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兵:详解“易武贡茶传习行”出炉始末
易武贡茶传习行嘉宾系列访谈
话题:为什么要推“易武贡茶传习行”
主持人:艾文华,游太思
嘉宾:倪兵(普洱中国网掌门人、易武贡茶传习行发起、总执行人之一)
撰稿:李国标
问:普洱中国网倪总您好,自去年在茶界倡导健康内飞以来,今年您接着全程策划与推广“易武贡茶传习行”活动。请您谈谈力推易武贡茶文化的缘起?
倪兵:关于为什么要做这次活动,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个是,西双版纳勐腊县易武镇被誉为“贡茶之乡”,曾经“瑞贡天朝”,在易武留存有大面积的贡茶园与贡茶制作技艺,这是先人留给云南普洱茶的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我们当代云南茶人,理应继往开来,在新时代创造性地做大易武贡茶文化。另一个是,易武茶以其卓越的品质,深受省外茶叶爱好者的欢迎,但是市场上卖的易武茶品质良莠不齐,误导了消费者,甚至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鉴于此,为了更好地传习易武贡茶文化,向外界展示其最新成就,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易武古镇茶厂、普洱中国网发起了“2014易武贡茶传习行”活动,依托“易武贡茶传习2008—2013作品展”展示易武茶的陈化之美及独到的品鉴收藏价值,召集云南茶界的专家、学者、资深茶人、茶商共同探讨与总结易武贡茶文化,并将优秀的茶品与贡茶文化成果利用推介会、作品展、品鉴会等形式向省外推广,向省外的消费者普及什么是易武贡茶文化,什么是易武茶的正品与真味。
问:为什么给活动取名“易武贡茶传习行”,这是许多对活动感兴趣的人的疑问?
倪兵:这次活动核心卖点是三个关键词。
首先是“易武贡茶”。易武镇面积达近千平方公里,许多地方都种上了茶园,但我们认为不是茶叶在易武种植与加工的就能算“贡茶”。作为“贡茶”一定是易武茶的精品与代表,是用古树茶原料经易武传统贡茶技艺精工制作而成的。“易武贡茶”不仅是个产品概念,而且是个文化的概念,这个文化体系包括贡茶的历史、文化、技艺、传承、新时代的发展、推广,等等。
对于贡茶文化这个遗产,我们当代茶人要积极传承,这就是活动的第二个“关键词”——“传习”。从字面上解释,“传习”就是传授与学习。传授的贡茶知识是源自先人遗留下来的与当代人的新总结,而学习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我们要善于学习先人与当代人的成果,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把这些成果让更多的人知晓,吸引他们来学习。
传习能否落地的关键,在于能否推广出去,因此,我们作为活动的发起者与推进者,将自己定位为“行者”。首先,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利用各种能整合的资源,召集志同道合的茶界朋友,利用各种媒介资源来推广易武贡茶文化。这就是第三个关键词“行”的解释。对于推广的理解,我们认为云南茶叶的大市场在省外,云南作为茶叶产区一定要发扬行者无疆的精神,用脚去丈量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作为茶文化使者去传播易武贡茶的正品与真味,普及贡茶文化。
问:作为传播易武贡茶文化的“行者”,你们打算做哪些推广实事?
倪兵:我们普洱中国网作为活动的全程推广运营机构,我们会做许多实事。比如说,我们3月5日要举行新闻发布会暨易武贡茶文化学术研讨会,暂定在3月底之前在省外举行第一场大型推介活动,这也是“易武贡茶传习所”的落地之举。传习所的建设,是这次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打算今年在省外选择十个重要城市,建立10家传习所,作为传播易武贡茶文化的根据地和落地之举。到目前,省外有许多地方,比如北京、上海、郑州、济南、乌鲁木齐、太原等地,已经有许多会所、茶叶实体店,在跟我们一起谈合作,也想成为传习所与专柜的加盟商,而我们正在筛选其中的最有条件也最适合的,来作为我们省外的合作伙伴。
问:现在是经济社会,文化活动的推广离不开商业的支持,您是怎样保证省外合作伙伴在宣传易武贡茶文化的同时,实现一定的经济回报?
倪兵:是的,文化活动的推广要与商家的利益结合起来,这样一来活动才会接地气,真正推广开来。但有个前提是,融入的商业元素一定要跟文化活动本身匹配,不能变味,不能片面追求商业利益。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欢迎广大商家参与我们的活动,群策群力推进活动的进程。对于省内外的合作商家,我们提供了三种模式。
第一种针对没有实力的散户,或者松散式的合作伙伴,我们推出了易武贡茶传习行专柜,精选易武古镇茶厂6个年度(2008——2013)生产的,存放于昆明的干仓易武茶,包括老专家在内云南资深茶人精心制作的茶品,以及云南建水陶名家的作品,列入专柜。其目的是,用正品、精品去传播易武贡茶文化,去弘扬云南的民族茶文化,同时也可增加合作商家的产品卖点,提高其收入。
第二种是跟商家开展较深层次的合作,共建易武贡茶传习所。在传习所里,不但设立专柜,而且要开辟易武贡茶文化主题展示区,举办包括品鉴、审评、讲座、展示等在内的系列活动,并整合当地各种媒介资源、人脉资源,进行深度推广。合作商家可以借助活动深度推广的契机,打造自己的品牌,整合当地的各种优势资源,销售自己的产品,从而实现了文化与商业的共赢。
第三种是深层次的合作,发展省外区域代理商,双方一起利用本次活动,大力宣扬易武贡茶文化,推广贡茶的标杆产品,在代理区域内共建易武贡茶传习所与专柜。
问:听说此次活动在筹备期间就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云南茶界许多重量级的人物都参与进来,包括张顺高这样的茶界泰斗都在大力支持这个活动?
