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茶叶文化 > 茶叶书籍 > 习茶更需知行合一:开春畅读《寻味普洱茶》正当时

习茶更需知行合一:开春畅读《寻味普洱茶》正当时

作者:普洱杂志  日期:03-03 来源:普洱杂志

马哲峰寻味普洱茶

茶人的春天,从茶树萌发新芽而始。

在这个早春时节,十余年来一直在茶山行走的马哲峰带来了他与邹东春合著的《寻味普洱茶》,这个即将展开的明媚春天里,茶人们不妨循着书中的“茶王篇”的记述,用自己的脚步再度丈量,用自己的双手深入触摸,用自己的心灵重新感悟。

行走之余,怎能没有旷古神思的悠远?在“史话篇”里读一读往事的厚重与幽微,于是,更能听得懂脚下莽莽茶山的无言诉说。

如果爱普洱茶,只是藏之、饮之,恐怕少了些许滋味,它的味除了在杯中展现,更有其在漫长历史中点滴积累的厚重文化,穿越时空,始终与与一代代茶人相伴。

《寻味普洱茶》亦是马哲峰“行知茶文化丛书”的第三本,在郭孟良为行知茶文化丛书所作的总序中,他也深深认同习茶需知行合一。他这样写道:

“知行功夫,习茶之道。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既是一个本体概念,更是‘一个工夫’‘不可分作两事’。这与齐格蒙特·鲍曼‘作为实践的文化’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一方面,‘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以谓之知’,作为主观的致知与客观的力行融合并存于人的每一个心理、生理活动之中,方可知行并进;另一方面,‘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亦知亦行、且行且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茶文化的修习亦当作如是观,博学之,也是力行不念之功,笃行之,只是学之不已之意;阅读茶典、精研茶技是知行工夫,寻茶访学、切磋茶艺何尝不是知行工夫;只有工夫到家,方可深入堂奥。从现代意义上说,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郭孟良:历史文化学者、茶文化专家)

马哲峰寻味普洱茶

在序言中,蒋文中则这样概括这本书的特色:

“马哲峰老师在深人茶区发掘普洱茶的历史文化及美学价值中,不仅找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那些本源的素材,而且在知行合一中形成了自己的治学风格。在这部《寻味普洱茶》里,马哲峰老师从史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多种角度进行研究叙述。上半部‘史话篇’,他从史学的角度,以《云南通志》《普洱府志》《思茅厅志》等清代古籍文献为佐证,以散落在六大茶山地面上的碑刻为线索,描绘出从清宫皇帝到地方大员、文豪儒士,从茶山头人到茶农、商贩等形形色色的众生相,读之有如穿越时空。更有严谨的史学考证,特别是碑碣寻找和铭文考校,还包括大量实地考察、口达访谈,这些是十分不易、难能可贵的,增添了本书的学术价值。

下半部‘茶王篇’,马哲峰、邹东春两位作者从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角度,将深入云南西双版纳新、古六大茶山,寻访各地茶王树及茶王树主人的亲身经历,以散文的笔法娓娓道来,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跟随作者一起拜谒了一株株珍贵的古茶树,一道走进了普洱茶乡的现实生活之中。作者并不做主观的评论,让读者直接去感受那些真实的人文存在。

作者把对普洱茶全部的爱毫无保留地倾注在了对普洱茶文化的深度挖掘和解读上,让读者从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有据可依的故事中,透过云南云蒸霞蔚的广阔茶山,走进那有着厚重民族历史文化的人文普洱的美丽神秘之境。”

(蒋文中: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云南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民族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

马哲峰寻味普洱茶

目录页(部分)

马哲峰寻味普洱茶

穿越史话,寻访茶王

在行走中感悟普洱茶

在深厚茶味中找到人与茶的相契

马哲峰寻味普洱茶

图文编辑:越山,图文来源:普洱杂志,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普洱茶选购、咨询,敬请添加艾文华老师个人微号:814917310

延伸阅读:+

首页 > 茶叶文化 > 茶叶书籍 > 习茶更需知行合一:开春畅读《寻味普洱茶》正当时
爱普茶网 爱普茶网,最新茶资讯网站,https://m.ipu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