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财运不错,但生了一双散财手,能抓钱,而不能聚财。天下之财如水,要流入水库,要落袋为安。
2014年推云南岩茶、电商转型升级→2015年推晒红、藤条茶→2016年推云南中期茶、茶庄园模式→2017年推新滇红、大滇红→2018年推昆明慢养仓、熟茶2 0、中期茶交易平台→2019推茶化石
一任天真为东莞普洱茶资深研究专家李桂荣创办,其长期深入云南古茶山探究茶叶采造之道后,于2014年开始做自己的茶,靠古树纯料起家,2017年开始转向以熟茶、拼配茶为主。
在市场火热期,茶企卖资源型产品也能赚大钱。
普洱茶新锐品牌一任天真,就是醇化气养普洱茶倡导者与践行者,其从2017年起“只做气韵强的普洱茶”,总结提炼出了“气韵拼配技术”“气韵熟茶工艺”。
纯料论山头,醇普论“气养”。从纯料到拼配与“调和之饮”,气养文化开启高端普洱茶新篇章……以气韵为总纲,气养为目,以醇化普洱茶为引,调和八方气韵食材,推出气韵普洱茶、陈皮
2019,茶企实施品质战略,请从历史品牌的打造,经典产品的形成开始;要用技术升级来推动消费升级!
2019年,预计是第一个阶段的最后红利期,一些不讲品质的厂商还可以趁机捞一把。从2020年开始,茶化石将迎来淘汰赛,以前乱做捞快钱的人会越来越难做。
茶化石本质上是一个具有光环效应的“神茶”,是普洱茶消费时代的三大开路先锋之一。
熟茶创世纪:貌似做熟茶的是天才,短短四十多年搞出这么多东西出来。为正本清源,推动茶化石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用图表的形式强化茶化石属于熟茶大家族的重要一支。
创新价值、降维打击要落到实处,就必须做实根基。
原料定价→成品品质定价→品牌定价。陶醉在原料定价里的企业,其实离真正的品牌还远。搞品质定价,才是做品牌的开始……
成功案例=营销奇迹=天价咨询策划费。江湖大师,通过洗脑攻势,在企业主心里建立了这一等式,其最终要表达的是,要想创造营销奇迹,就要出天价服务费,否则你就失去了一次巨大的成功机
普洱茶行业盛产地主,企业家没见到几个。离开山头不知道做茶,离开吹牛不知道卖茶,内生创新能力何其弱……
品牌推广其实就三件事,定位→三高模式→整合媒介传播。大品牌、大平台,由系统集成,进化到生态圈的构建。
做茶,是一种健康文化产业,永远要讲逼格,没有逼格,就好比没有光环,推广成本大,也很难产生外部放大效应,行而不远。
我2014年关注新风格熟茶,因为有企业说他们在做“纯料熟茶”。2015年开始深入了解小堆熟茶。2016年,有茶膏企业推熟茶,开始了解科技力量对传统熟茶的重构。
茶行业的旧动能是“资源、资本与市场的普惠红利”,而现在这个旧动能增长乏力,故给许多人以“滞胀”印象。茶行业的新动能是,消费升级、产业链重构与人才。
茶界的大师,应作如是观。总之,每一代有每一代的学术,信而好古,不如古为今用。与其盲目崇拜前辈大师,不如踏实建设新社会……
2018年,电商的2B模式成为热点。美团也在搞“B”计划,由“到家”到“到店”,用消费端逻辑重构供应链。这表明电商的底层逻辑发生巨大改变,由专注消费端的2C,转向2B与2C并重,以期最终
相比贵州茶,云南茶更容易“做自己”,创建品牌,在移动互联与价值民主的新时代,价值决定关系,云南茶商不做自己,就真的有点可惜了……
我们可以通过“认识”来了解“本体”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存在”。但问题是,有许多东西是建立在“认识”基础上的,并没有一个客观统一的认识,也就是不存在“本体”。
自上往下打的“神茶”,要变成全民信仰的宗教,必须完成三级跳:精英→中产→普罗大众。也就是,不到口粮茶的层面,宗教推广运动不能算成功。
茶山直销最得利的是茶农,茶企茶商要想快速变现,最好的办法是与茶农打联手,于是茶山的生意变成了一个“联手的局”,宰与不宰客全凭天地良心。
古树茶下半场:从纯料时代到醇料时代。一字之易,境界全出。急着叫卖的是纯料,爱买不买的是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