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荣、虞小莉「中国茶马连道30年·30人·30事」
原标题:马连道何志荣&虞小莉:无志无荣光 有梦有福缘
栏目介绍:《中国茶马连道30年·30人·30事》由北京马连道建设指挥部、《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北京天恒马连道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共同主编,历时一年完成,现已正式出版。
书中的30人是京城茶叶一条街上万余名茶人的杰出代表。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他们陆续从各产区走进马连道,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用勤劳、勇敢、奉献铸就“京城茶叶第一街”,与茶叶一条街同甘苦共命运,马连道是他们的第二故乡。本书通过品牌篇、文化篇、新锐篇三组有代表性的30位人物和他们背后的企业创新发展的故事,梳理了马连道一条街的改革发展历程,总结保存了茶行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也蕴含着马连道未来发展的脉络和趋势,对行业具有重要的价值。
《茶周刊》微信公众号已开辟「中国茶马连道30年·30人·30事」专栏,定期推送书中30位茶街功勋人物专访。敬请关注!
品牌篇
城中茗香,不负韶华。他们大多在马连道摸爬滚打了20年以上,将汗水洒在马连道,将青春奉献给中国茶。他们是“中国茶叶第一街”的顶梁柱,他们将优质的茶叶送到消费者手中,他们凭借信誉铸就了独特的流通品牌,再过几十年,他们或将成为新时期的“中华老字号”。风物长宜放眼量,在新时期马连道的转型升级中,他们凭借品牌的力量成为马连道未来发展的引领者。
无志无荣光 有梦有福缘
——记马连道天福缘创办人何志荣、虞小莉
人生是一段旅程,走过的路,就是你编织的生活,我们无法预知以后的路途。但是,我们能把握现在的自己,珍惜身边的一切,脚踏实地地走,走好自己的路,不要在生命里给自己留下遗憾的风景,生活一直都很简单。——座右铭
在马连道有这样一对夫妻,他们怀揣着梦想从家乡来到北京,从最初的负债累累,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到今天已经在马连道拥有了自己的企业。
马连道用茶叶成就了他们的世界,他们也用自己的努力奋斗,为弘扬茶文化,给马连道茶叶特色一条街增添了色彩。
他们就是天福缘创办人何志荣、虞小莉夫妇。
背负着百万债务来到北京
何志荣1963年生于福建建阳,虞小莉1972年生于浙江温州。20世纪90年代初他们相识之前,何志荣曾经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生意人。
何志荣属于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兄弟四个,他排行老大。十多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当时,最小的弟弟还在我妈妈肚子里。”何志荣说,“我必须把家担起来。”为养家他什么活儿都干过。
1986年何志荣开始做生意。他说:“当时相邻的浙江温州开关电器产业发展得比较早、做得也比较大。我就给他们搞电缆电线这些工业电器配件,挣钱很快。”到20世纪80年代末,何志荣已经拥有上百万资产。
虞小莉回忆起他们最初相识的情景时说:“我相中了何志荣的踏实可靠,但是确定恋爱关系后,我才知道他已经陷入财务危机。”
马连道天福缘茶城效果图。
原来何志荣那时年轻,被钱好挣冲昏了头脑,做事无所顾忌,很快,辛辛苦苦赚的100多万元全赔了进去,还负债100多万元。
20岁出头就成为建阳市人大代表的何志荣,不仅失去了那些荣耀,还一夜之间成了“负翁”。
没办法,家乡待不下去了。1991年夫妻两个人带着仅有的5000元来到北京。心想北京是首都,肯定有许多商机,不服输的何志荣想在北京从头拼搏,因为他坚信,爱拼才会赢。
翻身的机会——家乡的茶叶
“患难夫妻”这个词用在何志荣和虞小莉身上再恰当不过了。虞小莉说:“既然命运把我们连在一起,那我们就荣辱与共吧。”
夫妻两个最先接受的是生活艰难的考验。1991年,那时候的北京天气特别的冷,仅有的5000元要计划着用,厚衣服都不敢买。刚到北京时遇到了一位善良的房东大妈,看他们两个实在是没钱,就把自家一间破屋子腾出来给他们住。小房间四处漏风,又没有暖气,他们用报纸糊一下挡挡风,但他们心中却暖暖的,总算有了个落脚的地方。
接下来是生意上的考验。过去的生意全部丢掉了,一切要从头再来。做什么好呢?他们两个不约而同想到了自己家乡的土特产——茶叶。茶叶本钱小,好起步。何志荣和虞小莉开始从福建和浙江进了一些茶,然后拉回北京推销。
