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认知中的勐库戎氏和福海茶这两个品牌,说错别介
我认知福海茶比勐库戎氏的要早,是因为我以前上班的隔壁老板家,他家主做勐海地区的茶(班章自然年年做)。至于他会有福海茶,是因为他在08-09年的期间看着便宜收了几款2005年左右(没生产日期的中茶标)的福海七子饼熟茶,按吨位一波收的,很便宜。我知道的时候已经是后几年了,当时他散片百元卖,整个大件84饼便宜些。我认知的福海茶是从熟茶开始的,那时业界也流传着福海是大益熟茶的平替,因为价格比大益的还便宜。
福海生茶是最近几年才接触的比较多,从茶商渠道的视角去看,口感品质这些年是很好的,但从流通视角,会感觉流通属性没那么强。另一个则是福海厂牌(也包括经销渠道)对于部分年份茶品的一些处理方法很乱。
在我的认知中,福海茶经销体系,其实已经很传统。就说一个点,现在对于所有品牌授权门店还在采用多级别的价格。多的不说,大益的、今大福的等对授权店都是一个价,渠道服务商则是点位,而不是配货茶品价格的不同。
从近几年福海茶传递出来的发展方向,还是想做轻奢的小而美茶品牌。这是很吃经营模式的。后起新兴的普洱茶品牌,要不经营模式效率飞起。例如文源茶业、今汇福之类。要不都在茶品上花费了很多,例如山青花燃、润元昌、合和昌、佰年尚普。
传统的普洱茶品牌,如大益今年都在收回基本盘——大单品,以前的7572、金针白莲等。
很多品牌,在前几年的升级中似乎忘了底盘的大单品,被一些白牌普洱茶抢夺了日常消耗品饮客。尤其60元左右价格的。
福海茶是有这个价格段的茶品的,只不过品牌不怎么推广,茶商卖单片在现有的流通成本下很难做到盈利,所以没动力。整件货没有一个很好的动销,所以更难被大众认知。
所以福海茶,近些年的茶品品质总体很OK,找到合适的渠道,买了喝还是很不错的。
勐库戎氏,这个临沧茶品牌的领头老大哥,对于它的茶品一言难尽,认识勐库戎氏的茶稍晚于福海茶,从当时到现在一直还没有一款印象深刻的,名气大的也就是2006年的春母(母树茶),至于它出名是用了春季的冰岛料——来自茶商说。
很难想象,为什么这么一个品牌对于村寨原料的研究没有反馈到茶品上。这估计都是以前临沧那边做茶人的固见。
双江县勐库的磨烈、小荒田、大忠山、地界大家还知道些,其它几个乡镇的一些,或者临沧其它县区的一些。就说永德县的梅子箐和忙肺,以前大家只知道忙肺,这是为什么?而沧源的怕拍等。
大益几十年前就去新班章弄了个布朗山基地,人家有班章,只不过一直没明着打班章。
临沧这些年的普洱茶新兴品牌,如津乔、勐傣、霸茶、匠人制茶等大多是基于原料新茶特色的茶品。但这几年一些研究做熟茶的临沧茶厂牌,也在不断拉进和勐海熟茶的工艺差距。很值得研究。
而说到临沧的年份老茶,可能一些老茶友会想起百茶堂。因为它有临沧年份茶的茶品,价格自然也不菲。
前几年,勐库戎氏走出临沧,做了西双版纳这边的茶品,品质自然没话说。但说句大实话,现在做名村寨茶,只要有钱,谁都可以做。品质要做好也简单,用纯春料。这都不是什么技术活。
所以很难理解,勐库戎氏应该是有早发(早早发现更多临沧特色的村寨茶)优势,一些小产量茶并且可以形成垄断的,有这个资本。也应该可以了解什么茶存放以后转化得更好。并且在山头村寨古树茶概念兴起火热的时候吃到这波红利的。
临沧茶被称为普洱茶的味精,这种理念在新茶阶段散可。但喝不完的普洱茶进入年份老茶阶段,喝的人并不止想要平平淡淡的小甜水。那不如做红茶、白茶来得直接。你说呢?
这就是我对福海茶和勐库戎氏的一些粗浅认知,如果说错了别介意哈。
这个世界总是在偷偷奖励话多的人,我话不多也希望得到奖励,有品饮需求的茶友,双十一促销进行中,进去看看有没有需要的茶品。
作者:小杨,图文来源:茶空空,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