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茶叶名家 > 茶业复兴 > 今天,我们该如何读懂《茶叶战争》

今天,我们该如何读懂《茶叶战争》

作者:任维东  日期:06-28 来源:鸟语茶香

周重林茶书茶叶战争

以下文章来源于鸟语茶香,作者任维东

一个多年走南闯北的资深记者,边走边拍,用自己拍摄的第一手图片、视频和写下的文字,与您分享我心中多姿多彩的祖国和世界!

畅销40万册!就连作者本人也始料未及。在电子化阅读滥觞的今天,一部非小说类纸质文史专著能创下如此佳绩,实属难能可贵。于首版十年后修订再版之际,重新捧读《茶叶战争》,我感慨良多。

大家都知道,云南是中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广、脱贫任务最重的省份,又是我国茶叶大省。我前些年在两大央媒做记者时,宣传报道云南如何脱贫致富一直是我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从上世纪90年代起,我在深入到西双版纳、临沧、普洱、大理、保山等地少数民族地区采访时,开始注意到茶叶在贫困山区农民群众中脱贫致富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大约是1993年,我在《云南日报》上读到了一篇报道,写的是思茅地区(今改为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贫穷山寨牛洛河种植茶叶改善生活的事,被誉为“牛洛河经验”。那是我第一次了解到茶叶对云南山区农民增收致富所起到的作用。

周重林茶书茶叶战争

江城与越南、老挝两国接壤,也是普洱茶产地之一,有200多年茶叶种植历史,清朝年间就曾大量出口东南亚。上个世纪90年代,时任云南省委书记普朝柱去实地调研后,称赞牛洛河走出了一条“城乡结合、科技与经济结合、各种生产力要素优化组合”的茶叶开发经营模式,云南省委当年曾以1号文件向全省推广牛洛河“三结合一体化”经验。

为了更好地采写云南茶产业对云南脱贫攻坚所做贡献,多年前我专门从网上购买了一本2012年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第一版的《茶叶战争》阅读,当时读后觉得耳目一新。也正因为这本书,后来我专门到雄达茶城周重林先生原来的那家书店去拜访他,并成了朋友。

周重林茶书茶叶战争

最近,我又重读了由湖南人民出版社推出的最新修订版《茶叶战争》,依然感觉它很有生命力,尤其值得各界读者特别是广大茶人们一读再读。

今天,重新阅读《茶叶战争》,我有这样三方面的突出感受:

一、它的现实意义

一本书要得到广大读者认可,成为大家喜爱的好书,它一定是密切关注社会关注现实,也就是说要具有时代意义。正如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所指出的那样:“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众所周知,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兴于唐盛于宋,一直贯穿中国历朝历代,时至今日又再现中兴景象。

主创者周重林先生为何能写出这样一部好书?因为他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人,颇有几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品格,他希望学习吴觉农等中国茶界先辈,“复兴中国的茶产业、茶文化”。纵观《茶叶战争》全书,他在本书中既写了1840年前后那个旧时代中英茶叶贸易的情况,也概述了新时代中外茶产业的现状,说古议今,着眼的还是从远古赓续到现在以及未来的中华茶文明。

周重林茶书茶叶战争

《茶叶战争》从第一版问世时到今天,已经过去了十年的光景。10年虽然在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但从中国到世界又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比如,十年前,中美还没有爆发贸易战,那时云南的茶产业年产值还远没有达到今天这样的千亿规模,那时联合国还没有设立“国际茶日”,那时还没有在全球流行新冠肺炎病毒,那时也没有发生改变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俄罗斯与乌克兰大战,还没有出现今天这样严重的粮食危机,等等。

周重林茶书茶叶战争

因此,要读懂《茶叶战争》,我以为需要紧密结合当今时代背景来观察对比,才能很好地领会本书的教益。

与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周重林先生称之为“茶叶战争”)爆发时大大不同,中国不再积贫积弱,也不是鸦片战争后陷入半封建与半殖民地社会、饱受西方列强欺凌的中国,而是一个仅次于世界老大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强盛的中国。

周重林茶书茶叶战争

然而当下又是一个波诡云谲、极其动荡不安的世界,也是一个我们常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现在只要人们头脑正常,都已经看到并感受到美西方国家对繁荣昌盛中国的恐惧、扭曲心态以及在这样变态心理下对中国所采取的种种造谣抹黑、打压遏制伎俩。

回首历史,1840年因为巨大的茶叶贸易不平衡引发中英鸦片战争时,是清王朝不愿意向英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开放,最后是英帝国等用“坚船利炮”强行打开了中国的门户。而今天则正相反,已经敞开胸怀拥抱世界的中国要继续开放,曾经倡导门户开放与全球化的世界霸主美国却奉行单边主义,要与中国脱钩,供应链要去中国化,企图通过加征高额关税对中国产品关上其市场大门,这与当年鸦片战争爆发时的清朝政府颇有几分相似。历史有时候真的很滑稽。

