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品茶话:我们如今喝茶,跟哪个朝代最像?
近年来大火的一批影视剧刷新了很多人对茶文化的认知。
《知否》里复原了宋代点茶法的精致细节,《长安十二时辰》里真实展现了唐人煎茶的程序。
这些美轮美奂的饮茶场景颇有代入感,但似乎与今天我们喝茶的方式有些距离。经典总是不断轮回,那我们如今喝茶究竟跟哪个朝代最为相近呢?
由繁至简,明人发明了“泡茶”
茶虽然在中国存在了上千年,但学会“泡茶”,是从明朝开始。这种以干茶置于茶壶、茶盏中,以沸水冲泡的简便方法,从明清开始盛行,并且流传至今仍是现代人喝茶的主流方式。
在唐宋时期,喝茶是一件很正式、很麻烦的事情。不说茶,光茶具一整套都有十来件,并伴有一套繁琐流程。看起来雍容华美,但走不进寻常百姓的生活。
布衣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对于这种奢靡浮华的茶饮方式非常看不惯,他认为贡茶团饼茶的制作更是耗费大量民力,于是大手一挥,下令废除团茶,“唯采芽茶进贡”。
于是蒸青团饼茶逐渐退出,散茶逐渐成为主流。由此,品饮艺术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喝茶变得简单起来。
一不小心改变了茶历史的明太祖朱元璋
散茶(芽茶、叶茶)的出现,茶风也为之一变。“撮泡”与“壶泡”开始流行起来。
“撮泡”就是将干茶置于瓯、盏中,然后沸水冲泡,非常简单,受平民百姓的欢迎。
“壶泡”是将干茶置于茶壶中,沸水冲泡,再分到茶盏、茶杯中饮用,名人雅士们都用这种泡法。
壶泡法其实就是现代“工夫茶”的雏形,现在的福建、广东一带,依然延续着这种泡茶方法。
明太祖的一纸政令改变了茶叶制作的方式,扭转了饮茶之风。从明朝开始,喝茶变成了一件简单的事。
由调至清,明朝的茶讲究清淡好喝
因为一纸诏令,明代茶道技法,一改前代的奢华富丽,开始趋于自然简约,走上返璞归真之路。
明代的文人普遍反对在茶里添加果实、花朵或香草,追求茶叶的清饮,回归茶叶之本色。由于生活品质的提高,制茶工艺和饮茶方式都变得越来越细,人们开始用审美在喝茶。
由味至境,明朝喝茶追求意境
明代人饮茶,还讲究饮茶空间,要么一人独啜,要么是三两好友,很少有宋代茶宴的热闹。
他们以拥有属于自己的茶室为要,在书斋一侧建构幽静清雅的茶寮,就如文徵明的名画《品茶图》中展示的自己与友人在林中茶舍品茗的场景一般。
明朝官员陆树声在著作《茶寮记》中,也提倡于小园之中,设立茶室,有茶灶、茶护,窗明几净。
元、明交替,烽烟四起时,作为社会昌盛象征的茶馆便衰落萧条,直到明代中期以后,茶馆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到了明代末期发展的已经非常壮大了。
明代的茶馆叫法有很多,最普遍的叫法是茶肆,也叫茶坊、茶屋、茶摊、茶铺。
一般论茶者都讲究“茶道”,认为荷叶茶须干燥,水要洁净,环境要雅静,或泉达或松下或皓月当空,或明窗净几。
低端的茶馆就是茶摊,仅仅几张凳子,摆于街头巷尾,摆一些粗瓷碗,被称为碗茶,还兼卖瓜子、炒豆、橘子、鸭梨等,这也是茶馆大众化的具体表现,也是茶艺作为一门专门的特色艺术开始。
喝茶这件事,从古至今,由繁入简,一直深受国人喜爱。
茶所带来的生活仪式感和心理感受,也正是当下所常说的“生活美学”的一种,它是有情的、有滋有味的生活方式。
夏已初立,静心品茶,感受茶里山水自然的清幽,感受茶中历史沉淀的岁月,尽享茶的滋养吧。
【热点好文】
【津品茶话】从奥运会到冬奥会,茶为什么能够一直备受运动健儿青睐
【动态】集纳臻味,荟萃甜韵,《茶友培养计划》“冰岛年藏”首发上市
【津品解读】冰岛古树的滋味为何会更胜一筹?“年藏”带给你最亲切品藏机会
【津品茶话】生普,为何一直是云茶市场的“中流砥柱”和茶友的“心头好”
图文来源:津乔普洱,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普洱茶选购、咨询,敬请添加艾文华老师个人微号:814917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