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茶叶名家 > 茶人专栏 > 郑子语:旧故里,茶味长

郑子语:旧故里,茶味长

作者:郑子语  日期:11-14 来源:普洱杂志

普洱杂志

旧故里,茶味长

柳河畔,人民桥旁,时间在眼前渐渐变缓,凝固,我们放慢脚步,寻到蓉城的观音阁老茶铺。

地球公转自转,年年岁岁,分分秒秒,滴滴答答,时间匀速运动,不曾快一点,也不曾慢一分,不会多一秒,也不会少一些。但有时,时间还是有快有慢吧。站在一线城市的市中心,在高楼大厦之间,时间会快起来。好像决定时间快慢的不是钟表,而是一个城市的繁华与现代文明。可是,当眼前有一杯茶,时间就由这杯茶来定义。

也不过二十来分钟,我们从住所驱车来到这里,前脚还在市区,后脚就来到了老街。成都,以三环为界,环内老成都,有盖碗茶龙门阵火锅麻将小吃的慵懒时光。环外新成都,俨然北上广深的节奏,年轻而充满活力,行人俨然“快进”来来往往。也有像观音阁老茶铺这样的地方,隐藏在这座城市里的一角。

很多年前,就报刊书籍上看到古旧的老茶馆,以为它们在城市化进程中消失殆尽,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居然有朝花夕拾的收获。

观音阁老茶铺,并不是一个历史遗迹一样的存在,而是至今仍然鲜活十足的地方。老茶铺的确“老”,屋顶铺着青黑的老布瓦,低矮的屋檐下青砖墙面斑驳,走进茶铺,脚下是高低不平、坑坑洼洼的千脚泥,黑得发亮,有如包浆,木茶桌面的油漆残留少许,烧水的老虎灶有些走样,灶旁的老井深不可测,老式的穿门房保留着龙纹飞檐,上面画着的梅花兰花仿佛蒙着灰。

但这种老,又是生动的:土灶灶火旺盛,水壶挨挨挤挤,汩汩冒热气。茶客们也老,看上去是这里的土著茶客:一位老者穿着蓝布衬衣,静静喝茶,一位光头长胡子老者,用长烟斗悠悠地抽着烟,然后躺在大木椅上闭目养神,无惊无惧。

老茶客仿佛是老茶铺的一部分,他们用自己老的方式,维系着这一份老,茶铺也用原初的茶,滋养着老茶客。老茶客用老成都话聊着家常,一个眼神一个暗语就懂。或者,有的只是来这里安静地坐上半日。这真是一个原汁原味的老茶铺,是老成都味的老茶馆。

我们要了两杯茶,别无选择,是盖碗的茉莉花茶,隔桌而喝,喝完可续。黄绿的茶叶浸泡在滚烫的井水里,白色的茉莉花浮在上面,如雪飘动。茶味浓郁醇厚甘爽,需要一小口一小口地喝。茉莉花香淡雅可人,“他年我若修花史,列做人间第一香”,又不夺茶香,花香茶香两相宜。没有繁琐的仪式,没有精致的茶具,没有丰富的茶品,没有音乐和灯光,一切接近原初,隐没于时光深处。茶极便宜,便宜到忽略不计,还有免费的栀子花可以领取。

就是这样的茉莉花茶,喝了一百年。观音阁老茶铺原为观音寺,据传茶铺所在的彭镇曾突发大火,整个镇子几乎化为灰烬,只有观音寺完好无损,当地人认为这是观音菩萨保佑的结果。民国初期,观音寺被用作茶铺,直到今天。

茶铺变老,时光变慢,茶味变长,爱喝茶的人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空着的茶杯,投入茶叶注入沸水,满了又空,空了又满。

临近中午,屋里屋外都是茶客,路边梧桐树下,支起一张张木桌,大家坐在竹椅上,就可以喝茶聊天。空间也许局促,但有足够的时间慢慢喝茶,便觉得天宽地阔。饿了就叫几个川菜,在茶桌上慢慢吃,吃饱了可以继续喝。

借得浮生半日闲,觉得这半天如茶香一样悠远。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2022年9月刊

文|郑子语,图|欧巴非

图文来源:普洱杂志,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延伸阅读:+

首页 > 茶叶名家 > 茶人专栏 > 郑子语:旧故里,茶味长
爱普茶网 爱普茶网,最新茶资讯网站,https://m.ipu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