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紫玉牌2006年忙肺古树茶,在永德干仓历经19年自然转化,已褪去青涩锋芒。饼面圆润饱满,条索油亮舒展,轻嗅即有沉稳陈香。
这款2006年忙肺古树,现饮已入佳境,继续存放更有惊喜。对比同年份其他茶区老茶,忙肺茶的转化更具层次感:前段刚劲,中段醇厚,尾段甘润,完美演绎普洱茶的生命轨迹。
这款中茶牌98年蓝印(易武外贸站古树茶),原是易武外贸站定制的茶品。拆开绵纸时,细嗅茶饼,或存于勐海的缘故,香气不是很张扬,还带有点轻微的潮感。
这款98蓝印,系易武外贸站定制版,因存世量更少,在专业藏家圈已成重点关注对象。其「名厂+名山+特殊定制」的三重属性,构成了老茶升值的黄金三角。
眼前这款98年蓝印正是其血脉相连的同胞之作:包装以及内飞沿用了中茶牌蓝印圆茶(鬼蓝印)经典包装,一致的昆明茶厂出品标识,唯一区别在于外包装加盖了一行蓝色印章
对于真正懂茶之人,这款茶的价值早已超越饮品范畴——它是研究易武茶陈化轨迹的活标本,是见证普洱茶世纪变迁的时间信物。此茶现存世稀少,愿与真正懂得易武之美的茶人共享。
在昆明干仓“熬制”下,这款来自易武古茶山的青饼,用25载的时间,将易武古茶山的山野气韵凝练成醇厚茶汤,终成老茶客们口耳相传的「99甲级易武」。
1999年甲级易武大绿印不是简单的年份堆砌,而是易武茶区黄金年代的味觉标本。当茶汤滑过喉头的刹那,你会明白何为“陈韵天成”,何为“越陈越香”。
艾老师选茶:廿五载易武正味,一品老茶风骨入行普洱茶整十余载,从文案撰稿到茶品把控,从新茶试饮到老茶品鉴,直到2023年才真正体悟到茶字
1999年甲级易武大绿印青饼,是一款令资深茶人念念不忘的经典之作。历经25年醇化,已将易武茶的柔润与老茶的醇厚完美融合。
建议老茶爱好者至少藏一提、喝一饼。现在每拆一泡,都能感受到它在继续蜕变——烟香日渐温润,蜜甜层层叠加。或许再过十年,我们真能在杯中遇见另一个“八八青”的传奇。
目前,商检版301批7542青饼这款茶已在茶圈已形成口碑效应。龑王家诸多老友品鉴后,近七成老友选择回购收藏,复购率达68%,稳居老茶类目榜首。
普洱茶的老茶市场印证着一个朴素道理:真正的好茶,经得起等待。301商检版7542青饼这款老茶,正站在新老茶价值转换的临界点。
近年来,高杆古树茶在茶圈中声名鹊起,从资深茶客到新晋爱好者,无不为其倾倒。它的走红看似是市场的偶然选择,实则是口感、稀缺性与健康价值的综合体现。
某日接待老茶客张先生,他带来自藏的所谓“一类古树”薄荷塘要求鉴定。对比冲泡时发现:其茶前三泡高香扑鼻,五泡后滋味断崖下跌,叶底呈现典型台地茶特征。
从私藏红印「2016薄荷塘」357克饼的“剑气”之妙,到蓝版「2018薄荷塘」小饼的“兰韵”悠长,在“纯料+工艺+仓储”等三把“重锤”下质造出了令人惊叹的味觉美学。
对于追求品质的茶客而言,品鉴蓝版「2018薄荷塘」小饼,这不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一次参与普洱茶价值成长的投资机遇。正如艾老师所言:“好茶会说话,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
从2016年初遇薄荷塘时的惊艳,到如今形成完整年份体系,龑王家始终坚守以“年份连续、地块统一、同一制茶师炒制”的极致标准,从而开创普洱茶界首个“薄荷塘编年史”系列。
在品鉴老茶之余,龑王家自有茶品亦值得期待。蓝版系列涵盖薄荷塘、曼松王子山等名山微产区,铜箐河野韵与猫耳朵清甜各具风姿。这些新茶如同待琢璞玉,静候时光赋予更深沉的韵味。
早在2024年2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时,便将茶列入减肥指南的优选食物(饮料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