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茶叶名家 > 请上帝喝茶 > 汪如群:在老挝种茶的中国女人

汪如群:在老挝种茶的中国女人

作者:李国标,包忠华  日期:10-23 来源:云南法制报·云茶产业

在老挝种茶的中国女人汪如群

人生很难说得清楚是必然还是偶然。汪如群偶然的一次丰沙里之行,很可能从此让她的后半生定格在老挝丰沙里省约乌县。她还是跟以前在普洱市的龙生茶业集团一样跟茶叶打交道,但不同的是,这次是在人生地不熟的异国他乡,没有集团公司的强大后援团,样样靠一个弱女子去打拼一片天地。而且,这不是简单的在国外种茶,而是将茶叶种在过去的罂粟地里,肩负着国际禁毒替代种植的光荣使命,不但要让当地居民通过种植茶叶摆脱罂粟的毒害,还要过上富裕的幸福生活。年近50岁的她,说自己的梦想就是“罂粟地里茶飘香”。让我们寻着那一缕茶香,走近普洱市亚通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如群非一般的做茶故事,去感受其对茶叶与禁毒替代种植事业的热爱。

放弃集团公司副总不当,扎根丰沙里做茶

老挝的丰沙里地处世界闻名的“金三角”北部,与云南省的勐腊县、江城县接壤,在过去深受毒品之苦,近百年来这里种了大面积的罂粟,滚滚财源流向了毒枭的口袋,而当地原住民依然赤贫如故。由于毒品经济的畸形发展,当地已经形成了对种罂粟的依赖,要从根本上铲除毒源,必须让当地老百姓不种罂粟改种其他的粮食或经济作物。上世纪90年代,勐海县政府与缅甸掸邦第四特区合作替代种植茶叶项目,取得不俗成绩。于是建立在“勐海模式”基础上的国际禁毒替代种植在整个金三角地区进行推广,通过扶持当地老百姓种茶叶、甘蔗、橡胶、咖啡等经济作物,使得许多地区的老百姓告别了祖祖辈辈种大烟的习俗,种上了充满希望的健康作物。

汪如群所在的丰沙里省约乌县,跟其他搞禁毒替代种植的地区还不一样。这个地方竟然有种茶叶的传统,而且当地的民族多是傣族、哈尼族,很多人会说汉话,生活习俗也跟版纳、普洱差不多。汪如群很好奇,仔细一打听,才知道这里原是中华故土,是十二版纳之一的版纳勐乌,在清朝末年被法国殖民者强行从中国割占。从此,美丽的西双版纳只有十一个版纳,版纳勐乌(含勐乌、乌得两勐)成了今天老挝的约乌县,这是方圆三千平方公里的国土,相当于六分之一个版纳被强盗从祖国母亲手中抢走。

从茶山到茶叶,原本是教师的汪如群没想到自己将来会一辈子跟茶叶打交道。即便到了异国他乡触摸的竟然还是祖国的故土,种植的还是源自古六大茶山的茶树。

她早年从思茅师范学校毕业后在乡中学教书,为了调到城里,她做了人生第一个重要的决定——改行做茶,于1994年到龙泉公司(龙生集团公司的前身公司之一)上班。谁知这一做就是20年,成了跟茶打一辈子交道的老茶人。在龙生公司,她从事过茶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生产、出纳等工作,一直做到负责生产和质量的公司副总。

可谓在龙头企业里做得顺风顺水,但一个偶然改变了她的命运。

“这是一个巧合,2009年第九届中国普洱茶节在普洱市举办,邀请了老挝丰沙里省长参会。这位省长参观了龙生公司的营盘山万亩茶园,认为两地的自然条件近似,丰沙里也可发展丰产茶园。这样,我就被省长邀请到丰沙里做技术指导。丰沙里的气候、土壤等条件适合种茶叶,以前国际禁毒组织在此种过茶叶。当地海拔从600—1600米之间,国际禁毒委的规划是在1200米以下发展橡胶、咖啡、甘蔗等,1200米以上的地方种茶树为主,规划将发展四至五万亩茶园。

