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汉学家青木正儿观看明末清初王铎的书法,胸中会涌起一股和谐愉悦之情。明人作画,多为稻粱谋,祝枝山、唐伯虎、徐文长都把书画换作了酒钱,这可悲么?
周重林,学者,作家,著有《和苏东坡吃茶》《茶叶战争》《宋茶:风雅与腔调》《茶之基本》等。
水为茶之母,水为茶之神。古人眼中的泡茶水有什么讲究?总结起来就是清、甘、活、轻、寒。
在茶道降格为表演艺术的时代,《茶之基本》不教人喝茶的,也不教人理解茶,而是让人学会在饮茶时体验庄重的仪式感。
这是传统茶企无法做的,也是新茶企主力做的。街边新饮茶也是,过去无糖不欢,现在都在主打无糖,都是教育消费者的好结果。
去成都途中,出版人陈垦告知,《和苏东坡吃茶》获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的六月畅销图书。成都除了有三次读书会,还有美食与麻将等我。
石声先生购书《和苏东坡吃茶》,先想到谁,得有一本。又想到谁谁,还得有一本。才回座位,又想到,怎么漏了她?再要一本。二泉故事,他烂熟于心,是讲二泉故事的三昧手。
我从苏轼的集子里,选了部分与茶有关的诗、词、文章,尽可能地做一些注释和解读,这是进入苏轼茶世界的一种方式,也是我自曝其短的方式,浅薄的学养都会一一暴露在世人面前。
一代文豪苏东坡,是个琴棋书画诗酒茶俱全的生活家。而后世论起东坡的生活趣味,多谈起他的美食与酒,而对东坡在饮茶一道上的品位与情趣,少有谈及。
“具体到南糯山,这个我无数次造访的茶山,一直给我言之不尽的惊喜。我希望你的阅读也从南糯山开始,在这里,不仅有古老的茶园,还有古老的民族、古老的饮茶习俗。
经常有人问我,云南的古茶山你都走遍了吧?我仔细想起了下,回答说:“大约走了一大半,还有一大半没有去过。”
一千多年前的宋朝人是怎样喝茶的?他们喝茶的方式是怎样的?读周重林先生的新作《宋茶:风雅与腔调》,千年前的宋式风雅与美学生活画卷般呈现。
“从来佳茗似佳人”一句,千古绝唱,有茶水的地方,就有此句在流传。苏轼另有佳句“欲把西湖比西子”,刚好可成一联: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
点茶讲三昧,吃饭讲三昧,睡觉也讲三昧。总结起来,苏轼的睡眠经验有四:一是稳,在床上四体要稳;二是按,按摩四肢痛倦处;三是定,定心不蠕动。
点茶讲三昧,吃饭讲三昧,睡觉也讲三昧。总结起来,苏轼的睡眠经验有四:一是稳,在床上四体要稳;二是按,按摩四肢痛倦处;三是定,定心不蠕动。
陆羽在《茶经》里有描述:“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边缘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
我把“标普75”定位为有时间价值的普洱茶,是以价值取向为审美,它是时间的朋友,人们可以通过“标普75”感受时间,与茶一起成长,以产品作为载体,成为共创的标本。
壶身铭文写道:“不肥而坚,是以永年。”当时觉得好极了,我的朋友太俊林把这话,引用做了自己普洱茶企业的理念,企业名字就叫“永年茶业”。
也许是久未到南京,新宇兄补偿式召集茶友书友,但随后的阵容就连他也略感意外,因为有些人,即便是在南京,也是他渴慕已久却从未谋面的人物,比如马萌青老师。
我醒来,不知身在何处。不知为什么而来,瞥一眼黄历,上面写着:黄道吉日,诸事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