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闻起来香但喝起来不香,是品质问题吗?大概率是。大家可能经常听到一个词,叫“落水香”。所谓的落水香,顾名思义,就是落入水中的香气。
一口生甜,一口生津,一口回甘,待到落喉,气息吐纳间,茶香依然久久萦绕,伴随着温热的体感,自然而然、绵延无尽的甜润将冬日带来的凛冽尽数驱散。
我们存茶的目的,是在茶慢慢变老的过程中,去感受茶的“越陈越香”的美~存茶,就要存那些可以有变化的茶,而且越来越“美”的茶,而不是存一堆没有任何转化的树叶子~
当茶汤进入人体后,开始分解释放能量,并引起某种体感,这时候,我们称之为“茶气”。茶气之于人而言,是一种容观与主观相结合的感受。
跟对人,喝对茶。普洱茶的千变万化,不是一个做茶人或者一个喝茶人能够去完全表达得清楚的。做茶人的关键是要把原料做真做实,喝茶人的关键是靠喝。
物质是第一性的,香气、茶汤都属于外在呈现,必然有对应的内质因子,通过叶底可予以辨别。我们有一句茶话叫“人看活力,茶看活性”。不论生熟,优质的茶品,叶底往往都富有活性。
一定要喝好茶,喝不到好茶,参照样本品质不够,你的认知遮蔽着,打不开,也就无法理解什么才是普洱茶的本质特征。
书法家林散之先生曾言:“人因有癖,才有真性情,真心得。人生多苦难,有钟爱之事即有安慰。”以真性情执着一物,自可养得逸气满怀。一个有癖好的人,是会在癖好上倾注深情的。
想来泡茶其实是在不断的追求一种平衡与合理性。冲泡的手法,用水,用器等等,在不合理的情况下自然会导致茶汤风味的不平衡。
易武茶,最难喝懂的是:1)森林感;2)茶汤的劲道;3)喉韵和水路;顶级的易武茶,必须三者兼具。而弯弓,是易武茶最核心的产区——古曼撒域。
一定要喝好茶,喝不到好茶,参照样本品质不够,你的认知遮蔽着,打不开,也就无法理解什么才是普洱茶的本质特征。
普洱茶的妙处,在于水路细腻、体感绵长,这是其他茶类不可及处。水路细腻的茶汤,有人说像米汤,也有人说像豆浆,总体而言,柔、细、绵、滑。
常有茶友问如何区分普洱茶的高下?其实,喝茶,无非是香气、滋味、体感。在滋味上,我自己重视滋味的虚实与水路粗细的辨别。
好的熟茶应是“香、甜、醇、厚、滑”。“香”和“甜”不难理解。“醇”实际上就是纯净的意思。“厚”指的是茶汤要有厚重感,也就是我们日常说的米汤感。
一切都回归到茶之本味,再由本味出发,茶气,线条,力量,情感,心境都被双方精确感知,无需任何语言和动作,茶成为直抵人心的媒介,也是最为珍贵的情感坐标。
喝了弯弓、11丈、冰岛、曼松、困鹿山、老班章,喝古树就是喝茶的厚度。判断是否古树的方法,只有厚与薄。
泡茶有个误区:就是总有那么一部分人,觉得动作慢,就能把茶泡好,动作慢,泡茶就美……泡茶美不美,不在于动作,而在节奏,与如何把茶汤完美呈现出来~
又一次喝了老班章,极好的气候条件下极好的原料与工艺,制成而得的茶。香气是在汤里的,吞咽的时候,口腔里依然能感知到是兰香。
判断普洱茶,不论是生普、熟普,不论是新的、旧的,你一定要听喉咙的话。我们可以分为口感、喉感、体感三个层面,口感是从入唇到入喉之前,喉感是入喉的表现,体感是入喉之后。
关于茶的高级感,要怎么理解呢?同理,甭管品质如何,只要是茶都能喝的,我们只是在讨论怎样的茶更高级,给人更高级更自然的嗅觉味觉及身体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