“孔明兴茶的故事这边也在广泛流传。民族以老族(即傣族)、阿卡(哈尼族)为多,他们说汉话和老挝语,生活习俗跟中国相似。这里还保留着1000多亩树龄在500年左右的古茶树,当地传统种茶像满天星的方式栽种。当时我过去负责指导茶叶初制所建设,是丰沙里的重点工厂,每年抽出几个月时间,带几个技术人员指导加工茶叶,改进制茶设施,并帮他们销售卖不了茶叶。”汪如群是这样说起自己跟丰沙里的缘起。

在丰沙里,她被当地得天独厚的茶叶资源所打动,做了自己人生的第二个重要决定——扎根老挝做茶。“我觉得当地茶叶不打农药,不施肥,是非常珍贵的生态有机茶;而且古树茶没人开发利用,原料价格低,做茶有优势。指导2年后,到2011年底我决定辞弃集团公司副总,投资120万元收购当地一家公司,扎根老挝。这家公司也是中国人搞的,成立于2006年,专门从事禁毒替代种植——种茶叶。由于他们以前没做过茶,缺乏经验,只是将茶树种下去,茶园管理、加工与营销等后续工作跟不上,甚至连加工厂都没建,经营不善,面临被淘汰。丰沙里省政府觉得我们做得好,懂技术,能卖茶,建议我去接手。收购后,我们盖起面积达15000㎡的厂房,年产茶500吨;育茶苗发给老百姓种,并对之进行技术培训;还为当地茶农修路、架电、通水等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在我们的带动下,现在附近的老百姓大多以种茶为生,涉及4500多户、2万多人。截至2013年,我们公司茶园面积达4080亩,2014年计划新发展1000亩。”

据介绍,基地建设采取的模式为:公司提供资金、技术,并投资建厂解决茶叶加工、销售,老挝方出土地、劳力。茶园种植密度为每亩1500—1800株,完全按生态茶叶标准管理,以保证茶叶品质。结合当地地理情况,不追求所谓连片种植而是一小片、一小片的种植,周边都有树林隔开,随其自然生长,这样既保持茶园生态和生物多样性,又保持它的自然风貌。老挝过去是法国殖民地,受欧洲人影响,非常重视食品安全,老挝人要求在合同里明确,种的是食品原料,严格控制施肥、农药的使用。在老挝做禁毒替代种植项目跟国内不一样,还需要投入大量钱财与精力去修路架桥,建学校与医院等公益事业。这是中老双方政府要求的条件。

用汪如群的话来说,这个项目是由国家政策推动,企业来实施,服务的是禁毒事业,因此,我们更多的是给予,而不是索取。以前,这里种罂粟,我们进去改种茶,将烟农变成茶农。茶农从每年几百元的收入,提高到现在每年6000元的收入,多的能上几万元,在当地属中上收入水平。

提升当地制茶水平,让“丰沙里茶”香飘四海

从国家一级口岸江城县勐康口岸出去40公里,就到了亚通公司在约乌县的茶叶基地。这里与易武的直线距离不到四十公里,两地共属一条山脉,拥有相似的土壤、气候等地理环境与茶树资源。但过去这儿加工出来的茶,口感却相差很大,这是因为当地采摘与加工水平跟不上,白白糟蹋了天赐的那片叶子。公司的进入,极大地提高了当地的茶叶种植与加工水平,其生产的茶叶能达到欧盟标准,很多客户把这里生产的茶叶出口欧盟等国。

