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何处:普洱茶又崩盘了吗?——东莞藏茶的一次调查(上)

图:老茶汇的藏茶展示
普洱茶从来不缺话题。8月中下旬,网络上突然刮起“东莞藏茶崩盘”的风声,出现了“东莞藏茶大量低价抛售”“东莞亿元藏家清仓放茶”等等各种说法。那段时间我打开手机,有关东莞藏茶的文章和视频怎么也刷不完,“东莞藏茶崩盘了,我就说普洱茶‘越陈越香’已经破产了吧”“东莞藏茶崩盘了,你知道为什么现在普洱茶销不动了吗”“东莞藏茶崩盘了,普洱茶的真正谷底还没到来呢”,卖茶的、买茶的都在说话,数据、图片、分析、解读也全都摆出来了,说得有鼻子有眼,一时间众声喧哗,真有点儿让人摸不着头脑:“难道普洱茶这次真的崩盘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东莞有着数十万吨的藏茶体量,对普洱茶产业而言是一块稳稳的“压舱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有关它的任何风吹草动都时刻牵动着业内人士的心,也关系着你我乃至整个普洱茶产业的发展前景。东莞究竟发生了什么?“东莞藏茶大量低价抛售”是真的吗?普洱茶真的“崩盘”了吗?……让我们带着上述这些问题,一起走进东莞,一起走进东莞藏茶。
东莞藏茶有“漏”捡吗?
众所周知,东莞藏茶体量大、老茶多、品质好。此次“东莞藏茶大量低价抛售”的消息突然传来,问题有很多,真相也都还没有弄清,却一下子点燃了许多人“捡漏”的想法。就我个人在抖音、视频号等直播平台的观察,有些普洱茶直播间迅速嗅到了流量的味道,立马打出了耸人听闻的标题:“普洱茶价,暴跌”“XXX旗舰店,老茶总仓放漏”“普洱茶藏家‘坡产’,大量老茶特价变现,1饼0.68元”……再看这些直播间的定位,基本都在大湾区的东莞、广州、深圳等地,好像东莞藏茶抛售确有其事。大家要是看到这“诱人”的标题和价格,会不会真的以为这些直播间真的捡到了“漏”,忍不住下手呢?但请大家记住一个基本经济学常识:“便宜没好货。”
8月份的东莞,于我们从云南而来的编辑部一行,只感觉分外的热,空气湿漉漉的,走在街上,仿佛呼吸也有重量。与网络上的喧嚣相比,现实中的东莞藏茶显得相当淡定。在东莞当地最大的茶叶市场——万江石美茶叶市场,我们也假装成听闻“东莞藏家抛仓”前来“捡漏”的小茶商,专门挑选打着“回收中老期茶”招牌的茶庄(这类茶庄在东莞各个茶叶市场十分常见,几乎走两步就是一家)进去打探,主要就是想看看这些身处东莞中老期茶交易一线的商家们对此次事件有何反应。话题一般是从我们想收些老茶开始,“生意”则是从一泡老茶谈起,而东莞真不愧是“中国藏茶之都”,只要我们开口,店家们总能拿出各个品牌、各种年份的老茶供我们挑选。然而,一旦话题转到是否有漏可捡,店家们的反应显然比我们更在行,冲我们摆摆手,笑着说:“要是有漏可以捡,我早就出手啦,还轮得到你们?”
从这些店家那里我们得知,所谓“开仓放茶”在东莞的老茶交易市场其实相当正常,毕竟有人想买,就有人想卖。放茶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藏家资金流出现了问题,要拿些茶出变现救救急;比如藏家认为手里这批茶没有存放价值了,干脆卖掉算了;比如藏家根据目前的市场行情,觉得是个出手的好机会等等。更关键的一点是,这些藏家们愿意拿出来放到市场上的,大部分都是频繁流通的品牌茶,真正压箱底的好茶可不是那么轻易就放出来的。近来的东莞藏茶市场并不是非常火热,整体的市场行情甚至是在向下走,藏家们除非是迫不得已,谁会舍得在这个时候抛出他们真正好的老茶呢?所以,那些企图蹭流量、制造“捡漏”效果的主播们可以掂量掂量了,究竟是你们捡到“漏”了,还是你们卖的茶本身就有漏洞。
回到开头的问题:现在去东莞可以“捡漏”吗?调查至此,我们还不好下定论,因为我们还遇到了一位在万江石美茶叶市场摸爬滚打了十多年的老茶流通商,他听说我们正在采访东莞藏茶事件,极力建议我们:“要不要一起干?现在正是建仓的好时候啊!”我们采访队中有人心动了,但仔细“洽谈”下去才发现:在东莞建仓谈何容易!东莞藏茶这么大的体量、数十年的发展历史、如今的种种“游戏规则”,还有很多需要我们认真去了解呢。
东莞藏茶的结构与稳定
