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茶农学员分享丨茶从习以为常的农作物,变成一项事业
闷湿的暑期,喝熟茶的频次也高了起来。
越是燥热,越需静心,茶事也变得更精致缓慢了。
最近采访李扬老师,他提起,全球没几个国家,喝茶能有国人那么精致,愿意为品饮好茶花费这么多的时间与金钱。
刚好,就着43期开课前,我们回顾一下42期一位俄罗斯海归茶农的专访,看看她与茶的故事。
95后勐库制茶人——王明米
茶从农作物,变成一项事业
王明米,95后勐库制茶人,俄罗斯留学归来,现在在家乡临沧,经营着双江源景茶叶初制所。
从缅甸边境到俄罗斯圣彼得堡
提到留学经历,王明米笑了起来,“所有人都奇怪,而且我大学学的专业也跟茶毫无关系。”
从小在茶山上长大,也时常跟着父母采茶、制茶,茶在她心中,就是一个习以为常的农作物,像粮食一样,很日常,很生活化。所以也从没好好研究过,甚至从没想过要将茶当成一份事业。
机缘巧合,从祖国的最西南到异国的最西北,五年半的留学生涯,饮食文化、生活习惯、气候环境的差异,让这个姑娘变得勇敢坚韧有力量,也让她感受到了茶文化在两国之间的差异。
“跟中国人接触比较多,俄罗斯人普遍也是喝熟茶多一些。他们对于红茶的接受度会更高一些,因为他们平时喝边销茶,黑茶类会多些。可能也是因为寒冷的原因,都是用炉子之类煮着喝,或者和其他的东西混在一起喝。”
“他们不太喝生茶,也没有像中国人摆个茶台冲泡,至少一几年的时候不太常见。生普其实总体来说可能价格也要高一些,他们喝茶觉得好像也没必要买那么贵的。”
毕业那年,我决心从事茶行业
“茶,对于我的成长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上大学期间,我也曾尝试在俄罗斯卖茶。但因为没有系统的学习过,虽然视觉上已经很熟悉了,其实对茶并不了解。所以卖的不是很成功,回头率不高。也搞不清楚是为什么。”
“我毕业的时候刚好2020年,疫情比较严重。如果在那边卖茶,是没办法持续下去的,成本也会比较大。如果不是疫情的原因,可能我胆子会更大一点,可以直接在那边继续进行各种尝试。”
“于是毕业后,我就回来了,也没有去从事大学专业的工作,还是觉得做茶好玩一点。回来做的第一个事情,就是回到家里,从头开始做茶。”
“因为出国留学也花了好多钱,我当时选择自己回去做的话,第一步是想赚钱。”
提到正式从事茶行业的原因,王明米非常坦诚,也让我们看到了95后的直爽。
“我是一直想做茶的,但不太能搞的明白。父母只会机械性的劳作,并没有什么知识和见识的这些附加值。但看着周围的人,很多茶人,整个家族在做茶、卖茶,是可以挣钱的。”
来这里学习,是为了搞清楚茶
“我认识的一个做茶人,也是跟着李扬老师的路走的。他用什么机器,我也用什么机器;他是怎么加工的,我也怎么加工。虽然他不告诉我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我觉得他做出去的茶叶好卖,那我照着他做我肯定也好卖。他跟我说,如果你想搞清楚更多的东西,你要自己去学一下,于是我就来了。”
“我想搞清楚的,就是在我回去做茶的这三年,遇到的一些具体的问题。那些反反复复被否定的东西,是我不对,还是客人不对。”
想起课间曾听到王明米聊起,他们会按照客人的需求来做茶,比如多少的锅温,炒多长时间,于是我们也问她,难道做茶其实也是“定制化服务”吗?