汪如群说:“当地的生态环境还处于中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样子,比现在的易武生态环境还要好得多。他们种茶不追求数量,都是这家种10亩,那家种5亩,都是一小片一小片的,中间有树林、沟堑隔开,能形成良好的生态小环境,虫害少,茶叶品质很好。茶树种下去几乎是不怎么管理的,虽然具有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的优点,但由于放养的时间长,茶叶具有老化现象,表现出芽头白,叶子硬,木质化的特点,不太好加工。当地老百姓没有分级采摘的习惯,我们只好先收过来,再进行人工分级。下一步会通过提高鲜叶收购价,来推广分级采摘。我每年做茶,要根据气候、环境等条件来做适合的茶叶,主要做普洱茶、红茶、绿茶。”

好的原料,加上好的工艺,亚通生产出来的老挝茶凭借自然生态优势,上乘的品质,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目前,公司的销售渠道分干毛茶批发与成品销售两块。前者主要是卖大宗毛茶给出口公司,供其出口欧盟。后者是把原料运回普洱加工,以专营店和连锁加盟为主的方式销售,目前在昆明、长春、北京、上海、济南等地建有自己的专卖店。今年公司将开拓网上销售业务,线上线下同时做营销。出口方面,目前跟进出口公司合作为主,将来有条件会自己出口。现在公司的4000多亩茶园正在进行有机茶的国际认证。

在亚通公司及一些同行的努力下,丰沙里茶的优良品质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现在,丰沙里茶被易武茶商炒高了,古树春茶从2009年的30元一公斤涨到去年的200—280元一公斤,被很多人买去,拉到国内当易武茶卖。

作为真正扎根老挝做茶的老茶人,对于那些短期炒作丰沙里茶的商人,汪如群是有看法的,茶价上涨是好事,可以惠及当地老百姓,但是把老挝茶当易武茶卖就不对了,这样做既不诚信,也不利于当地茶业长期健康有序的发展。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打响“丰沙里茶”这个品牌,让有着丰沙里标识的茶香飘四海。为此,亚通公司从2012年起做了一个五年规划,打算做好四件实事:第一件是基地通过国际有机认证;第二件是销售上亿元;第三件是开100个以上的加盟店;第四件是在老挝建精制厂,以享受直接从老挝向欧盟出口的政策利好,把亚通公司建成真正的国际公司。

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非常具有挑战性。她也坦承,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解决团队的瓶颈。她说:“团队打造是目前公司的一个关键。我们的茶叶技术团队还可以,毕竟有着20年积淀下来的优势。但是包括报关人才在内的国际贸易人才最紧缺,也缺企业文化建设、品牌营销的人才。而且,我们是在老挝这样的落后国家做项目,办公环境艰苦,引进人才有困难。我们希望通过大力宣传我们的理念,让大家能看到事业的价值与平台的优势,以吸引优秀人才的加盟。”

与老百姓亲如一家,成为当地禁毒替代种植的典范

在老挝那边做茶不容易,这些年来吃的苦只有她自己知道,以前在集团公司还可以依靠集体的力量解决难题,而在那边自己创业了,面对复杂的环境,很多时候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什么事都只能靠自己扛,再苦、再累只能扛着走下去,跌倒了只能自己爬起,受伤了只能咬咬牙。

好在有一个执着的信念给予无穷的力量。“在那边做茶,要有爱心,要讲奉献,才能将事情做到实处。从相对富裕的中国跑到贫穷的老挝,没有责任心就没有做下去的动力的。中方的一位禁毒官员说,小汪,你一个女人怎么不好好呆在国内大企业里,好吃好在的,要知道在这里做事很难,何必吃这份苦?他说的是大实话。由于从事的是禁毒替代种植事业,许多在国内办企业不用去做的社会化工作,但在这里必须去做。而这些“三通一平”、修学校、建医院等社会公益事业,能拿多少中国政府的专项扶持资金是个未知数,但老挝政府不管,这些公益事业必须写在合同里。在老挝,语言不通、习惯不同,交流比较困难,而且双方对同一件事的理解往往不一样,做事异常困难。比如,你帮当地人,他认为你来自大国,是应该的,他是不会感谢你的。但我想,不管怎么说,先帮他吧,再考虑公司的利益。因为先付出,我们能跟当地老百姓打成一片,逐渐事情越做越顺。我们不是大公司,属于小而精的公司,禁不起折腾,做得很谨慎,在做的过程中追求良性发展,每一步都走得很辛苦、认真。”

