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有普洱茶研究人士发表了普洱茶陈化的周期波动时间节点,陈化10年份左右的普洱茶达到理化数据表现上的巅峰,随后各种成分不断衰退。
本文系叨叨茶界第四篇文章,内容比较跳跃,不适合所有人阅读,假如你觉得我说的对请分转收藏订阅三连支持一下。
云南普洱茶从早期的七子圆茶到云南七子饼茶再到具体的野生茶,以及2009年之后的古树茶。这些普洱茶的概念词不断的被淘汰。
为什么很多的大经销渠道服务商做到一定的时候会脱离原先某个品牌出去发展。一是因为原先品牌没有强力的扩张;二是不满足做中间商,直接另起炉灶。
和不同的喝茶人事交流喝茶,接触得多了,你会慢慢发现每一个喝茶人的习惯。由此作为一个泡手就很难做到以茶为主。而是要以人为主。
最近我看到一些茶叶媒体同行拿茶叶跟饮料对比,我认真的看了一下,对比的逻辑有点问题。首先就是茶叶冲泡的茶水量跟饮品商品对比。
茶行业是需要资本的,也是需要资本运作的,但茶行业很多人所处的立场不是资本方,也不是品牌方甚至不是品牌门店经销方。所以会对资本运作排斥。
立夏以来,你有没有发现最近源头茶商(茶农)开始像你推销今年的春茶,甚至是立夏以来制作的夏茶。以至于没有交情的茶农一来就直奔卖茶,说起来你可能不信,但我已经习惯了。买是不会
昨晚香竹箐茶王10公斤鲜叶被3个人拍到了1068万。作秀也好,自嗨也好,关注自己要做的东西,云南大茶树那么多,别的不说,哀牢山新平县界内和双柏县界内以及云县茂兰镇、永德县都有很多
普洱茶市场中至少10多个品牌在尝试把自己的品牌茶做成社交货币,目前较出名的也仅仅是大益、今大福。从品牌角度来说,这个招式就是不断拓新客。
普洱茶随着不断细分,从以前山脉山头细分到了现在的自然村内某个小山头地块。而这些地块由于小环境的差异造就了某一个小地块不同风味的口感。
绿水塘普洱茶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大概是2020年底这段时间吧,我的品饮感觉(感官)又出现了问题。当做一个行业久了之后,尤其是茶行业。每
当然,茶行业是一个落后的行业,短期内很多品牌都不会去尝试这种模式,这相对去年流行的撒币模式,做得会更快,但目前能看到的是基于日常生活层面的茶品(快捷方便)。
最近的普洱茶行业,茶商们还是一样的忙着抢茶,从今大福的2018年珍藏班章乔木生态饼茶到大益的沧海生茶,再到陈升的昔归,牛筋,还有八角亭的有机标班章老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