带来的5000块钱所剩无几,没办法,只好拿唯一有信用价值的身份证去做抵押,借来钱进货,开始了茶叶生意。许多年后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何志荣还记得,当时在家乡还欠着很多钱。而在北京要借贷做茶叶生意,借款10000元,一个月要付3000元的利息,压力太大了!何志荣说,那时候经常晚上一抽烟就抽到天亮,一门心思想着怎么赚钱。天一亮就爬起来出门了。
福建老家的花茶很受北方欢迎,于是何志荣开始帮福州的茶企搞推销。“半年后,我就自己当老板了。”何志荣说,“我们用三年的时间,不但把老家所有的债还了,还开上了自己的车。”虞小莉说:“那时候刚到北京,为了生活,我当过售货员,进货员,甚至给我们这个小集体当炊事员,负责大家的吃、喝等生活安排。”
靠商场茶叶专柜致富
何志荣夫妻是如何在3年时间里实现翻身的呢?何志荣说:“我们两三年就能发展起来,实现翻身,主要是在北京找对了市场——做商场。”
当时遍布北京的大百货商店也有卖茶叶,但是没有专柜。何志荣看到虞小莉有很多温州老乡在北京的商场里包服装专柜,就想,茶叶为什么不能搞专柜呢?于是他与商场洽谈经营权,做起了茶叶专柜。那时候没有多少人这么做,他们是比较早用承包经营这种形式做茶叶的。3年中,何志荣在北京发展了30多家专柜,西单商场、昌平的新世纪、大兴的新城、顺义的国泰等都有他们的专柜。何志荣说,每逢过年,茶叶专柜卖得特别火,当时一个专柜一天就能有十多万元的流水。
进军马连道,事业再升级
依靠茶叶在经济上实现了翻身,何志荣和虞小莉也彻底与茶叶结下了不解之缘。
如何将茶叶从生意做成事业?何志荣和虞小莉首先想到了要改变角色——从单纯的茶叶经销商,转变为茶叶质量和品牌的掌控者、拥有者。
2000年,何志荣夫妇回到家乡,在福建省寿宁县的茶山租赁下1000亩茶园,建起天福缘茶厂。那时候还是以制作花茶为主,为了能掌控茶的品质和口感,提高产量,每年春季他们俩到寿宁做茶,每天劳作下来都是灰头灰脸,疲惫不堪,但辛苦也快乐着。经过他们的努力,30多个专柜的销售量不断增加,收入稳定。这时候,何志荣夫妇就把目光投向了马连道。
“我们最早来马连道的时候,是在京闽茶城租的店面。”何志荣告诉记者,“那是原来老的京闽茶城,就是在大棚子里。这标志着我们从做茶叶专卖零售进入到做批发。进入批发领域后,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
企业的利润也不断增加。”2000~2004年这5年,何志荣夫妇的茶叶生意在马连道拥有了一个更高的平台,不断稳步发展。
从做茶叶批发到经营茶叶市场
何志荣夫妇不算是最早进入马连道的茶叶经营者,但他们的发展历程是马连道不断发展、升级的最典型的代表。从他们身上,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马连道的茶叶经营是如何从零售发展到批发、从批发进步到大卖场、再从茶市资产经营升级到茶文化体验的完整过程。
2005年,属于北京茶叶总公司的一个库房租赁合同到期了,商机瞬间展现出来。早就在寻找下一步发展机遇的何志荣果断出手,把整个库房租了下来,一下签了12年的租赁合同。何志荣说:“我很看好这里,现在又续租了。
图为马连道天福缘茶城内商户所打造的美学空间。
何志荣开始大展拳脚。他把这块地上原有的旧仓库全部改造,投资了3000多万元。
但这次投资并非胜券在握。
首先是在2005年时,这个地方很偏僻;其次,何志荣的资金实力还不够强大。为建设这个茶叶批发市场,何志荣除了把自己多年挣的钱全部投进去之外,还将当时在上海花500万元买的一个商铺卖了,把钱投到茶城,又借了上千万,加上工程尾款,一下又欠了两千多万。干了十几年茶叶生意之后,何志荣又一次变成了“负翁”。
但何志荣说:“那时候我非常坚定,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搞起来!当初来北京干吗?不就是心中有梦想吗?”何志荣不服输的劲儿又来啦!
有梦就不怕路远
何志荣在马连道酝酿出了一个人生梦想——实现从茶商到茶叶市场运营者的大转变,在马连道这块土地上留下自己的印迹。
支撑这个梦想的,首先是何志荣对马连道多年的观察和认识,是何志荣对中国茶叶第一街背后市场的认识和信心。他说:“中国茶还有很多领域可以挖掘、发展,北京作为首都,马连道这一条茶叶街,可谓寸土寸金。
不管是马连道的什么地方,只要你能占住,应该就是赢家!”当然,何志荣的梦想不是建立在幻想和蛮干基础上的。他说:“出租管理商铺这一套我还是蛮擅长的。”当时他们做茶城的时候,有人直接说你们疯了吗?开始招商时,他们的项目也并不被看好。很多老乡都说:“位置这么偏,一天都见不到一只鸟,哪能有生意做?”
然而事实证明,十几年下来,这个市场的生意已经很好了!何志荣说:“梦想很重要,认定的事情就去做,总是害怕失败你就什么也干不下去。”
养人气,做商圈
何志荣夫妇是怎样将马连道的一处偏僻之地做成商业熟地的呢?