东莞地处珠三角经济带中心,比邻广州、深圳、惠州等城市。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吸引了许多台湾、香港的投资商落地东莞建厂房投资实业,吸收了大量外来人员在东莞创业就业,促进了租房经济的发展的同时,也为拥有房产资源的东莞人带来了充裕的流动资金。在东莞,要说遍地都是“大佬”可能不太对,因为“老细”们很可能就趿着双拖鞋与你在早茶店坐隔壁桌,你还毫无察觉。所以,东莞为自己提炼城市精神就叫作“海纳百川,厚德务实”,而这种城市精神也完全地体现在了东莞人对藏茶的态度上。藏茶和藏书有些类似,清代大儒黄宗羲说过:“藏书,非好之与有力者不能。”意思是说,藏书,如果不爱书或者没有钱都是不能长久的。藏茶也是这个道理,不爱茶或者没有钱(房产)也是不能长久的。东莞人爱喝茶,也是“有力者”,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一种“海纳百川”的心态,对各种茶类毫无偏见之心,好喝的、爱喝的不妨多存些,毕竟在东莞这个地方,25℃的年平均温度,75%以下的年平均湿度,是许多茶叶不用太多设备干预就能保存好、陈化好的优良环境。
包括我们整个采访团队在内的很多人,对东莞藏茶一直以来的印象就是藏茶量非常之多。多到什么程度呢?目前比较公认的藏茶量(所有茶类)大概在30万吨到50万吨之间,相当于东莞平均每个本土家庭藏茶0.6吨(数据由东莞市茶文化促进会提供)。那这个藏茶量又是如何测算出来的呢?按照东莞市茶叶行业协会的估计,在东莞千吨级别的茶叶藏家大概有15到20家;百吨级别的有100家左右;十吨到百吨级别的200到300家;十吨级的,包括那些以老茶交易和流通的一般商家和茶店,有10000家左右。然而,这些还不包括有些数量难以统计的民间藏茶乃至部分不便公开藏茶数量的大藏家(这部分大藏家实力雄厚,在当地被称为“潜水艇”)。由此我们能够看到,东莞藏茶在体量分布上呈现一种金字塔状,各个层级之间相互支撑,也相互制衡,哪怕其中有一家或几家出现了问题,也无法撼动其稳固的基本盘。东莞藏茶被视作普洱茶产业的“压舱石”并非浪得虚名。
东莞藏茶现在之所以能成为普洱茶产业的“压舱石”,不仅在于它的大与多,还在于它相当的稳。这种稳,根据我们这次在东莞的走访情况来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藏家群体的结构性,二是藏茶交易的体系化。
东莞藏茶这么多,究竟都是哪些人在藏?东莞市茶叶行业协会的知情人告诉我们,东莞茶叶藏家群体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喜欢喝茶品茶的普通市民,公务员、政府职员以及收入比较高的行业白领,面向市场的流通商、平台商、专门的茶叶爱好者和收藏者。这些不同的藏家群体的藏茶数量有多有少,藏茶目的也不尽相同。普通市民的藏茶大多是用于日常品饮,流通商藏茶则主要是为了交易,所以目的性更强,选择也更精准。然而无论目的为何,藏茶都是这些藏家们很重要的一部分资产,有些人以此为生计,所以每天要从各种渠道关注着市场上的老茶讯息,低价收高价出,过手赚个差价;有些人则是用闲钱来投资,懂得市场规律的起起伏伏,价格起落很正常,市场环境再差,开仓抛售也不是轻易之举。

东莞市茶叶行业协会主席卢树勋
在我们的采访过程中,东莞的藏家们从不讳言他们对茶叶的投资与炒股很像。请注意,这里说的“炒股”是指老茶的仓储与交易,而不是金融茶的做法。东莞市茶叶行业协会主席卢树勋告诉我们,要在东莞成为一个专业的藏家,既要有对茶叶的爱好,也要有相应的经济实力,并且还要能耐得住时间的折磨(这最后一点或许就是藏茶和藏书的区别)。在东莞藏茶这个大盘中,普通茶客、小藏家、流通商、茶庄主、大企业以及大藏家是实力各异的玩家们,家庭仓、专业仓、公共仓,周转仓以及其中所藏的各类茶叶是各方玩家的仓位。线上线下,大盘随时开启,老茶的市场行情也随时在变,何时重仓,何时出仓,无不考验着玩家们的嗅觉、眼光、耐心以及经济实力。可以这么说,东莞藏茶本身是一个完全能够正常流通运转的老茶交易生态体系,这个体系的背后自然有大量的资本作为铺垫,也有东莞藏茶多年发展而积淀的文化与市场氛围,但最根本的逻辑还是在于普洱茶“越陈越香”的核心价值。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2025年9月刊
文|吴家康,图|欧巴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