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自己的心安静了,整个世界也安静了「一如茶香专栏」
人生因为茶而美好,茶,总是让我们感到幸福。三天的内训课程到现在已时隔近20天的时间了,对于学茶,一切仿佛才刚刚开始……
自己是一个很不善于总结的人。报名时想到三天时间的学习,对自己带着一份期待与提升的目标而来。叶老师从“内则无外、训有针对”、味觉的审美、学茶之泡茶八要、茶叶的起源、品茶六要素等系统讲解,从而使我了解到茶的基本知识与逻辑框架。一开始,以为内训课时间比例占较多的是练习泡茶的环节,通过本次课程,自己很清晰的增加了对事物通过现象看本质的思考与逻辑分析能力。而仅此一点,对这次的课程而言,已经是非常大的收获。
通过对不同的品茗杯、公道杯、水源以及公道杯不同的摆放位置,通过辨证与现场对比,虽同样的茶汤而滋味却大相径庭(实操细节此处省略)。这几个环节是课程中感受最深的,说句实在话,我被吓到了,可谓是触目惊心、妙不可言。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再多的语言都不能表达当时七上八下的心情,似乎课程结束几天后都还会被这种神奇的力量深深震撼。明白了大道至简,返璞归真、淡雅的意义,做人犹如品茗杯,越是简单茶汤反而越好喝,做人更要内方外圆,有格局、品德、思想的人,看待事情总是那么云淡风轻,融入他人而坚守原则,能够包容身边的人,着实让人生起敬畏之心。
越来越体会到叶老师讲:“学习不是让我们知道自己知道的很多,而是让我们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更多了”。三天的内训课结束后,自己对这句话深有感触,仿佛老师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风景与道路,未知的世界更需要自己去探索与求知。
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方向不对,努力白费。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了刻意练习的重要性。叶老师讲到专家的水准是可以通过练习做出来的,但练习的前提是建立在观念正确、目标清晰、方法正确的框架后,找到对的路径与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在练习泡茶过程中,自己是愉悦而激动的。参加内训班其中最大的一个动力也是想要把茶泡好,对于泡茶环节自己是很期待的。注水时,要满而不溢,而且是沸水出汤。叶老师为大家讲解了盖碗出汤的完整操作以及怎样不被烫。以下文字摘自一如茶香公众号:“泡茶时,如何凝神静气于冲泡中而不被烫到,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动作——托。托的字义是:用手掌承着东西。因为是承载,所以用力的方向是向上的。在实际的茶叶冲泡中,托,可以避免手和盖碗的过度接触,同时因为托所使用的力量并不会过当,所以,在整个冲泡过程中,全程都会轻松。故而当我们通过练习能够完成‘托’的这一动作时,泡好茶同时不被烫,也就不会是偶然事件了”。
明白了道理后就要自己动手练习了,但一切都显得那么慌乱,当我们把热水注入盖碗,随后把盖碗的水注入公道杯时,看似简单的动作做起来真是十分费力,几乎每一次的练习我的手都会被烫到,而且会烫出几个大水泡,但内心没有一丝恐惧,反而还很开心,也许这就是乐在其中的道理吧。
叶老师点拨自己几个要点,我按照老师的指导不仅顺利出汤,还没有被烫到,好像找到那么一点感觉了。这时更加投入到练习中,然在练习过程中,又会被重复烫到,明白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不容易。平时看到如茶三人组泡茶时的那种淡定、优雅,恰恰是是无数用功与练习的结果。越是表面上看起来毫不费力,越是因为背地里竭尽全力。因为泡茶是一种技能,当下学到的只是泡茶的流程和方法,但是把流程和方法内化成自己的技能还需要一个练习的过程,所有的方法论,最后都要靠不断练习内化到自己身上。
喝一杯茶,只带着嘴巴是不够的,还需要眼耳鼻舌身意,喝一杯茶,一秒钟就够了,品一杯茶,需要一辈子。
“学茶能更好的认识自己,觉察当下的念头”。三天的学习更清晰的认识了自己,而每次泡茶都会发现自己的不足。茶,让我更能够专注当下,把事情尽心尽力做好。
爱在,心在,路在!一步步前行,感恩敬爱的叶羽晴川老师!感恩美丽的英子和小年!感恩一切好因好缘!很喜欢笔记本上,老师挥毫题写的字:“拿起,放下,静能生慧”。人生该拿起时须拿起,该放下时须放下,放下并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放下是为了更好的拿起。静能生慧是多么有禅意的四个字,学茶有千般好、万般好,我们总是习惯把快乐与幸福建立在外境中,情绪总被周围人的喜怒哀乐而控制,得到了就开心,失去了就伤心,而茶就不同,我们的情绪可以自己掌握,可以通过一杯茶就能获得幸福。
当自己的心安静、自在了,整个世界也随之安静、自在了,那时便更容易发现世界的美好,感受春花、秋月、夏风、冬雪的美妙。大家也妙吉祥,法喜其中。
内训课第10期学员:蔡小婷,2019年8月12日
作者:蔡小婷,来源:一如茶香,图文由“一如茶香”授权爱普茶网ipucha.com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普洱茶选购、咨询,敬请添加艾文华老师个人微号:814917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