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茶厂1993年春城小饼:前6道想放弃,第7道米汤香救场!【艾老师选茶】

——【龑王牌】喝有温度的茶,做有温度的人
【龑王牌】小众名山茶文化品牌,距离百年茶企品牌还有94年
茶,几经翻滚,见质;人,几番往来,见心。
近日,见同行老友在朋友圈晒出春城茶厂于1993年压制的“春城小饼”,故寻来一泡体验。据说,这款“春城小饼”选用的是80年代老料发酵,经时光窖藏,压制而成,形如小巧面包,故称“春城面包小饼”。
图为春城茶厂1993年春城小饼熟普
一、春城老茶:岁月长河中的经典回响
春城茶厂的老茶,在资深茶客心中自有其分量。龑王家「艾老师选茶」栏目曾品鉴过80年代的春城88铁饼,其滋味厚实、汤感顺滑,气韵清凉感通透,陈香、参香、稻谷香层层叠叠,饮后酣畅淋漓,排汗祛湿,晚间更有助眠之效,堪称标杆。
图为春城茶厂80年代88铁饼春城熟饼
此外,90年代初的出口韩国系列(福、禄、寿、无字)春城铁饼同样令人难忘。据悉,这批春城铁饼选用名山茶拼配,经窝堆、切细,于1990年压制成铁饼,有四吨之多的特制珍品,品质俱为上乘。这些作品奠定了春城老茶的坚实口碑。
图为春城茶厂80年代88铁饼春城熟饼
近期,龑王家「艾老师选茶」栏目接触的两款茶则引发了更深的思考:2004年“碧海银针”250克小青饼(馒头饼)并未俘获我心;而今日开汤的这饼1993年“春城小饼”,其表现又将如何?
二、1993年春城小饼:开汤实录
干茶观感:条索清晰,油润细碎。细嗅之下,参香、陈香交织,气息纯正,仓储干净。
1、冲泡准备
茶品:1993年春城小饼熟普
茶量:8.8克
器具:150毫升柴烧壶
用水:山泉水
温壶烫盏,投茶入内。热器激发下,干茶释放的参香、陈香愈发显著,仓储洁净。遂以沸水快速洗茶、润茶两道。
洗茶一道:汤体橘红,通透亮泽。茶底,陈香、参香扑鼻。公道杯挂杯香以陈香为主,参香隐现。
洗茶二道:茶汤转为红浓,质感粘稠。茶底香气依旧,但细辨之下,一丝“灰味”浮现。杯底陈香依然突出。
2、品鉴之旅(1-9道汤)
品鉴头道茶汤:入口,灰味明显,伴随一丝酸感,滋味表现平平,无甚惊喜。
品鉴第二道茶汤:汤中甜润感初显,陈香清晰可辨,茶汤已有一定饱满度。然而,汤水融合度欠佳,仿佛香是香,水是水,那一丝酸感依旧隐约可察。
品鉴第三道茶汤:甜润持续,参香与陈香交织,滋味变得厚实浓酽。可惜灰味与酸感仍未褪尽,汤水分离的问题依旧,饮后口腔不清爽。
品鉴第四道茶汤:甜度悄然提升,参香陈香依旧稳健,汤感饱满厚实。值得欣慰的是,汤水融合度开始有所改善,渐入佳境。
品鉴第五道茶汤:汤体保持红浓透亮。入口甜润感佳,茶汤的纯净度提升,滋味饱满厚实。唯余憾的是,饮后口腔的回味清爽度仍显不足。
品鉴第六道茶汤:甜润主导,香气中透出清晰的糖香,药香开始显现。汤感融合度进一步提升,滋味依然厚实饱满。口腔不清爽感如影随形。
品鉴第七道茶汤:转折点至。入口甜润,茶汤饱满度依旧,最显著的是出现了令人愉悦的“米汤感”——稠滑如粥,温润熨帖。此时,茶的气韵与体感开始显现,身体微暖。
品鉴第八道茶汤:甜润持续,浓郁的米汤感与温暖的谷物香成为主调。茶汤入口醇滑,稠厚感依旧,只是滋味的厚实度(强度)稍有下降。
品鉴第九道茶汤:延续甜润风格,米汤感与谷物香依旧显著。茶汤整体饱满,但厚实感进一步减弱,如江河入海,渐归平缓。
三、余韵沉思:老茶之味,适口为珍
综观此次品饮体验,这款1993年春城小饼的适口性于我而言,实属挑战。从洗茶两道后正式品饮,直至第六道茶汤,才勉强捕捉到一丝个人所期待的老茶韵味——那份醇厚、甘润与融合。
前段表现尤为明显:杂味(灰味、酸感)较重,汤水分离,融合度不佳,饮后口腔清爽度欠缺,仿佛老茶尚未从沉睡中完全苏醒。茶汤虽饱满,却常感不够厚实有力,骨架稍显松散。
所幸,耐心守候至七道之后,茶汤终于展现出其光彩:稠滑的米汤感、温暖的谷物香渐次登场,汤感融合度提升,气韵体感也缓缓而来。这仿佛是一种隐喻:真正的老茶之美,需要时间的浸润与品饮者的静心等待,急不得。
四、结语
这饼1993年的春城小饼,其路遥知马力,直至第七道汤方见真章。前段灰味酸感杂陈,汤水分离难融合;后段米汤谷物香渐显,气韵方姗姗来迟。老茶如人,需耐心守候,方能在时光的缝隙里品出那稠滑醇厚的回甘——好味从来急不得,一盏真醇需慢寻。
温馨提示:本品系龑王家茶友交流的存品,品鉴感受仅为个人体验,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更多存世精品老茶推荐,敬请点击进入爱普茶网《艾老师选茶奢侈品存世老茶》专题。
普洱茶选购、咨询,敬请添加艾文华老师个人微号:814917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