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六个坑也只是说一个大概。还有很多小坑,一不小心就会变成大坑!根据这些年的经验,习茶路上最容易发生的就是如下这六个坑:
外人眼中,茶商喝着茶就把钱赚了,觉得这个职业真的非常吸引人,或者说是诱惑人。喝茶,健康,优雅,有文化且赚钱,而且是站着赚钱的,高尚,优雅,轻松。
天价的茶叶和天价的字画、古董是一样,所谓货卖爱家也是这样的道理。如果有一天,天价茶成为了过街老鼠,未必是好事。
看茶叶、闻茶香,双手很小心地托起茶荷,将茶轻轻推向鼻翼,闭上眼睛,微微深呼吸让香气进入我们身体,那才叫做闻香。
对于即将到来的2021年,我认为我们还是要突破自我认知局限,用进化去驾驭未知与变化。
陆羽其实也算是一路奔波,一路找茶。而且是乐不思蜀的样子。我都不知道为什么他可以为了这么一片叶子投入如此大关注和精力呢。
未来社会,什么行业不容易被取代?艺术家!泡茶者是艺术家吗?是!
假如你厌倦了品牌拼配茶,假如你厌倦了包装古树茶,假如你想尝尝纯料小树茶。那么不要错过这两款茶。
泡茶的基本功和拿试管、烧杯的基本功完全不一样,和我们拿日常碗筷的情况也完全不同。而且,泡茶时投茶量、水温、冲泡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粗看起来是很容易掌握的,照着做就行
很多人叫我写牛饼的文章,要我推荐大家买,我没有推。我一般很少在公众号推溢价特别高的大益茶。不信的可以翻看涂涂说茶历史消息,我有一套最基础的理论在研究大益茶,基本上不会在高
看某个行业是不是暴利,其实主要是看看这个行业里企业的状态,虽然不一定都准确,然而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我们来分析分析。
泡茶艺术也好,书法艺术也好,古琴艺术也好,它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滋养了我们的精神,圆满了我们的生命。然而茶叶、写字、弹琴诞生之初,都是为满足现实的需要,具有最实际的功能。
大道至简,简单到在你的生活点滴中随时可见,触手可及。对于这些朴素的,看起来至微至妙的道,我们通常也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总是觉得玄妙的东西一定是要神神鬼鬼的存在。而不是我
何为“泡好”茶?就是随(茶)“性”泡茶,是有秩序、有规则下的“随心”。泡茶技术并不能改变茶叶的质量,但应该泡出每一类茶应有的品质,泡出的每一道茶汤都能将当时茶叶的最佳状态
最近很多人都喜欢用“高级”这个词来形容一款好茶,而我喜欢“动人”这个词。“好喝”,是一种浅表的感受。“高级”,也只是一种浮夸的喜欢。
有一本书《最好的告别》。它给了我想要的一个答案。人,是需要有心念的支撑的。是要有能体现自己的价值的地方的,而这种价值又和责任紧密关联。
记得差不多十年前了,在北京的一次茶博会,遇到一个安徽的茶商,在说自己的茶有多好。也看到有一小包一小包的茶叶。觉得这一包茶叶用作一泡,好像有点儿多,就看了看克重,上面写的是
经研究发现发酵型茶类相对其他茶类更有利肠胃健康。云南大叶种所含茶多酚类物质是其他茶类的近两倍,在新茶阶段苦涩表现明显、寒性强,经发酵工艺成为后发酵茶类。
茶叶被作为创作的原材料买回来的,有一点类似于制酒的人买回来粮食。泡出来的茶汤才是类似制作好的酒。这一点并不是每一个茶友都能意识到。通常会认为泡得好喝就是茶好,泡出来不好喝
泡茶者,需要有一颗谦卑的心,需要有一颗恭敬的心。于是我们的动作,我们的眼神都充满了谦卑。
普洱茶,产自云南,曾经是藏区的生活必需,是马帮进京的贡茶。当经历了百年的文化断代之后,它以崭新的面貌回归到大众面前的时候,它代表的究竟是哪一个区域的生活方式呢?
曼松只是倚邦土司制下的一个山头而已,倚邦土司在缺钱时也曾将曼松租给汉人经营,如:光绪年间,将曼松山卖给宋和斋,宋和斋又将曼松转租给车顺号车家。
生而为人,我们就必须为衣食住行而奔波。品茶打发了岁月,拥有了无数的诗情画意。无论是茶艺表演还是茶席设计,都告诉你:如何泡好一杯茶。
本篇将要解决的问题:什么是洗茶?为什么洗茶?怎样洗茶?什么是润茶?为什么润茶?怎样润茶?
茶具之美从陆羽时代就开始了。然而我们可以从《茶经》论茶具的文字中就可以看出,好看的茶具一向都是被人首先选择的。“建盏”各种仿生型的“紫砂壶”充分说明了问题。迄今为止,还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