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友交流:未知生茶四款(石一龙友)
昆明石一龙兄寄来的几款茶样,据说是他的一位朋友制作的,希望我给个评价并预判一下大概的市场价格。价格我不好去判断,毕竟销售平台不同,客户不同,价格也必然不同,而且很可能差异会比较大,在某些平台上,垃圾都能忽悠着卖高价,好茶却不一定价格高,我只能根据我自己的经验结合我自己的判断给出我对茶品品质的评价。
很多茶友有时候也会问我,为什么有些茶评价低,但是商家售价高,有些茶虽然评价不错,价格却并不高,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了,对于某些茶商来说,茶品进价高或者制作成本高,肯定也会卖的高,或者有些茶地原料稀缺,或者山场名气大等等,有些茶地虽然品质不错,但是或者产量大或者没有很好的卖点等等,所以价格也上不去,要具体到茶品上去看,而这些都不是我需要去考虑的因素!
无论是山场也好,价位也好,或者哪个品牌,哪位名人的作品也好,对我来说没有意义,我是茶客,我只是一个喝茶人,我只关心品质,品质满意了,我们再谈别的,品质不行,什么都免谈!
感谢石一龙兄对我品鉴力的信任,我把这四款茶放在一起对比喝一下,给出我的看法。
第一款,“生”
茶样约8克,120ml白瓷盖碗,办公室桶装水,80度左右沸水润茶洗茶一分钟,醒茶两分钟,保持95度以上沸水,不使用茶滤网,初始以10~15秒速度缓注缓出,然后依滋味呈现适当延时冲泡,尾段沸水重闷。
润茶洗茶,淡淡花果香,草木清甜气息,叶底果糖甜香、草木甜香,有点密植型茶园原料的气息,挂杯蜜糖甜;
冲泡,果糖甜香,可以确定是密植型茶园的原料气息,跟许多厂茶品牌的大货一致,估计所谓云抗系的那几个品种,初始入口微苦、微涩,有些许生津回甘,随冲泡苦涩渐浓,口腔味感冲击力明显,苦、涩、甜,结合着回甘生津,没有什么茶韵,口腔略显麻木、肠胃蠕动,生硬,身体不适,喝不下去,浅尝了三四泡,放弃!
这种茶,不适宜现喝,最好陈化二十年以后再说,而且就这种单薄的茶底,后陈效果不会好,最多也就是口粮级别的东西,而且还是比较低端的。
该茶品不做陈化预判和玩家级评级,在我看来就是不入流啊!
喝惯了山头茶品,现在真的对这些密植型茶园无感,难以下咽!
第二款,“生S”
(这是一款熟茶)
茶样约8克,120ml白瓷盖碗,办公室桶装水,80度左右沸水润茶洗茶一分钟,醒茶两分钟,保持95度以上沸水,不使用茶滤网,初始以10~15秒速度缓注缓出,然后依滋味呈现适当延时冲泡,尾段沸水重闷。
(叶底,揉捻成“泥”,活性不足,我并不太看好它的后陈)
润茶洗茶,糯甜香,叶底糯香、脂香、木质发酵气息,挂杯木质糖香;
冲泡,糯香、木质糖香,初始入口醇甜,微苦,微涩,苦韵于舌面缓缓化开,上颚涩感微有粘留,回甘快,有类似苦咖啡的余韵,喉部有燥感,略显干喉,茶汤略有滑感,汤质不厚,随冲泡,苦涩显且于口腔有附着感,喉部燥感不退,干、痒,茶汤绵厚度不足,滋味略有分离感,气韵不清晰,肠胃略有不适,有点“半生不熟”的感觉,整个体感不舒服,三泡后,不得不停止,喝不下去了。
这款茶同样需要时间去打磨陈化,不宜当下品饮,熟茶的工艺不断的推陈出新,所以这款茶后期陈化效果如何,只能留待时间去印证吧(个人并不看好)。
该茶品没有完成品鉴,不做陈化预判和玩家级评级。
第三款,“大”
茶样约8克,120ml白瓷盖碗,办公室桶装水,80度左右沸水润茶洗茶一分钟,醒茶两分钟,保持95度以上沸水,不使用茶滤网,初始以10~15秒速度缓注缓出,然后依滋味呈现适当延时冲泡,尾段沸水重闷。
润茶洗茶,果木清甜,叶底略有烟味,果木香、木质甜香,挂杯果糖甜香;
冲泡,果糖甜香、淡淡烟味、木质清苦气息,初始入口甘甜,微苦,微涩,苦感清晰,聚于舌根处,涩感在上颚形成薄膜,缓缓化开,生津回甘随之而来,果糖甜香与木质糖香形成复合香型,香气丰富度一般,随冲泡,苦涩渐浓,随品饮微有累积附着,化开速度一般,茶汤中木质糖香愈发凸显,香气、滋味丰富度不足,汤水略显寡薄,虽然苦涩浓强,口腔滋味冲击力明显,但是茶质不厚,苦涩度对口腔味蕾刺激过强,使得口腔味蕾麻木,苦涩粘留,喉韵不清晰,不舒爽,回韵短浅,肠胃有生硬感,刺激性较强,体感不舒服。
香气、滋味丰富度不足,苦涩显,口腔麻木,喉韵不清晰,气韵不足,虽有回甘生津,但整体韵致缺缺,肠胃不适,体感不舒服,树龄不大,妥妥的小树龄茶品,还有点我不太喜欢的工艺气息。
该茶品不宜当下品饮,最好还是陈化十年以上再喝吧,而且这种寡薄的茶质,后期陈化效果不会太好,即使陈化出来也无非是口粮级别的茶品。
该茶品品质不入流,不做陈化预判和玩家级评级!
