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转眼来到十月,距离2022年结束也仅有70多天,日渐忙碌,身心压力之下,茶,还能如何帮助我们呢?
早春二月,落座在北纬24°的建水已满城盎然。午后的日光和南风糅合得恰到好处,似乎温暖慵懒的空气坐拥召唤大量多巴胺的能力,去往龙窑的几里路竟会越走越发愉悦。
云南相继出台了《勐海白茶》标准,《云南大叶种白茶》团体标准,《景谷大白茶》团体标准等一系列云南白茶标准,云南白茶从此不再仰人鼻息,可以光明正大地在茶品上使
小钱靠勤,大运靠命,富贵由天。运气,更是一个人的人品和持续学习的累积。
目前行业趋势螺旋向下走。这种走势影响着成千上万的茶叶流通交易人员。他们的交易愿意在实际交易中往往无奈又不可奈何。
大红袍红茶,这样的误会不在少数,因为“大红袍”里有个“红”字。普洱茶是红茶,我遇到过几次,当时想不明白,后来突然想起,普洱茶汤是红色的,于是,普洱茶就是红茶了。
七天七场茶会,逐步入味,口口入心,叶羽晴川老师倾力打造回到当下,一杯茶,安放我们的灵魂。
对此,80后方力深有体会。大学毕业十多年,以往的同学聚会通常都是找个农家乐,一堆篝火,一只烤全羊,加上数箱啤酒和通宵麻将。与同学们觥筹交错,排解掉现实工作中的压力与烦恼。
1980年代,距离现今已经40年有余,一杯这样的老茶,它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喝了令人欢喜,而且是处处皆欢喜。
这是一片面积比台湾省还大1万多平方公里的热土,486公里的国境线,连接了缅甸、越南和老挝三国,澜沧江顺流而下注入湄公河,于是有了“一山连三国,一江通五邻”的独特区位;
对于普洱茶经营者来说,卖掉一款风味惊艳的茶,也许会因再也无法相见而黯然,卖不掉的时候也不一定难过,因为心中还有对未来口感转化的期许……
南糯山,任何人带着对云南古茶园的华美想象和期冀到来的时候,似乎都可以在南糯山得到圆满的印证。
前几天,我们推送了好几篇关于熟茶的内容,收到了不少茶友的反馈,关于熟茶的起源,不少茶友还有很多疑问。今天,我们希望用这样一篇短文来回应大家的困惑。
到潮汕去,学会的第一句话大概就是“呷呆”(喝茶)了。毕竟中国人少有不喝茶的,广东人更爱喝茶,而潮汕人尤甚。
选普洱茶可以通过真善美的原则来选。真即是原料,工艺方面都是真功夫不作假,真是善美的前提,有口碑的品牌,认真做茶的人,一般都能把关。
古茶树的生长环境往往是在海拔较高的深山密林中,树龄一般超过百年,在这样的环境里,人为干扰因素少,茶树的生长状态比较原始自然。古茶树植株高大,树干高、扎根深,主干及枝干明显
喝茶的时候,你最先注意到的是什么滋味呢?笔者先注意到的是苦,随后惊喜于苦后的淡淡回甘。细细品饮,茶里还有鲜,还有微微的咸……
你是在喝同一款茶,但换个时间,换个地点,你喝的又不是同一款茶。而这,也正是普洱茶的最大魅力。冲泡好普洱茶的难题,在于普洱茶是个复杂的,充满活力的,富于变化的生命体。
据云南发布、云南省农业农村厅、新华网以及各茶企品牌公众号的信息,2022年茶叶类云南省10大名品、绿色食品“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获奖茶企及品牌的名单如下:
在疫情冲击之下,不确定因素增加,经济徘徊不前,消费升级与降级似乎也在各说各话,为此,我想与大家分享一篇文章,它从“消费升级”为话头,直言点出了普洱茶消费升级的一个重点方向
讨论熟茶的风味,当然离不开“勐海味”。根据陈杰老师的说法,“勐海味的说法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末,是消费者对云南勐海茶厂出品的普洱茶(尤其是熟茶)产生的一种特殊‘味觉’的称谓
最近刷视频,以前关注经常看的二哥打几星的视频从以前教做餐馆菜并分享给路人食用品尝转向了科技与狠活。才发现原来用鸭肉可以冒充牛肉,并且制作了牛肉干。
除了注水和出汤外,你拨茶的时候,你放茶荷的时候,以及所有在茶桌上的动作操作,既是在随时调整你当下的泡茶状态(呼吸、手部动作的微调等),也是训练你手上的感觉
0085是天合之作,其起源则来自一次意外。这次今天看来有如神来之笔般美妙的意外,当时给澜沧古茶和它的掌门人杜春峄带来的,却是无尽的辛酸。
识茶之路,即是学茶之路,一问一答是学茶过程中相对快捷的方法。刚开始,问的也许幼稚,答的也许肤浅,不过我们相信,多问多答天长日久总会有好处,至少促使我们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