“做市场,先要养人气。这就是我的经营诀窍。”何志荣说,“这么大面积的市场我们过去也没做过,但我一直在琢磨,我投了几千万,必须先把人引进来,稳定住。有了人就有人气,有了人气就会有财气。所以开始招商时,租金很便宜,每平方米才两块钱,我几乎不挣钱,就是为了养人气。用了3年租金提高到了4块钱。现在这里的租金最好的位置每平方米都到10块钱了。”
第二招就是品牌效益,用有产品、有影响力的知名大户带动招商。很多商户就是这样被招过来的。何志荣对大户给予各方面的优惠,除此之外,还做了很多服务工作。这些优质大商户进驻以后,后面又跟来了20户。因为他们发现,同行扎堆以后,他们就有了自己的商圈;有了自己的商圈,很多事都方便做了,这就是养人气才能聚财气。
茶业大世界,梦想大舞台
有了茶叶批发市场的成功经验,何志荣的事业进入了快车道。他不甘心只做个体户。他想,马连道的茶商都是民营个体,而马连道的业主都是国有企业,能不能走出一个新的模式?经过考察论证,何志荣要在马连道一条街上创建一个民营与国营结合的股份制企业。
2008年,何志荣跟北京茶叶总公司合作的项目——茶业大世界正式开建。与以往批发市场不同的是,茶业大世界新增加了一个茶叶博物馆,这是全新的领域和设计。为了响应国家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的号召,何志荣到处去考察学习,先后与北京茶叶总公司投入了7000多万元。终于,在马连道这条商业街上,率先在茶文化领域有了自己独立的舞台和空间。茶业大世界有精品茶叶售卖区、茶文化多功能厅、茶叶博物馆……
回顾这个决策的过程,何志荣说:“在策划的时候,我们就在考虑马连道下一步要往什么方向发展。我感到马连道这条街商业氛围比较重,就像一个大卖场一样。而文化不仅能丰富马连道的内涵,也能给马连道的发展提供后劲。我们的想法和北京茶叶总公司领导的想法不谋而合,在二商集团、西城区领导及各级部门的支持下做文化产业,我们联合起来,建设一个茶叶博物馆。”
紧跟马连道的发展步伐
何志荣说:“现在,茶叶博物馆的作用在慢慢显现。北京教育发达,学生很多,不断有各类学生来博物馆参观,我感觉它真正发挥了社会价值。作为一家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联手做这样的公益,我觉得值。”
“作为马连道的一家企业,我们得益于马连道,也需要服务于马连道。”何志荣说,“马连道未来的发展肯定要符合北京的四个新定位:文化定位、政治定位、科技定位、国际交往定位。马连道以后将会更加注重文化的发展。过去老百姓来马连道买个茶就走了,现在不同了,你还可以到处看看,到茶叶博物馆免费参观学习。同时,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马连道将承担起对外展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功能。这样,商业有了,文化也有了,休闲娱乐和体验都可以实现了。马连道是不是变得更丰富、更耐看、更诱人了?”
“随着首都新功能的明确和实施,马连道进入了转型升级时期。马连道指挥部在西城区政府的指导下,参与了对这条街的新规划、新改造、新升级。配合这个转变,在马连道指挥部的引导下,茶企业今后都需要将文化产业的理念和内容增加进来,我们将携手茶城的老板、茶商,把文化做成产业、做出效果、做出价值。除此之外,马连道今后肯定还要做一些旅游产业项目,实现马连道茶文化的增值。为此我们需要引导商铺,把店铺做得更漂亮、更有文化韵味。当然,这些方面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马连道的变化和未来已经逐步展现出了令人振奋的新气象。”
现在,何志荣对马连道的文化产业兴趣越来越浓、信心越来越足。茶叶博物馆自2016年8月18号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已经发展了两年多。他说:“博物馆的影响力大了,自然会带动马连道的发展。最理想的产业格局是茶的产出占1/3,茶旅游产出占1/3,另外1/3在文化和互联网资源上。”
心里有梦,眼前有路。2018年底,何志荣学习了《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非常感慨地说:“讲话是那么令人振奋!我也喜欢鲁迅的那段话:‘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我们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说起改革开放,何志荣就精神十足,话语也滔滔不绝,他说在北京拼搏这些年真是体验到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何志荣夫妇表示一定牢记“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不忘初心实现梦想,何志荣说:“为了配合马连道首都新功能定位的落实,今年天福缘市场要对接新功能,以满足提升市场形象的需要,为茶文化、茶旅游发展提前做好准备,目前我们的方案已经出来了!”
祝何志荣夫妇在筑梦、追梦的路上,携手写下更灿烂的篇章。
注:图片均为马连道天福缘茶城提供。
作者:赵光辉,图文来源:茶周刊。本图文由“茶周刊”授权爱普茶网https://www.ipucha.com/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