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进化论:老茶头争议,标准化还是小众定制
老茶头作为熟茶渥堆发酵时的“意外之物”,因结茶头的部分一般是更细嫩的茶料,浓醇耐泡,冲泡方便,在市场中深受欢迎。
但关于老茶头的争议从未停止,近年更是出现被称为“碎银子”的茶化石,我们又该如何去理清这些割裂的认知?
这是标准化与小众的争论,是审美与喜好的争论。
(沙龙记录以对话形式呈现,保持客观。文章较长,建议收藏,望能给到大家启发。)
上接《茶叶进化论:老茶头和茶化石是怎样形成的?》一文。
2、老茶头争议:标准化还是小众定制
中琦:
老茶头刚开始是怎么出现的?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但网上是样说的:以前大益发酵很多熟茶,就有很多茶头,也不知道怎么处理,就放在一边。后来一个副厂长李文华,他觉得这个茶其实挺不错,可以把它做成产品,就把它压成了砖。
我看到有本书上,李文华老师说他听到一个故事,西藏人寺庙里面负责煮茶的那个人叫“老茶头”,他觉得这个名字挺有意思,他就把产品命名叫老茶头。
实际上就是大益第一次做了这款产品,后来后面市场上也把这个东西作为产品拿出来卖了。
李扬: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以前这玩意不叫茶头,甚至可能都没有名字,在勐海问一些老人是叫它疙瘩茶什么的,就是大益推出了这个产品之后,这玩意才开始叫老茶头。
金乔:李扬老师我刚才注意到一个细节,就是说您说最开始买老茶头都还是要托人买。这是为什么?
李扬:这恐怕是商家的一面之词,噱头。但有一点倒是真的,以老茶头为主打的产品在大厂里是很少的。茶头它并不标准,有的大有的小,颜色和味道都很难标准化。甚至拼配都没法拼,所以它很难做一个标准化的产品。
中琦:比如说大益出老茶头就会把它压成砖。
香蓓:
说一下我的亲身经历,刚才说到我第一次喝老茶头是在我的同学的厂里,他做茶做了二三十年,是熟茶起家的。
当时去喝到这个茶的时候,去仓库里面看到他是把所有的茶头都堆在一起,用麻袋装起来,可能是不同批次发酵出来的茶头,把它挑选出来以后全部混在一起装。
然后就很随意的丢在仓库的一个角落里,好像这个东西可卖可不卖,或者说是市场上也不接受的东西,只是把它当成一个副产品,一个就是没有太大价值的东西放在那里。直到这几年大家接受以后,他现在老茶头都不够卖。
中琦:
大家可能看过很多茶书,对茶头的认识其实是分成两派的。
江湖派觉得茶头确实很好喝,在整堆茶里面更浓醇,而且它好卖,所以江湖派更喜欢老茶头。
学院派不喜欢老茶头的想法有这么几点:一,茶头这个东西就是加工过程中的副产品,以前都是丢掉的;二,觉得老茶头可能有点安全隐患,一般来说如果是学院派写的茶书,不太建议喝茶头。
其实一个东西它到底好不好,宝贵还是不宝贵,这跟表达人的语言框架有关系。这里的争议是崇尚标准化的人与玩私有定制间的争议。
形容茶头为发酵的边角料,自然就显得没有价值;但你换个语境,形容老茶头是熟茶中的精华,因为它是最细嫩的地方最容易结块,那它的价值就瞬间不一样了。
原来茶头确实是边角料,但曾经是什么不重要,可能是什么才比较重要。
就好比外国人是接受不了茅台的,他一闻茅台就觉得有一股抹布味,但第一个传播茅台如果说这不是抹布味,而是有点像奶酪的酸奶酪香气,这样一形容接受度就很高了。
不同的比喻,接受度就不同。
全文阅读敬请点击《老茶头:小众独特和标准化间的选择》一文。
图文来源:茶叶进化论,经授权爱普茶网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普洱茶选购、咨询,敬请添加艾文华老师个人微号:814917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