倪兵:要传习易武贡茶文化,不是几个人关起门来折腾就能完成的,我们想打造一个开放式的公共平台,利用社会的力量,邀请各种志同道合的人士来参与这件事,大家一起努力推动活动的进程。这次参与活动的,有行业协会——云南民族茶文化研究会,有茶厂——易武古镇茶厂,有网络服务平台——普洱中国网的策划与组织实施。有媒体——云南网、春城晚报、昆明日报、普洱杂志、环球人文地理、云南普洱茶春·夏·秋·冬、海峡茶道、云南法制报·云茶产业、重彩云南杂志等媒体的大力支持。还得到了省内外的众多商家的支持,比如致力于打造云南古树茶标杆的古农茶业,就为3月5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和学术研讨会,提供了数百份茶礼。新道设计为活动提供视觉支持。预计将有150名茶商届时前来参加新闻发布会。
我们更要感谢,在云南民族茶文化研究会李师程会长、陈正荣常务副会长的大力介绍下,云南茶界的专家、学者非常认同此次文化推广活动,春节前后张顺高、高照、邵宛芳、周红杰、徐亚和、蒋文中等6位著名专家、学者,百忙中抽出时间对易武贡茶传习行活动主推的6款茶品进行专业品鉴,写下了详细的评语。在3月5日的易武贡茶学术研讨会上,云南茶界十余位专家、学者与资深茶人,将探讨如何传习易武贡茶文化之话题,对如何推动云南优秀的茶文化走出去献计献策。
我们最后要感谢,云南省普洱茶协会张宝三会长、云南民族茶文化研究会李师程会长为活动挥毫题词。
问:听说此次活动组建了云南茶界首家“民间智库”?
倪兵:是的,这是我们确保此次活动能真正落地的一个重要举措。我们依托云南民族茶文化研究会,组建了“易武贡茶传习行智库”。智库的构成分三块。
第一部分是审评专家组,邀请包括前面提到的6位专家在内云南近二十位专家入驻,为此次活动提供最专业、权威的茶叶审评、鉴定、茶知识讲座等支持。
第二部分是茶人组,邀请在云南茶界知名的策划人、设计师、自由撰稿人、茶企老板与高管、茶艺师、茶道师、媒体人入驻,为活动提供营销策划、茶艺茶道、品牌推广、形象包装设计等全方面服务。
第三部分是建水陶名家组,邀请包括陈绍康等制陶大师在内的十余位名家入驻。向省外推介最权威、纯正的建水陶作品与文化。
问:“易武贡茶传习行智库”有什么作用?
倪兵:其作用,主要体现在文化与商业两块上。文化建设上的作用不言而喻,邀请入驻智库的成员,都是云南茶界资深人士,在各自的领域都取得一定成就,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人脉资源。他们入驻智库,鼎力支持活动,能使的贡茶文化体系建设更加容易,更加健全,同时利用他们的茶界影响力,让更多的人来关注与传习易武贡茶文化。在商业方面,智库可以参与省内外合作商做市场,比如为省外的加盟商提供营销策划、渠道建设、茶艺茶道表演、形象设计、媒介整合传播、内容制作、茶叶审评与鉴定等一站式的服务。
问:此次活动的重头戏——“易武贡茶传习2008—2013作品展”,展出的茶品,据我们了解,是出自易武古镇茶厂掌门人陈正荣先生之手。活动什么要大力推介这家茶厂的茶品?
倪兵:此次活动的茶品推广选择跟陈正荣老师合作,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是,陈正荣老师早在2002年就深入易武古茶山,拜访与请教了易武恢复古法制茶的关键人物老乡长张毅先生,跟易武当地制茶名家、港台等外地前来做茶的著名茶商切磋易武贡茶制作技艺,探索出了一套非常科学完整的易武贡茶制作技艺,可谓传习易武贡茶文化的带头人。同时,陈正荣先生是云南省民族茶文化协会的常务副会长、秘书长,在茶界拥有广泛的影响,其参与策划、组织了众多有影响力的活动,大力推介易武贡茶文化,比如在2004年带领第一个大型考察团进入易武茶区,参与策划与组织易武首届民间斗茶大赛,第一个将易武茶的顶级山头——刮风寨茶推向市场,可谓推广易武茶文化的使者。
其二是,易武古镇茶厂自2006年建厂,做茶8年,非常认真,严格按照传统贡茶技艺采摘、生产与储藏茶叶,在业界口碑很好,深受发烧友的喜爱和追捧,堪称传习易武贡茶茶品的典范。
其三是陈正荣先生出于对易武贡茶的热爱,为了支持由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主办的2014易武贡茶传习行活动,易武古镇茶厂作为活动的承办单位之一,决定拿出6个年度的6吨茶,与全国热爱古树纯料的朋友分享,通过举办“易武贡茶传习2008—2013作品展”及品鉴会,来展示易武茶的陈化之美及独到的品鉴收藏价值。至臻易武,六年品鉴,这是易武贡茶真味的感受;喝易武贡茶,说易武故事,这是易武贡茶文化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