(叶底)
评分:每个评分项满分10分
1、香(茶香表现):6分
2、甘(生津回甘):7分
3、重(茶质表现):6分
4、滑(汤感表现):7分
5、气(茶气表现):3分
6、韵(韵感表现):3分
(注:“香、甘、重、滑”是从嗅觉、味觉、触觉等口感滋味上去评测,“气”主要是体感标准,”韵“则是一个由口感和体感综合得来的指数,评分只针对当下口感滋味)
第四款,“古”
茶样约8克,120ml白瓷盖碗,办公室桶装水,80度左右沸水润茶洗茶一分钟,醒茶两分钟,保持95度以上沸水,不使用茶滤网,初始以10~15秒速度缓注缓出,然后依滋味呈现适当延时冲泡,尾段沸水重闷。
润茶洗茶,淡淡果糖甜香,叶底果糖香、木质糖香,挂杯淡淡果蜜甜香;
冲泡,果糖甜香轻扬,入口甘甜,微苦,微涩,苦感从舌尖延伸至舌根,涩感在上颚形成一层薄膜,苦涩化开速度一般,略有附着感,生津回甘随之而来,茶汤中果糖甜香、木质糖香、还有点淡淡苦杏仁的气息,香气、滋味丰富度一般,整体就是苦、涩、甜,三种滋味,且苦涩略有分离感,汤感略显寡薄,汤质不厚,虽然甜度突出,苦涩也不算重,但是苦涩感的粘留附着影响整体愉悦度,虽然喉部回甜,略有微弱喉韵,但韵感不清晰,没有回韵,气感渗透力也不明显,说难喝,也谈不上太难喝,有点让人索然无味。
闻着香甜,喝着寡薄,香气、滋味丰富度一般,苦涩粘留,汤感寡薄,没有明显山头特征,含混一片,只有工艺加成气息,没有植物先天香韵,气韵不足,没有回韵,树龄不大,就是一款通过工艺手段做出香甜口感希望能吸引那些小白普洱茶新茶客的茶品!
该茶品没有储存藏养价值,陈化只会越来越差,现喝品质也不入流,不做陈化预判和玩家级评级!
(叶底)
评分:每个评分项满分10分
1、香(茶香表现):7分
2、甘(生津回甘):7分
3、重(茶质表现):7分
4、滑(汤感表现):6分
5、气(茶气表现):5分
6、韵(韵感表现):5分
(注:“香、甘、重、滑”是从嗅觉、味觉、触觉等口感滋味上去评测,“气”主要是体感标准,”韵“则是一个由口感和体感综合得来的指数,评分只针对当下口感滋味)
我要对石一龙兄说抱歉了,这次品鉴多少有点“有负所托”,至少头两款茶品没有完成全程品饮,实在是喝不下去(后两款茶也喝不下去,都是每泡浅尝辄止)!
也是我在交流时没有说清楚,真的不是我“矫情”,而是目前喝茶喝到这种程度,品质不过线的茶品,真的是无法下咽,以后再有任何茶友或者茶商朋友跟我交流品鉴茶品时一定提前说清楚,密植型茶园云抗系就不用了,没有十多年陈期的入不了口,至于山头茶品,至少要是正经东西,那些乱七八糟的就算了,没有品鉴价值(有些茶甚至不用喝一听山头名再结合你的入手价格就大概知道什么品质,自己都感觉不靠谱的茶更是不需要拿来于人分享,当然有疑问的可以跟我交流,但至少要能你自己都喝得下去)!
由于这四款茶是石一龙兄朋友做的,对这位茶商我只有一个建议:做你自己也喝的茶!
至少你做的茶你自己能天天喝得下去!就今天这四款茶品的品质而言,这已经不是售价几何的问题,这是制茶人的人品有问题!
不要总想着整些“歪门邪道”,茶友不是“傻子”!更不是“猪”和“韭菜”!
作者:茶客老金,图文来源:茶客老金的品茶日志,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普洱茶选购、咨询,敬请添加艾文华老师个人微号:814917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