再回到茶叶上看,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它已推广成为世界三大饮品之一,目前全球有160多个国家与地区近30亿人喜欢喝茶。根据周重林的研究观察,茶业兴会伴着国运兴。如今,伴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的茶产业、茶文化正在重现历史的辉煌,已经走在复兴路上,中国又重回世界第一大茶叶生产国地位。

根据国际茶叶委员会(ITC)统计:2020年度全球最大的产茶国是中国(298.6万吨)和印度(125.8万吨),两国茶叶产量合计达424.4万吨,占到世界茶叶总产量的67.7%。2020年度全球茶叶种植面积超10万公顷的国家有6个,其中,中国面积最大,为316.5万公顷,同比增长3.3%,占总面积的62.1%;印度居第二,茶叶种植面积保持在63.7万公顷,占全球12.5%;2020年世界茶叶消费总量为587.8万吨,其中消费量排第一的国家还是中国,达245.0万吨;印度仍居第二位,达到106.2万吨。

周重林茶书茶叶战争

今天,在《茶叶战争》首版后的十年再版之际,从茶叶贸易战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当年的中国与英国等西方列强的关系,无疑会给国人以新的历史启迪。如果大家结合当前的时代背景捧读《茶叶战争》,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别样的领悟,也一定会得到诸多新的感知。

二、它的茶文化贡献

2019年11月10日,《光明日报》第二版“要闻”版上发表了一篇我写周重林先生开展茶文化研究的通讯,题目为《周重林:云南茶文化研究的领军者》。我把他定义为云南茶文化研究的领军者,有人可能不一定认可,但我这样写、这样说是有根据的,其中一个重要的根据就是他的这本代表作《茶叶战争》。

根据周重林在以前接受我采访时的介绍,他与茶文化结缘始于2003年。这个时间刚好是被视为随着普洱茶崛起而兴起的云南茶文化研究起步时间。

周重林茶书茶叶战争

大致从这一时段开始,逐渐有越来越多的云南各界人士加入到了茶文化研究行列中来。大家比较熟知的有黄桂枢、詹英佩、蒋文中、周红杰、徐亚和、杨凯等等一批知名人士,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撰写出版了一批关于普洱茶历史与文化的相关著作,为普洱茶普及推广并走俏全国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

与这些人相比,周重林算是个年轻的小字辈。他从最初参加一个云南茶马古道研究的课题开始,逐渐深度介入了对茶文化的研究。他好读书,爱思考,能吃苦,还十分注重田野调查,上茶山进村寨,与众多茶农、茶商广交朋友,勤于写作,近几年来,平均每年有约50万字的文章面世,是茶文化研究领域写得又多、又好的那几个少数人之一。

纵观近些年云南茶文化研究,应该说成绩有目共睹,为云南普洱茶做大做强尤其是为全省茶产业的壮大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虽然,云南茶文化研究蔚然成风,各种茶文化书籍越出越多,但是许多的研究与出版都比较浅泛,也就是广度有余而深度不足,大多数集中在介绍普洱茶产地山头、品饮特色、冲泡器皿方式、饮茶礼仪等方面,十分缺乏像《茶叶战争》这样针对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从茶叶贸易纷争的剖面来深入分析解读历史及国际文化冲突的力作。

周重林茶书茶叶战争

脱开云南一隅,周重林先生通过国际化视野,《在茶叶战争》中把历史与现实结合,以茶叶为切入点,勇于对中英鸦片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进行新的解读,使得今天的人们更好地认知中国茶文化及其对世界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因此,该书出版后,好评多多,获得过“年度图书”“十大好书”“风云图书”“东亚版权创意图书”等荣誉,重印多次,甚至还拥有了海外版本。

可以不夸张地讲,周重林先生之所以能有今天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也完全是因为写了这部《茶叶战争》。也正因为有了《茶叶战争》,云南茶文化的研究才真正拥有了深度与厚度,才真正能在全国茶文化研究领域处于一个比较优势的地位或者说令众多的海内外茶文化研究者能够对云南茶文化刮目相看,这也是对中国茶文化研究的一大贡献。这一点,周重林先生确实功不可没。

三、它的学术价值

就我个人观点而言,我更喜欢把《茶叶战争》看做一部有分量的茶文化学术著作。

而学术研究最重要的要有创新,不能都是人云亦云、拾人牙慧。这本专著的学术价值,我认为主要体现在:在研究视角上有创新,在观点上颇有新意,在叙述方式上摒弃了论文式的老套表达,而采用了国际上流行的讲故事和散文化的叙事,使本书通俗易懂、好读、好看。

