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茶叶名家 > 茶人专栏 > 普洱杂志:思茅老街的漫时光

普洱杂志:思茅老街的漫时光

作者:纪梅  日期:07-26 来源:普洱杂志

普洱杂志

常听人说“老街是城市的魂”,边陲思茅的老街像是一位城中的长者,虽略显寒酸和破落,在钢筋混凝土和木梁瓦片中,却令人觉得历史并未走远,蓦然清末民初,倏忽近代现代,如已年近古稀之人,记忆显得格外苍白无力,甚至言语也变得模糊,在老街的街巷里能找到的妈妈的味道,在老街的人流里能见到的熟悉的身影,老街,在一些思茅人的字典里,是思茅的妈妈,是永远抹不去的记忆惆怅。

老街、老人、老年月

老城区如果是一片凋落的黄叶,小街小巷是老街分叉的纹路。老街很多分岔的小巷,乍看浅显,蜿蜒入内,住户居然也达数十家人之多。杂货店爿爿挨挤,满屋琳琅满目。似乎日积月累下来,店主并不是在做买卖,而是当作一种消遣。卖出多少?什么时候能卖完?他们一点不关心。晨间新浴朝阳,老人们扎堆在一起,有一搭没一搭地唠嗑,“老柳家今天没来”“杨婶还在住院”,时光在这里似乎格外的仁慈和安详,老人眼角的沟壑里满是幸福。

普洱杂志

戴家巷100岁的袁如珍奶奶是不能和她们唠嗑了,她仅能在床到沙发之间活动活动,于她来讲,即便如此也是略为艰辛的,不过慈眉目善的奶奶能说会道,很多人都听过奶奶唱的《金凤子开红花》,这也是袁奶奶最爱唱的一首歌,此外,袁奶奶还经常爱给孩子们猜谜,背三字经。

不少人会时时去看望袁奶奶,和她唠嗑,小女儿每天精心炮制出各种流汁服侍,袁奶奶依然精力旺盛,总是慈和可亲,和屋子里来来往往的客人招呼着。“宽着呢!来里面坐”。不过,每逢有人来看奶奶,袁奶奶的小女儿总是很热情小心地讨好她,老奶奶一开心,便会背三字经,猜谜语。

思茅老街上袁奶奶并不是最年长的,南正街七号,104岁的郑美仙奶奶年纪更长。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的她宛如孩童。她习惯在清晨,坐着轮椅,让人推着沿老街出去溜一圈。

老街、老人、老年月,在老街,年过百岁不是什么罕见事,太平街不足200米的小巷里,就有好几位,这条小巷也常常被称为老人街。无论街道巷道,思茅的老街上古稀老人随处可见,人们走进思茅老街,会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不忍打扰老人们安闲平静的时光。

普洱杂志

思茅老街上的老思茅菜是不得不说的,位于过街楼的什美娘饭店,主人是87岁的仕美娘,什美娘做的鸡豆腐在思茅堪称一绝,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都报道过。她七岁就在城门洞卖花生、瓜子,退休后开办仕美娘饭店的仕美娘,每天都7点就要去菜市。奶奶当真是很有性格的,做菜也是一流,八大碗,被她戏称为地主家的菜,宾客到,头碗菜是必吃不可。如今87岁的她经常自己切菜、炒菜,算账收钱,一刻不闲着。

在老街,很多老店都是奶奶们领航,儿孙们坚守。

锦岁年华“银思茅”

在思茅老街星罗棋布的街道中,有一条街道叫珠市街,顾名思义,是卖珠宝的街道。街道卖的最主要的就是银饰品,一些现存的记载中,在思茅,不仅仅是珠市街,过街楼、南正街也是卖珠宝的街道,过街楼两边共有33家银店铺,苏家、张记、罗记、毛家等都是当地比较出名的银匠铺。过街楼张聚美开设的聚宝号银饰店,花色品种达上百种之多。张聚美的弟弟张聚昌,所作银饰麒麟项圈,镂花手镯,民国初年曾获得云南省工艺赛会金奖,其后又获得国际巴拿马会奖,在当时,曾让思茅银饰声名鹊起,“金腾冲银思茅”的声名,也许就是那些年银匠们一手缔造而成的。

普洱杂志

通过照片、物证、口述、我们可以想象,当年思茅老街的过街楼,南正街,珠市街三条街道一贯而通,热闹非凡。青石板路、木质房檐、商品丰富、声誉远扬。70多岁的思茅人李秀阿姨根据过世老人的记忆,花了一年时间,画了一幅思茅老街的街景,从这幅长1.3米,宽一米的画卷看,思茅老街上的街市热闹,商旅云集,手工业发达,究其原因,茶是媒介,没有茶就没有炊烟弥漫,宾客云集。当年,雷永丰、大有庆、鼎春利、裕兴、同和祥、恒和元等22家茶号就充斥于老街的大街小巷,制作七子圆饼和紧团茶两种。七子圆茶由前路马帮运至昆明蒙自等地,紧压团茶进入西藏销售。过世老人刘瑞斋曾经写过,1915年他由石屏到思茅恒和元茶店当学徒,1920年恒和元就销售了七子圆茶300余担,紧团茶1920余担,是恒和元最好的一年。

普洱杂志

冬春两季,每天进出老街的牲口不下千余匹,菜市场屠宰肥猪日需三十多头,老街的热闹喧哗,声达市外,于是老街街道上几乎家家有门店,门店里罗列百货,货物内里一定有茶,由此而形成了思茅老街独特的店铺形式——前店后厂的风格。前面是店铺后面是狭小的木制过道,沿着过道入内,突兀的眼前一亮的,便是规整的小院子,然后是客厅,接着是卧室,镜头深处就是马店或是小作坊。你很难想象,马店的商旅们住店,总是要穿过主人家,这样的宾至如归的朴实待客之道是多么地令当时远在他乡的商人们流连与感动啊。

这是思茅老街临街小家小贩的房屋格局,也是老街最繁盛的街道格局。而在巷道里,则纳藏了很多茶馆,在保存相对完好的戴家巷,思茅历史上的雷永丰,鼎春丽等大茶号就开办在这里。居住在南正街的雷宁和他的爱人杨赛春,1957年就是在戴家巷里的茶馆里认识的,相视一笑,一见钟情,一线牵了60年的姻缘,如今夫妇俩经常一前一后,不远不近的,在老街的街道上散步,人们把六十年称为钻石婚,在老街,六十年的钻石随处可寻!可以说这就是思茅老街几百年来遗赠当地人的福祉。

普洱杂志

小小的思茅老街,却塞满了很多很多的记忆,曾经繁华的街道更流传很多很多的故事,只有走近她,用心去感受她,在她斑驳的躯干里,去寻找,你会收获到一个关于老街的不一样的故事……

本文节选自《思茅老街的漫时光》

作者:纪梅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2018年8月刊

作者:纪梅,图文来源:普洱杂志,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延伸阅读:+

首页 > 茶叶名家 > 茶人专栏 > 普洱杂志:思茅老街的漫时光
爱普茶网 爱普茶网,最新茶资讯网站,https://m.ipu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