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什么样的采摘标准和加工工艺,后期转化好的问题,茶圈争论很多。我觉得:无论什么标准都需要时间来验证!谁急着下结论都是缺少实践结果支撑的。
在普洱茶界,茶品也会因生长环境而被区分成第一阶梯、第二阶梯、第三阶梯……只是这个分法只在茶人的圈子里流转。也许你会说:“哎呀,喝个茶,还要排名的吗?”也许你会不屑一顾,
所谓的“人只能赚到认知范围以内的钱”这句话是个极高的境界,是用来赚大钱的。而普通人想要赚点一点钱,把生活过好一点,赚的其实是他执行力范围以内的钱,就够了。
有人问:如果又老又便宜的普洱呢?老,不代表好啊,如果新茶就不好喝,老了也不会好喝的。就是说比如我们存茶,如果只有一万块的预算哦,那就去买1提,也不要用1万块买1件。
都说普洱茶是终极的体验,但真正能够领略巅峰体验的人少之又少。为什么呢?因为原料、工艺、藏养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对于非工业化生产的农产品,例如茶,选择了高品质,就不要去追求低价位了。“甘蔗没有两头甜”,选择了大产量,也不要去追求高品质。
年过完了,大家都开始询问来年要留些什么茶。这几天,各个山头产品年份一直在喝,在比较,在综合评价。
茶汤所过之处,不论好的坏的,都会在我们的味觉记忆里深深的刻上一笔。这种被称之为“味觉重现”的体验,在未来我们喝熟普的路上,不仅是感官上惊艳的美好体验,更是一种无须告知他人
中午的时候,去了友人处喝到一个白茶,入口就是一个字:清。清澈,清凉,清香。喝到后半段,就想起了11丈,忙忙叨叨一下午,这会儿才有时间回到店里,赶紧冲上一泡11丈。
这么说吧,但凡古树,都是手采的,所以当一个产品最大的优点是:手作。那也就是个概念而已。一款产品,最大的优点应是:好喝。
这几年不断喝下来,发现适度偏轻的熟茶里,总是一年又一年的变化,隔断时间一喝,总像是换了个茶,香气喝汤感有了新的体验,像15年以上的老生茶一样,不变中有新的体验……
曼松标志着普洱茶界的“象牙塔尖”,是天花板级别的代表。每年产量少之又少,古树茶更是凤毛麟角。曼松最大的特点是汤色、香气和甜度。
关于学茶,特别是普洱茶,怎样才能学好,首先不要吃素,其次是不要清心。因为我们要有健旺的身体,才有体力与各种各样的茶过招。若是体弱,根本没法喝。
普洱千千万,最钟爱的毅然是易武。易武茶山中,各山头小产区皆如风华绝代的女子,或是惊艳、漂亮,或是聪明、干练,一路明山艳水、花团锦簇。
小钱靠勤,大运靠命,富贵由天。运气,更是一个人的人品和持续学习的累积。
选普洱茶可以通过真善美的原则来选。真即是原料,工艺方面都是真功夫不作假,真是善美的前提,有口碑的品牌,认真做茶的人,一般都能把关。
决定普洱茶品质的因素:1、土壤。2、气候。3、树龄。4、采摘时节。5、工艺。
茶友相聚,谈起一话题:茶龄重要吗?要我说:如果饮茶三十年,都是泛泛,恐怕茶龄一百岁也没用。习茶要天天练,这是“文火”,铢积寸累,久成大用;还要集中心力,用猛火,攻坚克难。
总有人问:没有人脉资源,能不能开店?咋说呢,咱们卖的就是入口的饮品,树叶子而已。需要什么人脉资源呢?想干啥大事呢?
每次有人问我怎么样才能学会茶,学会普洱茶?我都会跟他说你要多喝,一定要多喝。学茶没有别的捷径,只有多喝。但是我每次这么回复的时候,他们总是以为我想骗他们买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