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杂志:茶馆的你,这份经验请查收
本文节选自
说说我的买茶经
作者丨黄刚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开个茶馆吧,好像成了都市职场压力、事业瓶颈期的一个浪漫出口。那种悠闲雅致的氛围里,煮水泡茶,往来谈笑举手投足之间,所有的压力都已经烟消云散,内心也随时恢复平静,告别一切“内卷”、“焦虑”。然而,就算梦想的光照进现实,往往也只能照亮待支付的账单和琐碎的日常,未必照得出一个茶馆的发展之路。
作者从自己开茶馆的经验出发,讲讲他是如何为自己的茶馆选择合适的货源。说是“买茶经”,其实更是关于“卖茶”的基础和准备。开茶馆的你,请查收。
我是在对茶几乎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开了茶馆的,很快对普洱茶有了兴趣并因为经营的需要而改成了专营普洱茶的茶庄、工作室,在经营实践中研究起了普洱茶的品鉴技术与经营方式。买茶是经营茶的第一步,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要深刻理解普洱茶及其经营的独特性
绿茶是基本不发酵不氧化的茶,白茶与黄茶是轻微氧化茶,青茶是半氧化茶,红茶是全氧化茶,而被划归黑茶类的普洱茶则是部分氧化部分有微生物参与的发酵茶。普洱茶与其他茶相比,它的独特之处主要表现在用料的不同、制作工艺(包括仓储)的不同、产品形状及包装的不同、口感品味的不同等方面。因为历史的原因和对于微观世界认识不到位等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带来了产品的多样性、丰富性、复杂性、趣味性以及珍贵难以再生等特性,并逐渐被人们挖掘衍生出了保健属性、礼品属性、艺术装饰属性、文物属性甚至金融属性等等。我们在买茶之前深刻认识并理解了普洱茶的这些独特性就为经营买茶、开拓市场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普洱茶因为茶本身的独特之处而使得经营有独特性、买茶有独特性,其中最大最明显的不同是作为后发酵茶的耐存放。此前,占有中国茶叶消费市场最大份额的绿茶以散装形式面市,当年生产当年消费。消费者追求鲜爽,一般过了夏季其品质就会大打折扣。这也使得绿茶的经营者每年不堪其烦地要把卖剩下的绿茶送去窨成花茶,然后再以很低的价格供应市场收回残值。而作为后发酵茶的普洱茶则不然,从其价值的再发现之日起就被非常形象地冠以“越陈越香”的特性。所以,绿茶以新为好,普洱茶则以陈为美。绿茶很难见到陈茶,而普洱茶则因为有香港这样的存茶传统基础的存在而使得人们有机会体验到老茶之美并开始效仿。又因为越陈越香的特点方便了生产、运输、存储和管理,提高了人们投资经营普洱茶的积极性,使得投资存茶在南方气候适宜的地区蔚然成风,也使得另一部分经营者投资者找寻合适的陈年老茶成为可能。
我这么比喻那些收新生茶回来屯茶的朋友:他们在一条富饶的河边坐上了一只船,不再停留随船去了莫名的远方。我这么比喻我自己的做法:我在富饶的河边沿河行走,跟朋友吹风聊天,时不常地跳进河里游泳,摸几条鱼上岸尝鲜,还可以跟人换些银两沽酒,然后继续行走、下水……
要格外关注消费需求
我是一个活动在普洱茶流通领域里面的茶商,全国像我这样的普洱茶商有很多,自己不生产茶,想要卖出茶先要买进茶,最多联系合适的茶商做点合适的订制茶,然后还是要拿来卖出去换取利益。我常跟合伙人朱朱和谢敏说:要一只眼睛盯住茶的品质,另一只眼睛盯住客户的需求。
确定了品质以及价格以后,在数量上能够进多少,跟你对普洱茶的理解,跟你的经营规模以及经营方式、目标客户等等都有很大关系,当然跟你的经济实力有更大关系。
通常来说,一款茶的品质越高则往往价格越高,而一款茶的价格如果太高则消费者会急剧减少。碰到了一款不错的茶,知道大家需要它,如何定好价格既满足尽可能多的消费者的需求,又让自己取得尽可能多的回报,作为中间的经营者要学会掂量这两者的关系。对于同一款品质过关的茶,拥有不同经济实力以及客户群体的茶商会有不同的反应。同样,对于一款品质突出的茶,由于存世量、代表性等原因,低价位进但不见得低价位出。
以前普洱茶在香港多在茶楼酒楼消费,要求有一定的转化和滑顺,当地消费者并不喜欢太强烈的刺激,因此才有了所谓的香港仓。现在大陆的情况有所不同,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饮食结构有所改变,对于饮茶的要求也不一样了。中年人喜欢干仓存放、茶气刚强的中期茶,上一点年纪的则喜欢醇润甘和舒的老熟茶。需求牵引生产工艺(包括仓储)的变化在普洱茶上也得到了很好的印证,关注了需求、迎合了需求,买进的茶才能顺利地变现增值。
作者:黄刚,图文来源:普洱杂志,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