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本茶马古道题材的书,只不过这本书是云南人李旭老师写的。云南人的视角偏向滇藏关系,四川人的书视角自然就偏向川藏关系。
茶马古道,最终成为了普洱茶文化的灵魂,围绕这条古道上的所有一切也都热了起来,而随着茶马古道流动的最重要负载物——普洱茶,此时则顺理成章地将茶马古道文化融入其中
1989年9月27日-11月6日,“茶马古道六君子”之一的李旭,独自一人或搭便车或徒步,从昆明出发,经虎跳峡—中甸—德钦—盐井—芒康—左贡—邦达—八宿—然乌—波密—林芝—拉萨
茶马古道,是中国大陆的“脉络”,被人们称为中国对外交流的“第五条通道”。它从山地到高峰,蜿蜒起伏,绵延悠长。
《缅宁县志》记载:“就商情的热闹言,县城为第一,泰恒街为第二。其余可归纳为甲乙丙三等,甲等为遮奈、帮东、圈内、宁安、勐托等五街”。
几百年来说到普洱茶,易武都是一个无法逾越的地方。百年前,易武是古六大茶山的集散地,是贡茶第一镇,也是滇藏线茶马古道的起源。
1922年,骆英才先生在茶马古道第一站——临沧凤庆鲁史创办了“俊昌号”,至今已有101年的历史,现已成为云南的“老字号”品牌。
老毕摩更是老当益壮,只见他跳入圈中,接过一把铁制的大刀扔向空中,然后单手稳稳接住,顺势挥舞起来,一招一式干净利落,矫健的身影让人难以想象是71岁的老人……
3月5日,北京大学人文特聘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陈保亚,来到普洱学院致远楼演播厅,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文化气息浓郁的讲座。
这是云南南部无量山中一个极小的所在,在经历了一段不短的沉寂与荒凉之后,因为“茶”,这个被唤作“那柯里”的小山村又再度热闹起来了。
西双版纳悠久的种茶、饮茶、贸茶历史,加之多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历史,孕育了积淀丰厚、博大精深的普洱茶文化。
如今茶马古道在普洱茶界可以说是已成显学,再回头看一段朴素真实的记录,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茶马古道“顺下线”从顺宁(现凤庆)到下关一段古道开辟于元成宗大德五年(1302年),距今已近七百多年的历史。
在钱王街小银柜巷八号,深藏着一个镀金雕花、中西合璧的三进豪宅,有人叫它腾越总兵府,有人称它为福春恒号旧址。在它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彝族青年刀头滴血,从娃子到将军,家族商场捭阖
经怒江溯流北上的茶马古道如过往的一道疤痕,至今还未结痂。茶、马一相结合,如同两根紧结的绳索,拧出夹杂了马汗,血泪,盐粒的粗砺味道,似乎还萦绕不绝。
碧溪古镇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从遥远的年代起直至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它一直是北走楚雄、大理、丽江直至喜马拉雅;东往玉溪、昆明;南到宁洱、思茅、西双版纳以及东南亚国家
本期读书会特邀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夏威夷大学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光映炯老师,她带来了一场主题为《茶马古道上的旅行者和旅游文化》的精彩讲座。
时至今日,鲁史古镇俯拾皆是历史遗留下的痕迹,千百年来马班经过留下的蹄印,散落在密林深处的古茶树,蜿蜒于群山之巅的茶马古道……
23日下午,由福海茶厂和茶业复兴联袂举办的二十四节气霜降茶会在昆明举办,品一杯竹韵与茶韵交融的那卡竹筒茶,听一段悠远而浑厚的茶马古道传奇故事。
1990年的夏天,云南大学木霁弘教授等人来到了川滇藏的三角地带,在古人留下来的几条老路上徒步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