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茶叶名家 > 茶人专栏 > 谢付亮专栏:三种“伪茶道”,你熟悉几种?

谢付亮专栏:三种“伪茶道”,你熟悉几种?

作者:谢付亮  日期:06-18 来源:谢付亮国学茶馆

谢付亮品牌策划课堂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也没有人可以独自跳出孤岛。

在物质极为丰富的年代里,人心极为空虚。无奈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只顾着用嘴巴吃粮食,却忘记心灵也需要“粮食”。这是人生的常识,需要重视;这也是人生的本质,需要回归。尤其是世界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永远“在线”,但每个人的“岛屿”,却很难相连。

于是,我们学会了借助外物来“悟道”,于是各种“道”再度盛行。茶,有着逾千年的历史沉淀,自然就成了芸芸众生可以借助的一“物”。相对于酒、花、香之类,茶的特色明显,大俗大雅,浸入生活却又可以跳出生活,一万个人有三万种理解也不足为奇。于是,这些年,蔡澜先生的中国茶道观点一次次引发争议,林治先生批蔡澜先生的观点同样引发争议。

我非茶道中人,无权评论林治先生和蔡澜先生,只想跳出二人茶道观点上的“隔空之争”,从茶叶品牌营销的角度重复谈一个观点,现在的中国茶叶界“伪茶道”盛行,至少有三种,误导了一些没有独立思考之人,也让人感觉喝茶“太麻烦”,“茶离自己很远”,从而阻碍了一部分人“喝茶”。

第一,“违背常识、违背常理”,就是“伪茶道”。

什么是“道”?这个问题同样有一万种答案,《周易》《道德经》《论语》《中庸》里有“道”,《旧约》《新约》里有“道”,《金刚经》《六祖坛经》里有“道”,这里不作回答,留给您自己解决。

但,可以肯定的是,“道不远人”,违背常识、违背常理的一定不是“道”,至少不是“正道”。以茶叶为例,若要谈“茶道”,则最起码的常识常理要有,诸如待人接物要有礼貌,研究学问要精益求精,不可信口开河等等,倘若这类常识也不具备又何谈“茶道”?

我接触过一些茶产业的“大人物”或“知名人物”,大谈茶能修身养性、茶能养德,其实只是谈谈而已,真正表现出来的素质却令人失望,具体不便细说;还有一些人公开演讲,张冠李戴、漏洞百出却又口若悬河;再如,一些冠以茶人之人,相互指责却又在人前演戏等等,令人不知其有无“底线”。这些人谈得茶道再漂亮,也都是“伪茶道”!

第二,“流于形式、言行不一”,就是“伪茶道”。

“道”,必须约束行为或者说指导行为,要在行为中体现,必须接地气,能“走路”、能“落地”,诸如相互尊重、言而有信、知恩图报、坦诚相待等等。倘若我们大谈特谈的“茶道”,只是存有一些形式主义,言行不一、自相矛盾,要这样的“道”又有何用?

例如,茶道讲究“美”,并非单指泡饮过程之美,而是要问问以次充好“美”吗?农残超标“美”吗?忽悠人收藏、夸大金融功能“美”吗?乱施肥料“美”吗?价格离谱“美”吗?言而无信“美”吗?装腔作势“美”吗?包装过度“美”吗?潘安卖茶“美”吗?用陈茶当新茶美吗?伪造“年份茶”美吗?只有部分茶商茶农赚钱或赚取暴利,茶农得不偿失甚至“抛荒”,这“美”吗?这些不用回答,倘若你内心有了震动,那就有了答案。

第三,“脱离茶叶、脱离生活”,就是“伪茶道”。

茶道,至少要先“道茶”,“道出茶的万般滋味”,“道出茶的和风细雨,“道出茶的前世今生和子丑寅卯”,而不是“道玄”,即,要立足茶再跳出茶,从一个适合的高度上去看“茶”,而非彻头彻尾地抛开“茶”而论“道”。离开“茶”去谈“茶道”有意义吗?倘若如此,还不如直接去研究玄学或哲学!

换言之,饮茶主要是一种生活方式,茶道要为人服务,哪怕只是用一只玻璃杯泡茶,也是一种不同于可乐咖啡的生活方式,所以茶道要把握“生活”这个核心,而不是打着幌子、瞄准“生意”。稍不留神,我们就会看见一些“茶”背后的“唯利是图”。

卖茶盈利是必须的,但必须是“顺带的结果”。尤其是,现在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一切的品牌营销都要“推心置腹”,一切的生意都要有用户思维,要回归常识、回归本质,重视人与人之际的关系,帮助对方改善生活,才会有更美的茶道、更持久的生意。

但愿中国茶叶早日远离“伪茶道”,走上接地气的“阳关大道”!果真如此,必然是茶叶大幸、百姓大幸!以上乃个人愚见,不当之处请大咖们多多包涵、批评指正,谢谢。

作者简介:谢付亮,著名品牌专家、国学专家、茶叶品牌营销权威导师,《中国品牌》杂志报道其策划的“白茶娶妃”为“茶叶品牌第一案”,马来西亚《联合日报》称其为“中国茶叶品牌策划第一人”。

图文来源:谢付亮国学茶馆,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延伸阅读:+

首页 > 茶叶名家 > 茶人专栏 > 谢付亮专栏:三种“伪茶道”,你熟悉几种?
爱普茶网 爱普茶网,最新茶资讯网站,https://m.ipu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