我第一次阅读《茶叶战争》时,有一点特别让我感到钦佩,那便是本书的作者是用做学问的态度来撰写这本著作的。今天再读,我依然坚持这一观点。

只要看看书后的注释,我想,大家都会同意我的看法。我粗略数了一下,《茶叶战争》全书的引文注释多达130余个,这很能说明本书的学术风范,也向读者展示了本书作者在研读众多史料上所下的功夫和付出的大量心血。

这些年,周重林先生和以他为首的“茶业复兴”团队还撰写出版了《茶叶江山》、《茶叶边疆》、《民国茶范》、《易武与古六大茶山》、《造物记:云南古茶园的秘密》等一系列的茶文化专著,其中大部分我都已经读过。

在这些专著中,我认为最能体现其学术水平的主要是《茶叶战争》与去年出的《茶之基本》。相较于《茶之基本》,《茶叶战争》的影响力要更大,这从其40万册的销售量就能看出来。

周重林茶书茶叶战争

《茶叶战争》既是一本通俗历史读物,也是一部颇具学术性的茶文化专著。要写出《茶叶战争》这样一部力作,那是需要相当的才气与勇气的,刚好周重林具备了这“两气”。2012年《茶叶战争》出版前,周重林还没有今天这样大的名气。那时作为一个不太有名的小字辈,一个既不是大学教授、也不是学院研究员,更没有著名学府博士头衔的人,只是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生,又地处被公认为文化落后且经济欠发达的云南,周重林具有非凡的勇气,敢于对已经成为社会常识的中英鸦片战争提出自己的独立思考。如果一想到,这样一本多次重复印刷、连学界专业人士也不得不说好的著作竟然出自没有教授、研究员、博士等学术头衔,又是大学、研究院、科研所等体制外之小青年手时,确实令众多体制内养尊处优、正在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专家学者感到汗颜。

以往,学界在研究中英鸦片战争时着力点大多放在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与清朝禁烟的矛盾冲突上,而很少有专家学者去关注那片寻常的小小茶叶。那么,“为何英国、美国以茶而富强,而晚清却因茶走向衰亡?”在此,我引用一段《茶叶战争》推荐语,它这样说:“作者从这一问题出发,梳理参考上百种文献资料,以翔实的史料、客观的记录、通俗的文笔,还原真实历史,层层揭示其背后的深刻原因……将茶叶置于宏观的历史语境中,解读晚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深入洞察茶运与国运的纠葛”。

周重林茶书茶叶战争

通读全书,可以看到,为了探究与还原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动因,周重林先生以中英茶叶贸易争端为主线,旁征博引,从历史到现实,用了24万字的篇幅,从“茶叶贸易战”的角度,对近代史上腐朽自大、闭关锁国的大清朝与在世界各地以开发开放市场为名而不择手段侵略扩张的英帝国主义之间那场不可避免的冲突,提出了一些有着深刻思想内涵的学术观点。比如,《茶叶战争》认为:“茶叶,如此轻柔,却如此有力”,“茶运与国运密切相关。在茶叶兴起的时间里,中国也随之兴起。茶在英国、美国的发展轨迹同样如此。17、18、19世纪的三个大国命运,其兴衰都与茶有着密切的关系”,“茶塑造了大英帝国,而鸦片,则彻底扭转了大清王朝的国运”,“两种植物代表的两种精神,最终导致了世界版图的变革”。

周重林茶书茶叶战争

对于被学界内外乃至社会大众已经普遍认同的1840年“鸦片战争”这一概念,周重林先生研究后得出了它同时又是一场“茶叶战争”的新观点,其“最初的问题都因为茶叶输入英国产生的贸易逆差而起,为了扭转这种逆差,英国才向中国输出鸦片。茶是因,鸦片是果,鸦片的输入又导致中国白银的大量流出,为了银子,中国有了禁烟运动。茶、银、鸦片的循环,最终引发鸦片战争。”

这样不同凡响的解读,让今天的人们对一片原本极为平凡的茶叶所迸发出的神奇力量及其于大国关系所起到的重大作用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如今为什么要大力发展茶产业、茶文化、茶科技从而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简介:任维东,原《光明日报》云南记者站站长,高级记者。

周重林茶书茶叶战争

图文转自茶业复兴,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延伸阅读:+

首页 > 茶叶名家 > 茶业复兴 > 今天,我们该如何读懂《茶叶战争》
爱普茶网 爱普茶网,最新茶资讯网站,https://m.ipu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