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茶叶名家 > 茶业复兴 > 《西藏易贡茶厂志》:走进青藏高原第一块茶田,世界海拔最高的茶园

《西藏易贡茶厂志》:走进青藏高原第一块茶田,世界海拔最高的茶园

作者:复兴沙龙  日期:11-16 来源:茶业复兴

西藏易贡茶厂志

《西藏易贡茶厂志》读书会

11月10日晚,茗师联萌第42期读书会在“周重林看见茶文化”举办,本期读书会特邀武汉大学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西藏易贡茶厂志》一书的主编之一宋时磊先生进行主题分享。以下为读书会实录,因篇幅有限,略有删减,可进入“周重林看见茶文化”视频号观看直播完整回放。

西藏易贡茶厂志

宋时磊,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武汉大学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武汉大学文学院《写作》杂志编辑部主任,兼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中国写作学会副秘书长、理事,武汉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等。2013-2017年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专任教师,现供职于武汉大学文学院。2016年曾赴日本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访学,任客员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茶叶专门史、写作学等。在《历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等学术核心期刊发表茶史及茶文化论文、译作70余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四大文摘转载。出版《唐代茶史研究》等学术专著2部,主编教材和论著3部,参编教材2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近代中日应对西方茶叶贸易质量规制的路径比较”项目主持人,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一带一路’视野下西南茶马古道文献资料整理与遗产保护研究”子课题负责人。

周重林:欢迎大家来到由猫猫茶书馆、茶业复兴和小罐茶联合举办的“周重林看见茶文化”直播间。今天我们邀请到了武汉大学茶文化中心研究员宋时磊老师,我相信今天晚上宋老师讲的内容是很多人的知识盲点。下面的时间,就交给宋老师。

青藏高原第一块茶田,世界海拔最高的茶园

宋时磊:大家好,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这本《西藏易贡茶厂志》,很多人只知道西藏是茶的消费地,但如今西藏不仅是茶叶消费地,也是茶叶生产地。

引言

青藏高原所见茶叶·考古

西藏阿里地区甲木寺遗址属于西藏古象雄王国时期,这个遗址中出土的植物年龄距今约1800年左右。墓葬中有一些不太明确的植物遗存,后经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吕厚远团队鉴定为茶,这说明1800年前的西藏古象雄王国时期,茶叶就已经被输送到海拔4500米的阿里地区。在陕西汉阳陵墓也有茶叶遗存的发现,距今已经2000多年。这些考古发现表明,茶的使用很早,只是文献的记录比较偏晚。

西藏易贡茶厂志

唐代汉文文献《国史补》中记载了唐德宗时期,赞普就已经拥有了中原很多最名贵的茶,但却不晓其烹饮之法。2016年我曾写过一篇论文《唐代茶叶及茶文化向边疆塞外的传播》,随着茶叶贸易的兴起,先是上层消费(贵族、僧侣),带动茶叶向民众传播,在日本、英国也是,消费群体的不断扩大带来了贸易的繁荣。

西藏易贡茶厂志

茶马古道的兴起

这是一张茶马古道的照片,茶马古道概念是具有开创性和变革性的。《滇藏川“大三角”文化探秘》是研究茶马古道的必读书。茶马古道概念最初是由木霁弘等一批云南学者提出的。在此基础上,我们(武汉大学茶文化研究中心)也做了一些茶马古道的研究。

西藏易贡茶厂志

茶马古道最主要的功能是承担汉藏等民族之间的贸易。它的路线有多条,有学者认为是呈网络状的。无论如何,茶马古道主要有滇藏、川藏两个路线,通过这些道路茶叶渊源不断地向西藏运输。因为从唐代起,西藏的饮茶风气越来越浓厚,需求量增长迅速。

