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茶观察:普洱茶行业生产端的进化节点已经到来
普洱茶行业的生产端,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相关制茶设备以及基础环境的提升,已经从古老的人工技艺为主的时代步入了专业设备生产的时代。
还记得十多年前,一些茶农从自家生活煮饭炒菜的灶锅炒茶,逐渐的更换为专门设置地点专用的灶锅(铁、铜大锅),这些年又把这些灶锅升级成更高效的炒茶设备(朝天锅、滚筒式杀青锅)等等,揉捻也从人手揉换成揉捻机,并增加理条机。同时晾晒的露天场地也升级为防雨的大棚等等,这些变化并不是全部。还有能加速的萎凋设备,能清洗较脏茶鲜叶的清洗设备。
茶叶生产初制端升级的同时,茶叶生产精制端也没有停滞,并且茶叶精制生产端用到的人工时长逐渐被机械设备替代。很多人认为很厉害重要的发酵师傅、蒸压揉饼师傅,笼统的称为制茶师傅吧,逐渐的在茶厂不吃香了,不是他们的技术有啥问题,而是茶厂基于成本和效率的问题。在竞争激烈的当下,师傅级的高工价成本不得不让茶厂跟进更加先进的设备。
仅从蒸压这道环节看,以往需要的是秤茶料放内飞的人1位,把蒸好的茶在布袋中揉成合格的饼型的师傅1位,定型一段时间把布袋解开把茶饼放到晾茶架的1位。而现在用磨具,则在这过程中不需要师傅,只用操作熟练的普工即可。应该现在的液压机的可调压力,压力比以前的石磨重得多,压制定型一步就完成了。
而在发酵熟茶中,以前很考验师傅的经验,但这几年不管是小厂还是大厂,由于小堆发酵得多,练手的机会多了,再接住温控或者空间设备的条件下,很多人都能发酵出好喝的熟茶。而大厂发酵上花费更多金钱的投入是在研究上,未来发酵甚至可以添加需要的微生物进去,就像甜白酒制作要的酵母这种微生物。目前的所谓的可控发酵,而是在于认知了解熟茶发酵过程中有哪些微生物参与作用。通过空间温度设备观察和人工或者辅助设备调控发酵进程和成熟度。比如开沟、翻堆等等。
当这些茶叶生产机械数控设备半智能化或者智能化之后,所需要到师傅级人工会很少,并且这些师傅人工还是管理维修的机械设备工程师。
那么还很需要的一些技术水平含量的师傅级人工就只剩茶叶拼配师,但在烟草行业和食品饮料以及香氛(香料、香精、香水)行业,除了人工去调配,目前先进的还有AI人工智能去调配,它会用一些投喂的粒子化的基础数据去进行各种比列的组合,这种组合的效率形成的复合的拼配茶品。给与时间,出来的拼配配方,将会远远超过人工的经验拼配的极限。
所以我大胆推断,在ai形成配方之前,是茶叶拼配师傅的一个很好的技能展现时段。虽然很多厂家对于茶叶配方没有很大的重视。但在制茶过程中,还是在进行中各种茶叶的拼配组合。目的则看各自站的角度,或者说茶品到市场中营销售卖怎么说。
这几年以来,很多经常买茶喝的人,会发现某些品牌或者说某些普洱茶,虽然包装不一样,但总感觉就是同一个配方的茶。有这种感觉没错,因为就是差不多一样的茶。一个是拼配配比没怎么变再加上现在初制晒青毛茶的精致化新工艺适口化,区别不是很大。另一个则是有些茶,真就只是饼做好了换换包装卖,哪个包装款式热销就立马“做”。
现在的茶厂做的客制化定制化茶品,真正听“c端消费者”需求的基本没有,很多都是对接的B端。前段时间刷到一个伞厂的老板,诠释了“听人劝,吃饱饭”的道理。因为只要潜在客户“粉丝”的需求样式,一般一个星期就能做出来,各种奇葩创新样式需求都能满足。而另一个是做玩偶的厂家,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个鲨Bee(鲨鱼和蜜蜂的集合)。另一个就是闺蜜(乌龟和蜜蜂)。
为什么一些茶厂明明有很多很多原料,有很多很多制茶工人,却没有人去对接满足下c端的消费者。而在茶器具端,每年都能有一些很新颖的东西通过自媒体平台展现出来,有一个年轻的做盖碗的,他的盖碗上画的不是那些花呀山水呀,而是动漫人物形象(啥钟馗呀、蜡笔小新呀)。另一个做紫砂壶的年轻女老板,则做了一把猪猪侠的壶。
很多茶叶类的报告,都说到年轻消费者,但很多只是想让他们的茶品让年轻人接受,而不是让年轻人喜欢并且爱上。年轻人的钱虽然没青、中、老年人的多,但消费是没有顾虑的,但要让他们消费很简单,那就是那些商品他们喜欢。
现在的生产端竞争淘汰,已经开始了一年多,要么减少开支,要么增长销量。靠价格内卷下去,激发不了潜在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需求。只能在存量客户下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干瞪眼。
作者:茶空空,图文来源:云茶观察,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