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杂志:悦己,茶有道
苏公直面现实,将苦难化作诗意,获得心的豁达与超脱。如果不能释怀,那其笔下的白云茶、焦坑茶、月兔茶、桃花茶等无数名茶,也不过是一堆不同形状的树叶而已。
几年前,曾在单位内网上发布大量游记,有同事说喜欢从文中感受情怀和心境。刚开始没在意,以为是恭维之词,后来才发现,“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支撑是梦想在飞翔,如果没有“旅心”,游记就只能“为赋新词强说愁”,优美的游记最终都是悠闲的心境的体现。同事既是在读我,更是在读自己,而本质上是在读心。
游记如此,茶文章亦如此。前段时间想写两篇茶文章,但诸事缠身,心绪不佳,总是刚下笔又停住,无法一次完成。后面事情有了阶段性结论,心境好转,当天就将两篇茶文章都写好了。“乳瓯十分满,人世真局促。”如果心是乱的,笔下也可能是无序的;如果笔下是流畅的,那心也可能是安宁的。好的茶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品出来的;不是凭空创作的产物,而是心境自然而然的流露。
所以,只有先过好人生才能品出好茶。那么,如何过好人生呢?既然不如意事常八九,那就直面惨淡的人生与淋漓的鲜血,不断自我超越,在知行合一中接受“真实”,获得心的安定与活力,这也许是最艰辛却又是最有效的途径。
以苏东坡为例,其一而再、再而三地走入人生的至暗时刻,却“常想一二”,甚至“尝尽溪茶与山茗”,为什么呢?苏公直面现实,将苦难化作诗意,获得心的豁达与超脱。如果不能释怀,那其笔下的白云茶、焦坑茶、月兔茶、桃花茶等无数名茶,也不过是一堆不同形状的树叶而已。孙犁认为苏东坡的乐观只存在于作品中,而非现实中。即便如此,也可以理解,灵魂的高洁本就是一个过程,而非结论,而人生的趣味也正在于探索。“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落魄之地反而成为东坡修行的理想道场,苏公在一壶壶茶中停留、咀嚼、回味、渐悟、升华,直至遇见更美好的自己,留下千古风流。
也就是说,每日三省吾身,人生不断清零,保持空杯心态,拥有品茶闲心,才可能品出好茶,才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茶。有人说普洱是茶人最后的归宿,我认为悦己之茶才是茶人最后的归宿,它可能是普洱或龙井,也可能是单丛或大红袍。“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最后的归宿不仅是舌尖上的,更是心灵上的;不仅是心情上的,更是心态上的。村上春树说:“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怎么也长久不了。”舌尖与情感都不会欺骗自己,茶是否与身心合二为一,冷暖自知,而在一杯茶中悦己,心就能得到片刻的悠游,就是最适合自己的茶。
当年初读《桃花源记》时,只觉“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甚是诱人,现在才明白,“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更难能可贵。生活中泡茶时,有时喜欢茶音乐陪伴,有时点一炷藏香,有时约三五好友,有时跑到深山老林里,有时坐在深潭瀑布前,再多的仪式感,也无非想享受这份怡然自乐罢了。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作者:韩江农夫,图文来源:普洱杂志,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