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茶叶名家 > 茶人专栏 > 普洱杂志:饮茶是一种幸福

普洱杂志:饮茶是一种幸福

作者:高征  日期:06-19 来源:普洱杂志

普洱杂志

我们现代人饮茶真是幸福。

古者,“荆巴间采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橘子芼之。”可想饮茶之难,在当时古老的社会下,一个人能饮到茶,那该需要多大的能力啊。

中国著名的植物分类学家张宏达在《山茶属植物的系统研究》中写道:“中国人利用茶叶的历史十分悠久。考之史籍,茶叶最先用于医药方面,然后才作饮料。”

纵观古今茶叶史,从陆羽所处时代的唐煮,发展到宋代的点茶,明代的散茶冲泡,直到今天百花齐放式的各种茶品饮及茶产品形态来到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饮茶也变得方便而又简单了起来。

虽说满大街的茶店与茶馆林立,但茶叶终究还是稀罕物,这也造就了它终究不是普通的货物。

茶是全人类的宝藏,制茶经验与茶文化的形成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所以尽管如今满坑满谷的都是茶,茶的价格不是用金钱衡量的。廉价未必货色差,畅销茶未必内质丰富。茶的价值在于其的出身以及制茶工艺的高低。

普洱杂志

陆羽在《茶经》中说道:“茶无好坏,适口为上。”这也是现代人一直用于作为自己购茶的标准。

《茶经》这部茶叶百科全书式的著作,系统的总结了中唐以前历朝历代对茶的认识,阐述了茶经济、茶文化的方方面面,全方位地推动了唐代茶叶的发展和茶文化的兴盛,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茶业与茶文化发展的奠基之作。

如今我们的茶太多了,纵然不说粗制滥造,至少种类繁多。我们饮茶要抉择,否则不但无益而且还有害身体健康。

那么喝什么茶呢?这就需要看各人的兴趣与需要了,反而不能只图“适口为上”之说法了。在生活中,如果能在遇到一两位懂茶,懂养生的,那是幸运的事情,他能适当地指点我们购茶的门道以及饮茶的方式。

如果遇不到那么就只能靠自己了。饮茶,未必是中老年人干的事情。饮,比永远不饮强。茶文化,并不是无用文化,它含摄内容之深、之广,值得我们去学习。有一个原则也许值得我们考虑的:作为一个地道的中国人,我们要知道茶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

鲁迅对品茶有独到的见解,他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细味其言,觉得很有道理。事实上,我们平时市面上见到的茶,确实粗糙烂制寡淡无味的居多。

我曾思索,其中的因果关系安在?何以粗糙烂制?我想也许是因为饮茶人数的增多,人心在利益之下动了心思,所以能享此清福的必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做些功课了。

当然,享清福不一定只靠喝茶。例如,艺术家就另有一种方式。“伯牙学琴于成连先生,三年不成。成连言吾师方子春今在东海中,能移人情。”

两人一同去东海见师,缺不料成连在蓬莱山“骗”了伯牙,刺船而去,留下伯牙一人,但闻海水倾洞崩拆之声,山林窅冥,群鸟悲号,遂援琴而歌,曲成。

这一段说明了伯牙是享了大自然德清福,虽然神秘,但不是不可理解的。这究竟是天赋异禀的人超然的成就,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我想,最简单的方式还是喝茶,或者读书了。

普洱杂志

茶,本身就是情趣,可爱。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茶饼、砖、沱,摆在案头上,博古架上,更是一种视觉与精神上的享受。上了年份的老茶尤其可喜。我对老茶有一分偏爱。

在这一点上,我受益最多的还是徐先生夫妇,可谓在他家里有幸目睹、品饮了老茶的魅力。可惜我现在的上了年份的老茶很少,就像现如今的读书人一样的少。

前半年徐先生送我许多茶饼,其中就包含普文茶厂出的“福禄寿喜”系列茶的“禄”,真是爱不释手,拆开包装纸,更是清香四溢,金芽撒面,工艺精良,属上上之品。有朋友一直觊觎此茶,我微微一笑,不语。

虽说,此茶用金钱衡量是有价的,但茶中之情溢于言表啊。

作者:高征,图文来源:普洱杂志,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

延伸阅读:+

首页 > 茶叶名家 > 茶人专栏 > 普洱杂志:饮茶是一种幸福
爱普茶网 爱普茶网,最新茶资讯网站,https://m.ipu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