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茶会:“一片茶叶的成长史”「一如茶香专栏」
纯正野生型古树茶,过渡型古树茶,栽培型古树茶,如茶学院带你看茶树驯化过程,探寻滋味演变的规律。
沉浸、体验
-2021年4月23日-
泡茶是艺术的创作
本次茶会所喝茶品:困鹿山野生最大古茶树、困鹿山乔木高杆、邦崴2号大茶树、班章
1、迟来的茶会
如茶学院带你看茶树驯化过程中,探寻滋味演变的规律
这是一场推迟了两年多的茶会:从2018年底,如茶第一次组织云南游学开始,就要看、要尝的纯野生古茶树,终于在这一次见到真容,并拿到了这款古茶树制成的茶叶,所以茶会得以举办。
难得!
这场茶会开在周三的晚上,一个我不太方便参加的日子。
但是看到那款野生古茶树,想起上次云南普洱茶茶会时就意犹未尽,这次的野生茶树更大,就心动了。
再加上邦崴2号大茶树,据说只有几泡,我掐指一算这样规格的茶会不知下次何时再办,还是争取争取吧。
结果一问家人们居然同意了,我最亲爱的家人们啊~太感谢了,如此我便能心无挂碍得好好地参加这次茶会。
心中的忐忑刚刚散去,得意又涌上心头。
感觉上上周的云南普洱茶会我喝的挺有些感觉了,这次就有点胸有成竹了。
然而事情发展的规律一般都是:结果往往意想不到(尤其针对基础还不扎实的人)——所以做人一定要谦虚,面子里子都得这样,且看下文详解。
更为难得的是,茶友们去了以后才知道,这四款茶品,全部都由叶老师亲自冲泡!还没喝气氛就烘托有点高了~~
2、讲解+喝茶
如茶学院带你看茶树驯化过程中,探寻滋味演变的规律
叶老师给大家讲了一下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茶树及茶的滋味的大概规律,我们看了他们实地拍到的照片和视频之后,就进入了令人激动的品鉴环节。
我们整整喝了两个多小时的茶。
期间茶友们兴奋地用各种词汇对这些茶滋味的形容,场面一度有些热闹的过头。
茶会结束后,因为我有些困惑,非常感谢英子老师带着我每款又喝了两遍,然后口感就更清晰了一些。
在正式的回顾之前,我特别想讲如下的一段话(这是我第二天早起一睁眼想到的)。
一夜睡得非常好,虽然时间少点(孩子上学,需要早起)。所以,喝茶,喝生普;大晚上的喝生普;大晚上连喝好几款生普;大晚上连喝好几款都是古树、大树的生普,真不影响睡眠、也不使人胃寒。
这些都不要想象,要亲自去体验、去验证。我们要活在真实的世界里,而不是想象出来的世界里。喝茶真是一种和自己的对话。
在老师的引导下,你喝得出来你就喝出来了,你喝不出来,哪怕你跟别人说你喝出来了,其实你也没有喝出来,事实是如何的,只有你自己知道。
这件事情非常有趣,几乎就是一种“空对空”。
一杯茶,你去喝,你只是在喝它,一种非视觉的东西去努力地捕捉,那就是“味”~~
人家都说“眼见为实”。
口喝为实也是真实存在的。
哪怕是平时不怎么喝茶的新茶友,可能对滋味的体会没有那么细致深入,但是现场的氛围却能深深地感染到她。
这种无形的东西,你去体会,它是真实存在的,具有很强大的力量,身在其中,必有所感受。
但它看不到,找不着,这实在太有趣了。
茶一遇上水就复活了,变成了茶汤。
我觉得我在喝这些茶时,茶就在我身上驻足了,我去感受它的存在,香气的、滋味的,身体上的,这也是一种对话,却不用语言文字。
当无形的、被我们忽视的内容可以通过另一种感知的渠道而被我们发现,这种体验是非常生动的。
除了困鹿山的高杆乔木(栽培型)之外,其他三款茶都有各自的气场,我喝下去以后,后脖颈及背一直在出汗。
茶会前面知识性的内容我直接摘录过来,是为了保证文章连续性。
有些茶树一直都在僻静的地方生长着。
它生长的地方人迹罕至。
所以,它一直都没有被真正的驯化过。
为了生,它和其他的乔木一起拼命地争夺阳光。
只有向上,向上,向上。
没有妥协地向上,它才能得到一点点的阳光。它才能活着。
这就是野生型的茶树。
这些茶树的主干通常都没有什么分叉,树高达20多米。
而野生的茶树为了保护自己,叶片都有一些轻微的毒性。
这是植物的自我保护。
没有人类的呵护,它只能让自己具有一些攻击性,如此,才能活下来。
而人类似乎一直都在挑战大自然的底线。
大自然里的万物在适当的情况下也确实在做一些妥协。
任何物种的驯化,其实都是为了生存和延续做的一种妥协。
茶树如此,人也是如此。
不断地磨合,就有了一个和谐共生的世界。
从野生型茶树的滋味,到过渡型茶树的滋味,到在栽培型古树的滋味,每一步人类都走得十分艰辛。
习茶之所以能让我们看清自己,其实就是通过这一些点点滴滴的细节中,看到自己和自然的关系,看到每一个念头和行为所带来的结果。
茶,它有温柔的拒绝,又有温柔的坚持。
只有当你真正静下来了,面对一泡茶汤,就能清晰地看到自己。
——叶羽晴川
说到底,茶和人之间,需要双方面的妥协。
茶不妥协,这儿一棵、那儿一棵,它的家族就不兴旺,个体是足够傲骄了,但是将来的不确定性如何面对呢?