高原自身能否产茶

既然西藏人那么爱喝茶,那青藏高原本身能不能出产茶叶?我们经常说“高山云雾出好茶”,西藏高山很多,这片土地上能够出产茶叶吗?有研究认为海拔500-700米,茶叶的香气比较好,而西藏的海拔基本在2000-4000米,甚至更高。但世界各地的高原是可以产茶叶的,如斯里兰卡、印度大吉岭、肯尼亚的茶园海拔都很高。这些地区海拔虽然高,但维度较低,更偏热带或亚热带。相比之下,在青藏高原种植茶叶要困难得多。

那青藏高原能否产茶?我们能够克服地理上的这些不足,成功地在西藏实现茶叶的批量化生产?1949年之后,我们就在做这样的工作。现在西藏有两个地方产茶:易贡和墨脱。

西藏易贡茶厂志

一、易贡茶厂的地、史

易贡茶厂的地理

西藏林芝市易贡茶场属县级国营茶场,地处西藏东南部念青唐古拉山以南,横断山脉以西的林芝市波密县易贡湖畔。地理位置东经94°52‘,北纬30°19’,位于神秘的北纬30°线上。谷地海拔高度1900—2300米。距林芝市巴宜区167公里,离波密县城108公里。

西藏易贡茶厂志

易贡茶场辖地160平方公里,现有茶园面积5000余亩,有场部、茶叶加工厂、茶叶一队、二队、三队、单卡队,酒店、卫生站、640千瓦的水力发电站,在林芝八一和拉萨各有一大楼及茶叶门市。318国道与305省道在著名的通麦大桥处交汇,由318国道向北转入305省道沿易贡藏布溯流而上20多公里,便可到达易贡湖畔的易贡茶场。

西藏易贡茶厂志

这张图片我们看到河上有三坐桥,这三座桥正好代表了三个时代。过去到易贡茶厂的路很不好走,经常会出现塌方。这种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当地的交通状况有了极大地改善。

西藏易贡茶厂志

易贡茶厂的历史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建立期(1950-1965年):20世纪50年代,易贡茶场是解放军十八军进藏后的军部所在地。

2、新疆屯垦期(1966-1969年):易贡农场始建于1966年,由原解放军十八军和后续部队的部分干部战士留驻易贡,建设军垦农。

西藏易贡茶厂志

茶叶是怎么种出来的?

我们采访当地人,当地人说是一位姓潘的连长把四川的茶种带到了易贡。后来我们又查了很多资料,当地人的讲述是基本可信的:

1967年5月易贡农垦团一位叫潘永和的大学生,从四川老家带来了一些茶籽,每颗茶籽呈棕色且发亮。九连在易贡湖畔找了20亩沙土地,战士们将沙土地里的石头一个个用手抠出来,干了一个月才整理完毕。

可见当时在易贡种茶的条件是很辛苦的。

3、西藏自治区管理期(1970-1985年):1969-1970年参加组建的新人员陆续调回新疆,1971年易贡五团交由西藏军区生产建设师管理,更名为“西藏生产建设师404部队易贡五团”。1978年移交西藏自治区农垦厅管辖,改名“西藏林芝地区易贡农场”;1988年移交林芝地区管辖,改名“西藏林芝地区易贡茶场”。

西藏易贡茶厂志

4、林芝区管理期(1986-1997年):1986年易贡农场的管理权被移交到新成立的林芝区。1989年,林芝地区行署根据易贡农场具体情况,进行退场还农。在进行一系列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的变革后,易贡农场的生产重心转向茶叶种植和加工。易贡农场在1993年正式改名为易贡茶场。在广东援藏干部的领导下,茶叶的生产经营扭亏为盈。

根据福建省茶叶研究所在1996年4月14日至5月17日对易贡的实地调研,至1996年春季止,易贡茶场前后共发展茶园2908亩,兴建茶叶加工厂3100多平方米。1995年投产茶园2108亩,生产干毛茶11.1万公斤,总产值233.6万元。“62工程”实施的效果在易贡茶场体现的淋漓尽致。易贡茶场在1995年被列为福建省南平市对口支援单位。