王明米脸上露出了些许无奈。“因为对于我个人而言,可能这个年纪,你没有太大的资格去教别人做事情。这个也是我一直要觉得要提升自己,要学习的原因。因为你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的话,他不会服你。他会告诉你我都50多岁了,你个小姑娘,告诉我什么是正确的工艺吗?我做茶都做了30年了,你要告诉我你这个工艺比我的好吗?那你没办法,他给钱就照他的做吧。”
所以,真的是资历老,就可以用经验来权衡正确性吗?在资本、原则与现实之间,我们应该坚持的又是什么呢?这应该是一个很值得思考和探讨的话题吧。
“现在我接下来想走的路,就是比如说客人如果能明确给我他的需求点,那我就按他的需求点做。但是我是要我的事业嘛,毕竟是我要持续下去,那我要做一些属于我自己的产品。它能赚钱可以,但是它留下来我觉得好喝也可以。
这就需要一个很正确的工艺,它需要具体到某一个值或者里边的(逻辑)。就像李扬老师说的,要保留它的这个糖苷类物质,这种就很具体,我留着也很有信心。我可以回去很落地的执行这个标准,这个就是我这次来想找的一些东西。”
茶山茶农其实不存茶
聊天时,几个临沧的茶农聊起来,都表示茶山茶农是不存茶的,这让我有些吃惊。这种产区销区存储的差异,是不是也算一种信息差呢?
“这次收获最大的,是‘越陈越香’这个概念。以前其实真的理解不了为什么要存茶。一方面我确实没有什么老茶,甚至我并不太喜欢老茶。可能因为之前偶然几次喝到的老茶,其实体验感并不是很好。喝到比较惊艳的老茶呢,价格又非常的高。
不太难搞得懂那个越陈越香的香,到底是什么东西。但是像课上讲的嘛,就是茶叶其实它是微生物的共生体。这样去理解的话,跳出这片叶子之外的那种感觉,就会很理性的去看待这个事情,也会觉得存茶确实是很有意义的。”
那么茶农为什么不存茶呢?
“一个就是往坏一方面想,他为什么有存茶?他卖不出去。还有一个好的是,他为什么存茶?因为他有钱。”
“就像我在创业的这三年,我基本没有什么存茶。我是21年开始做茶的嘛,21年的时候存了50公斤懂过古树,但第二年的时候有个客人说他要,那他给钱,我创业期间建设、工人各种方面都需要钱,所以就卖掉了。我说你最后给我留两公斤可以吗?我也想看一下它的转化是什么样子的。”
“那接下来如果我开始存茶,那说明我有点钱了,我可以选择留一部分自己存着,然后一部分卖掉。所以说,其实茶农手上的茶如果很多的话,就说明他要不工艺出问题,要不他没有途径去卖,要不他不缺钱。”
采访的过程中,王明米给我们的感觉,一直是这样,既有茶农基因里的质朴,也有着留学生的远见与担当。
未来会尝试熟茶和跨境
了解我们的老朋友都知道,李扬老师为了保留尽可能多的糖苷,在工艺上做了很多更有针对性的选择。这样的标准工艺,也影响了很多茶山上的做茶人。在问及学完课程后会否传播李扬老师的这套理论,王明米是这样回答的:
“我会,但是也只是限于说我自己打算去走长期路线的这一部分产品,如果需要维持当下生活,我还是会选择一部分去按客人需求的去做。”
“熟茶以前也接触过,但不多。之前这两三年都在摸索和试探阶段,也让朋友帮我搞小堆的试试。300公斤左右这种小堆,做试验一样。我想看一下我的茶发酵成熟茶,是什么样子的,但也不太敢放手去做。
这次呢,也是想更多的学习一下,熟茶品鉴,去感受这个好与不好。接下来也会去做一些产品。既然知道了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那肯定就可以更大胆一点点。
但是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小堆可能就像说微生物,长得并没有大堆那么理想,但是太贵的茶也搞不了太大的堆,这个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去结合。”
问及会不会再把茶卖回俄罗斯,王明米说:“有卖的一大部分是之前在俄罗斯认识的华人。我现在也有一群朋友在搞跨境电商这个事情,但是茶叶它属于食品,食品出口它又比小商品要更复杂一些。因为目前我只是一个初制所,做的也多是毛料产品,成品并不多。对一个体量很小的一个小厂来说,其实你去考虑出口好像还没有意义,那个可能是我的下下一步的计划。”
在拓宽普洱茶文化与国际接轨的道路上,还有很多有意思的茶人茶事。他们用自己的见识与理解,共同谱写着普洱茶新的历史篇章。
所以普洱茶为什么那么受欢迎?因为这群有意思的人,在品饮它,讨论它,传播它,品鉴它,探索它,流传它。
文|何珺,图文来源:茶叶进化论,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