看看景迈的千年万亩茶园,就知道人工栽培后,茶树种族的生存机率大大提高了。
从野生茶树的微毒性,口感的微苦;到过渡性茶树滋味的更加适口性,再到栽培型茶树,滋味更加细腻、香气也更迎合人的喜好。
很多人工栽培几十年、上百年的茶树,为了方便人采摘,连树高都近人尺度,这也就是自然的选择了!
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叶老师说,所有的进化,都是先“风土”,再“人情”,先有和环境的相洽,才能有继续发展的机会。
3、四款生普
如茶学院带你看茶树驯化过程中,探寻滋味演变的规律
四款生普,一款接着一款地喝!
今天茶会安排的这4款茶顺序的安排很重要。
困鹿山乔木高杆:2021春茶,栽培型
困鹿山野生最大古茶树:2021春茶,纯野生
邦崴2号大茶树:2020春茶,过渡型
班章:2019春茶,栽培型
真的都是个顶个儿的好茶!
尤其纯野生的这款大树,很难机会喝到,保证来源,保证冲泡。
现在回来接上我之前的那句“喝生普有点儿感觉,结果却出人意料”的那句话。
生普,其制作过程是采摘→摊晾→杀青→揉捻→干燥,最后茶的滋味基本都是它本来应有的。
去云南游学之后,因为亲眼见到那样的生态,见到那样的大茶树,再喝到那么丰富的口感滋味,我觉得生普真的是靠其内涵而打动人的。
我很喜欢生普。
在我的印象里,我喝到的生普都不苦不涩,喝过之后,会久久的齿颊留香,口吐芬芳。
每一款生普都有其独到之处,然而大概齐都还是在无认知的范围内。
但是今天的后三款茶,尤其是中间两款野生大茶树和邦崴2号茶树王,喝下去之后那种一系列身体的反应,有茶友形容“上头”,“茶气”在身体里穿梭(如茶并不讲茶气,但是此时只能如此用文字来形容),而且身体大大地出汗,感觉“不是我在喝茶,而是茶在玩儿我~~”。
茶和人是平等的,它可以让你清晰地感知到它的存在,而不是一口茶汤喝下去了,滋味香气不错就完了。
不知道我这样讲,各位能否体会我想表达的意思?
第一款,困鹿山乔木高杆(2021春茶)。
第一款上来先喝栽培型的是有原因的。
二号野生大茶树的气势过人,过渡型的茶品代表又是三号邦崴第二号的茶树,再来栽培型的还是四号班章,那一号困鹿山乔木高杆就没法喝了。
而把它放在第一款喝的话,同是困鹿山地区,茶树驯化史中、最早的和最晚的,对比起来喝反而会会让人先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茶叶驯化的和未被驯化的滋味口感的强烈对比。
然后再从野生的,到过渡的,再到栽培的,一路喝下来,又是一条清晰的脉络,这样茶友们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最有效地get到“茶树驯化过程中,滋味的演变的规律”。
第一款茶,刚闻公道杯的时候,有鼻子敏感的茶友会说闻起来有酸酸的味道,喝起来有米汤发酵的感觉。
我自己喝的感受是,入口还挺特别的(有种小零食叫做青豌豆,有点那种感觉),比较清甜可人,口感也比较细腻。
适口性不错。不过我喝起来觉得还有些青气,茶水融合的还不够贴合。
第二款,困鹿山野生最大古茶树(2021春茶)。
和上次一样的感受,令我印象深刻!最有意思的是,闻公道杯香的时候,有茶友说有“高级香水”的味道,你们品品,“高级香水”,四个字很普通,但是味道是如何的,好好品品。
为了保证一定的适口性,叶老师只放了4克干茶(生普平常要放6克),很好地规避了纯野生茶的喉部的苦,而把它的优点很好地呈现出来:水细、深,香幽、长,即使后面喉部地微微泛苦,也只成了它的一大特色,让人印象犹深!