西藏易贡茶厂志

5、世纪之交的困境(1998-2008年):1998年改制为“西藏太阳农业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后,茶园荒芜,茶叶无销路,员工工资发不出,茶场生产经营陷入困境。

企业经营出现困境的同时,自然灾害也出现了。2000年,在扎木弄沟发生了世界罕见的特大山体崩塌滑坡,在易贡湖的出口处形成天然大坝,坝体总堆积土方量超过3.8亿立方米,形成了易贡堰塞湖,水位上升,湖区大片土地、房屋、农田、茶园被淹。灾后使地域内地质痕迹显露,促成了西藏第一个国家地质公园的建立。

6、整顿恢复与广东援藏(2008年至今):2008年林芝地委、行署决定重新恢复易贡茶场,并派出工作组进驻茶场,开展维稳和恢复生产工作。之后,广东援藏工作队入驻茶场,带来了大量援助资金和工程,当地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广东第十批援藏工作队仍在茶场开展工作。

西藏易贡茶厂志

二、易贡的茶、人

易贡茶厂的产品主要有易贡红茶、易贡绿茶和雪域藏茶。易贡的康砖茶很受易当地百姓的欢迎,其他的产品线也出了很多适合当下的包装。茶厂制茶的生产线是从内地引进过去的,茶品也获得了很多荣誉。

我们访谈了当地的很多人,他们和我们讲了很多易贡茶厂的故事。我们做这个项目很苦,档案很少,我们想尽各种办法搜集资料,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资料,很多资料是很难见到的。我们主要使用了这样几类材料。

西藏易贡茶厂志

一是口述资料。就是我们到茶场采访退休职工、在岗职工所得到的资料,这些资料的最大优点是带有个人记忆和情感,但不是很系统和全面。另外,这种面对面的访谈,为我们后续查找档案提供了很多便利。

二是公开出版物。我们使用较多的两本书籍是《新疆建设兵团史料选辑》《西藏农垦概况》。这两本书中散存着与易贡茶场相关的记载。另外,从一些公开出版的图书中,找到了一些记录易贡茶场的文章,我们将其全部收录到了图书汇总。

三是茶场内档案。目前易贡茶场内有一些档案资料,但价值不是很大。因为最有价值的档案或者被水淹,或者被大火烧过,或者被人借走、至今未归。

四是茶场上级部门存档的资料。我们到林芝市查找档案,但收获有限。我们一路追踪,又到自治区的农业农村厅,在相关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找到了一批珍贵的茶场资料。

五是私人档案和文章。在这方面,我们要特别感谢四川雅安的李国林老师。他是一名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是在关注易贡茶场的技术专家,援藏时间长达30多年。他提供了与茶场相关的大量珍贵照片、技术文件等。另一方面,他为这本书撰写了一篇长达1.5万字的文章,系统回顾了其与易贡茶场的情缘,这篇文章读后让人动容不已。

三、发展方向与基本启示

研究历史要有历史观,从易贡的微观研究找出规律,我们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断走向深化的农垦体制改革

(二)擦亮茶叶品牌、援藏与脱贫攻坚

(三)打造红色茶旅小镇与生态文明

(四)解决民生问题以防化解风险

(五)以产业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纽带

四、推荐阅读、品鉴

一部易贡茶场史,就是西藏自治区发展的浓缩史。

一部易贡茶场史,就是汉藏深度交融和发展的历史。

一部易贡茶场史,就是中央政府西藏工作的生动例证。

本文内容根据嘉宾发言整理,未经嘉宾审校,解释权归嘉宾所有。

西藏易贡茶厂志

图文来源:茶业复兴,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延伸阅读:+

首页 > 茶叶名家 > 茶业复兴 > 《西藏易贡茶厂志》:走进青藏高原第一块茶田,世界海拔最高的茶园
爱普茶网 爱普茶网,最新茶资讯网站,https://m.ipu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