到茶叶用手搓即碎,达到充分干燥后下烘。
茶叶下烘后,摊凉冷却后装袋。至此,整个初制过程结束。经过反复的实践和思考,对工夫红茶初制技术操作规程与看茶做茶的关系,有了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制茶技术规程,界定了不同茶类制作的程序和技术要点。不同的茶类有不同的技术规程。技术规程是茶厂规范制茶人的操作行为、加强技术管理的手段和制度。茶厂有了制茶技术规程,并能切实实行规程,才能制出稳定而优良的茶叶品质。
但是,制茶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制茶的方法就不能一成不变,制茶人应根据变化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制茶,以保证制出最佳最美的茶,这就是“看茶做茶”的实质。
技术的规程,是根据实践中总结的技术经验制定的,其主要内容是关键性技术和制茶原理。制茶人不但要贯彻实行技术规程,还要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道理,才能自觉地而不是机械地执行技术规程。看茶做茶,则是制茶人在技术规程的指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灵活的应变措施去解决不同情况下制茶中出现的问题,达到制出最佳最美的茶的目的。
一个优秀的制茶人,必须具有掌握关键技术和组织实施技术规程的智慧和能力。一个茶厂,要想制出最佳最美的茶叶,最关键的是拥有技术精通而又尽心尽责的制茶人……这,就是制茶的哲学。(此文张木兰写于2001年)
作者:张木兰,图文来源:木兰茶园,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