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茶叶名家 > 茶人专栏 > 普洱杂志:李庄四月那片天

普洱杂志:李庄四月那片天

作者:李一波  日期:06-11 来源:普洱杂志

四川古镇李庄

僰古道:始于僰道(今宜宾),经昭通、曲靖,到滇池,是古代连接四川和云南的第一通道。中原商周青铜器和四川三星堆遗址的青铜器,多采用滇僰古道上今永善、昭阳、巧家的铜矿,证明滇僰古道最早形成于殷商时期。滇僰古道和公元前2世纪横贯云南东西的铜鼓分布线路的衔接,证明了滇僰古道是蜀身毒道最重要的必经之路,是古代中国沟通西域的重要路段,也是茶马古道早期形态的一条主干道。

四川古镇李庄

“东部有周庄,西部有李庄”。

李庄的名声,越来越响。

80年前的那封16字电报,至今感动中国。

“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

广为流传的版本是:抗战时期,同济大学欲迁四川,同济校友、宜宾中元纸厂创办人钱子宁,四处奔走斡旋,最终把李庄的几位贤达召唤在一起,几经商议,向烽火中的同济人张开了怀抱。

16字电文,未经确证。

因为,这段电文系一位已故老先生的口述,并无旁证及实物证据,但当时四川第六区(宜宾)专员公署专员暨所属各县县长,曾联名致电教育部部长陈立夫,希望能在“所属各界请迁川大学移设一二所于宜宾”,及教育部的复电,在《抗战时期的四川——档案史料汇编》中(2015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历历在目。

战火纷飞、资源极其匮乏之时,这座只有3000多人、地图上都找不到名字的千年古镇,以开阔的胸襟和气度,接纳了流离漂泊的上万名师生,延护着学术香火。同济大学来了,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简称史语所)与社会科学研究所(简称社会所)来了,中国营造学社、中央博物院筹备处、金陵大学文科研究所来了……傅斯年、李济、赵元任、梁思成、林徽因、董作宾、陶孟和、童第周来了……

四川古镇李庄

“此后六年,当世鸿儒,十步之遥,学术泰斗,比邻而居,在这‘九宫十八庙’的明清村落觅得一张‘平静的书桌’”。

烟雨四月,我在长江岸边追忆往事,从古庙中找寻莘莘学子当年苦读的身影,感慨万千,不禁想起林徽因那首著名诗篇——《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在四川众多的古镇中,李庄,今天仍然卓尔不群。长江的滋养,赋予了古镇的醇厚与灵性。青石板铺就的老街,苔藓肆意纵横;街道两旁,明清时期的雕窗画檐,又岂是经年流转……李庄人把他们的好东西总结为“一花二黄三白四绝九宫十八庙”。一花(花生)二黄(黄辣丁、黄粑)三白(白肉、白糕、白酒),是李庄的传统美食;四绝是建筑瑰宝;九宫十八庙是文化。

四川古镇李庄

“九宫十八庙”也许是虚指,因为很多古城、古镇都有“九宫十八庙”,甚至不止。但“四绝”(旋螺殿、奎星阁、九龙石碑、百鹤窗)让人开眼。梁思成先生评价奎星阁:“是从宜宾到上海沿长江二千多公里江岸边建造得最好的亭阁”,可惜“文革”时被败家了,1998年重建。旋螺殿当数“四绝”之最,明代的,但已破败不堪,看一眼,少一眼。

奎星阁上脚手架林立,正街小巷布满亮化管线,旋螺殿里七十二家房客,李庄——只可鸟瞰,难以近看!

任何去处,都是归宿。

守着剩下的流年,愿岁月静好,年华无伤。

本文节选自《李庄四月那片天》

作者丨李一波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2018年5月刊

作者:李一波,图文来源:普洱杂志,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延伸阅读:+

首页 > 茶叶名家 > 茶人专栏 > 普洱杂志:李庄四月那片天
爱普茶网 爱普茶网,最新茶资讯网站,https://m.ipu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