也有茶友形容,如同小时候吃药,那层糖衣没了之后,药还没来得及完全咽下,微微泛上的苦。
还有茶友形容,那种香,如同含着花蕊,入口甜,非常透。
另一位是语文老师的新茶友,简直是妙语连珠的,她的形容非常直观,“特别上头”,这款茶,喝前两杯像怀春的少女,一直向上扬;喝这几杯(后两杯),就是成熟的少女,淑女,风韵独特别,喝的人上下都通了。
热的很。
这款茶我们一共出了十五泡,每位茶友喝了四杯,喝的人甜甜的,暖暖的,香香的。
野生大茶树,果然很随性的,还按常理出牌,有内涵,但是你的感受得按它的节奏来。
有茶友第一杯喝下去,肚子有些反应,但是后来就好了。每个人过了一会儿都觉得有些热,好几位都出汗了。
第三款,邦崴2号大茶树(2020春茶)。
这茶有茶友形容像叶老师——外表不显山露水,然而内涵极为丰富。
如果说野生大古树比较让人捉摸不定,那么这款茶,从一入口的醇、细,就在不动生色中一点点地把自己的内蕴徐徐铺陈开来,不急不燥,但是应该呈现的一点点都会展现出来的,甜、润、水很细腻。
很安稳,很踏实,茶的适口性更佳。
我刚下去的头皮发麻,又开始了。
汗继续冒……然而口中却泛出了清凉感。
语文老师茶友继续给力地形容:“这款茶像男人,底子足,汤感厚重……前一款茶回味来的迅猛,身体都还没来得及适应。这款茶是越来越让人感觉着深厚。”
最后一款,班章(2019春茶)。
已经是完全栽培型的,很适应人的口感的一切要求。
而且“班章为王”,一个王者的气韵是什么?
一切都要有,而且要好,综合素质得高。
水要甜润,香气要丰富,滋味也要细腻隽永,给任何人都能留下良好的印象。
就如同一个世家出来的子弟一般,谦谦君子,温文尔雅,挑不出毛病,就觉得挺好的。
但是相应为法,语文老师茶友极为之喜欢这一款。
在她喝来,“如同感受到竹叶的清香在口腔炸开,香气在口腔氤氲,又如随风飞扬,整个人仿佛置身青青竹林一般,非常美好。”
而前两款茶呢,如世外高人,轻易并不在红尘中走动,一旦出现,一个个性极强,即使才华惊人,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反而有些人是要恨起来的。
另一个呢?超俗脱尘,你不去用心地体会,也容易失之交臂的,内涵很深,但是如果你不去细细地接触了解,那么很容易就会错过了它的好。
但是那种气场的东西是掩盖不了(就是喝下去就要冒汗。)
然后叶老师每款茶都出了一公道杯,我们每个人又连着喝了一遍。
喝到后面,每款茶都挺甜润,野生大古树已经说过了,因为茶量减少了,所以适口性增强了。
但是风格和状态是不一样的。
怎么去理解这句话呢?也是滋味变化的规律在哪里呢?
茶会后英子老师开了一个小灶带我又喝了一遍,虽然滋味淡了,但是特点还是呈现的很鲜明的。
高杆相对普通,滋味比较浅;野生大古树如同清澈的水,深、幽;邦崴2号,类似米汤,厚重,咽下去喉咙有花香,就像咽下去了一朵花。
班章,香、味都比较抓人,相对霸气,走的不深,但是冲击感足够,各种都恰到好处,没啥好挑剔的。(莫名地我想起了薛宝钗)
所以后三款,没有什么可比性,它们的风格都在不同的点上,看你更关注那一点。
但是我们都要去喝,去感受,去理解。最后喜欢不喜欢看个人喜好了。
所以,“当下的茶喝好了,才能喝到下一杯好茶。”
每一期茶会,只要你去了,请一定好好喝,把握好当下。然后下一次又能喝到好茶了,这种感觉真好。
普洱茶真是一个千姿百态的国度,每一款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有机会喝到任何一款可信的生普,都好好喝吧,就会像认识一个厉害的新朋友一样,会大长见识的。
最后的最后,借用茶友们的话来总结:
(如茶的)茶会给人很亲切的感觉,这里的人都很融洽,即使是新人也很容易融入进来,不怕说错话,因为就是知道说错了也不会被人笑话。
接纳比拒绝更重要,更多地去接纳,总会有惊喜会发现。
不一样容易被人留下印象,但是真正的持续,还是需要内质的深厚。
2021.4.23(周五)
作者:一石头,图文来源:味觉的审美,经授权爱普茶网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