那里条件异常艰苦,汪如群刚去时住的是茅草房,然后才建厂房和简易办公室的。简易办公室一直用到现在,今年计划盖新办公室。至今基地的部分寨子还不通电。横亘在加工厂前面的一条很宽的河是个头疼的问题,河上仅有一座吊桥,到了雨季,河水暴涨,车不能过,茶叶很难拉出来,不敢多做绿茶,只能以做红茶、普洱茶这两种能摆放的茶叶为主。为了耐存储,在老挝加工的红茶没有高温烘干,而是象普洱茶一样采用太阳晒干。本来是无奈的举措,反而成就了亚通丰沙里红茶独特的品性。这些红茶拉到普洱后,拼配后根据客户的需要,有的再进行高温提香;有的就保持原样成为可以长期存放的红茶,越陈越香。通过几年来的市场培育,产品有了很多客户,得到市场的认可。

但付出再多,她觉得值,公司与当地老百姓亲如一家就是最大的回报。“我们与当地老百姓相处很好,我们对他们而言,比爹娘还亲,当财神对待。过年过节,如果我们不去,他们觉得不热闹,少了一点什么。比如,过傣历年会提前两个月邀请我们参加。他们一年到头很难吃肉,杀一头猪,一定要我们去吃,我们有事去不了,他们会给我们留一坨猪肉。”

国际禁毒替代种植项目发展到现在,并不是你想投资就让你投资的,准入的门槛越来越高,而且还建立了淘汰机制,对不达标的企业进行淘汰。截至去年,已经从200家淘汰到160家,去年还淘汰了3家。据了解,禁毒替代种植从90年代初开始,直到2004年之前都处于探索时期,现在是规范发展与提升阶段,因为这是代表国家形象的,监管与控制只会越来越严格。

普洱市在丰沙里搞禁毒替代种植的企业有几十家,但种茶叶的只有亚通公司一家。现在老挝政府特别看好亚通公司的茶叶项目。汪如群说:“目前,当地的经济作物分布格局是,山脚种橡胶,山腰种咖啡,高一点的地方种茶叶,交通方便的地方种甘蔗。茶叶不仅是生态产业、还是一个世代受益的产业。而且老挝人民是世界上幸福指数最高的人群之一,喜欢享受,爱喝酒,过悠闲生活,没有过高的欲望。种茶简单的说是懒庄稼,科技含量相对低,是非常适合老挝人民的产业。因此,我们得到老百姓、老挝政府的欢迎和支持,去年还颁发给我们公司替代种植优秀企业的奖状。还主动给我们增加项目开发的土地面积,2006年给了我们收购公司的山地920公顷,到了2011年给了一万多公顷山地给我们开发。并说将来不够,还可以划。”

汪如群用她柔弱的双肩在老挝撑起一片新天地,为国际禁毒替代种植事业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亚通公司作为新兴企业,已经引起省公安厅禁毒办、省商务厅替代办、省替代种植发展行业协会及普洱市的重视,认为其做事认真,遵循规章制度,成绩不俗,富有特色,积极帮助他们协调解决问题,成为重点扶持的企业之一。

肩负中老两国人民和国际禁毒委的重托,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昔日的罂粟地里茶满园,今朝丰沙里品牌茶香飘。

文/李国标,包忠华,来源:云南法制报·云茶产业。本图文转自:请上帝喝茶,由作者授权发布。

延伸阅读:+

首页 > 茶叶名家 > 请上帝喝茶 > 汪如群:在老挝种茶的中国女人
爱普茶网 爱普茶网,最新茶资讯网站,https://m.ipu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