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气相色谱分析,茶叶芳香物质的组成包括十一大类,香气成分约300种:醇类、醛类、酮类、酸类、酯类、内酯类、酚类及其衍生物、杂环类、过氧化物类、硫化合物等。
也喜欢随性地喝茶,没有目的,也没有计划,只是单纯地想喝茶。每一位做茶的人,总会用热情接待每一个到店的茶人,奉上一杯香茗。而进店的人,基本也不会辜负这份厚意。
茶叶真的过剩了吗?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都来看一个现实:人很多,大学生无数,但企业一样很难找到合适的人!人多是表象!茶叶过剩也只是相对的表象!
香气对于普洱茶和普洱茶人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没有了香气普洱茶就失去了生命,没有了香气,茶人就像做菜少了一道佐料,总是不对感觉。
今天,接到《普洱》杂志社发来的杂志,一种久违的亲切感油然而生,急急地翻开,紧紧地握住,就像是与老友相逢,热烈地拥抱。这是否也是一种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呢?当然是!
有了以上对茶品的基本判断之后,我们才可以对茶汤的口感进行评判,然后再说香、甜、糯、滑等等你想表达的,也许心里会更有底气,因为至少你知道,你喝的是一款真正的普洱熟茶。
工作中有知己相助是事业的最高境界,夫妻间以情人相待是婚姻的最高境界。商战中,能将婚姻与事业经营得风生水起者必将是行业的赢家,天下的高手!
做策划,不一定要请外脑。我们必须明白,最高明的策划人不在咨询公司,而是老板自己!那么,为什么老板还要花钱请策划人?依我的拙见,大概有五类原因。
喝过那么多茶,还记得当初第一次让你印象深刻的那杯茶汤吗;看过那么多的风景,最触动你的,是哪一幅画;春风夏雨,秋霜冬雪,走过了四季,你也一定经历了无数个心酸和不易;昨天今天
“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间第一香”,宋代诗人江奎专门作诗赞美茉莉花。不敢说茉莉花确是“第一香”,但有茉莉相伴的茶叶,却是最有情的茗味。
风云历练,用匠心打造完美产品品质。不断找好茶,做好茶,立志为大众提供更好茶蕊。茗正堂用自身严苛精细的制茶工艺生产好茶、放心茶。
很多都在捧小罐茶的营销,似乎整个茶产业的阴霾,就被小罐茶撕裂了,一瞬间的亮光,照得茶产业大开眼界,前途一片灿烂。我们必须肯定小罐茶的成功,也必须正视小罐茶的成功,以及小罐
延续这种道法自然的艺术鉴赏思维,清代上贡皇帝的女儿茶、芽茶之属,同样贵嫩、贵早,堪与名优绿茶相媲美。
影响茶味的因素有哪些,形成茶味的九大因子你知道哪些?茶始为药。良药苦口利于病,但苦涩太重谁都不愿意喝。味道、无法制味时与其他合而烹之,增效同时调味,慢
在太平盛世,国家经济繁荣,社会进步,个人财富增长较快,投资渠道需多元化。收藏品会升值,因此盛世收藏有保值升值的空间,古玩字画等古董、有价值文物会不断增值,成为一种投资商品
除了求诸己,扎扎实实地做好质量、做好服务,让自己值得别人相信之外,还要认识到人性有很多自我保护的机制,也有很多弱点和缺陷,都必须直接面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了解一些常识,掌
普洱市提出“健康普洱、科学普洱”行动计划,云南省持续多年投入资金对普洱茶功效的研究。2008年12月1日《普洱茶国家标准》CB T22111-2008《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实施。
4月26日,第七届中国普洱茶叶节评出了10名首届“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他们是:香港的白水清,何景成,法国甘浦尔,台湾石昆牧,陕西纪晓明,韩国姜育发和云南罗乃炘、周红杰、张
当时著名学者李佛一先生看到了印度、斯里兰卡的红茶崛起,对云南普洱茶出口造成巨大冲击,向民国政府上书获准,1939年以后开始相继筹建勐海茶厂和南糯山茶厂,从印度购进英国人制造的
茶产业的出路,必须来自于现实的生活,也一定来自于现实的生活!浸淫茶业咨询10多年,深感调研是一种生活,生活也是一种调研,这样更容易发现新的机遇。从茶业创新到新式茶饮,我们渴
令人愉悦的气味谓之香气,香气乃是普洱茶美学的核心和灵魂之一,闻香识普洱,借由香气的引领,我们步入茶世界的桃花源,自此不闻他茶,唯爱普洱。
今天有些人主张“普洱茶应该只是普洱熟茶”,是不了解普洱茶的发展历史。近二十年来普洱茶知名度非常高,但普洱茶文化很乱,争议很大。
清末民初,由于西方列强入侵,社会动荡加剧,战乱频繁,茶马古道及茶叶销路中断,普洱茶逐渐走向衰落。至民国时期,由于战乱和疾病的流行,普洱茶一蹶不振。
将熟茶按照风格划分,以勐海茶厂出产的熟饼7572、8592和7262为例,有着广为世人所知的“勐海味”。茶文化视野下的绿茶滋味审美,向以“淡中品至味”为主流。
随着普洱茶文化的普及与发展,充满山野气息的泡茶方式慢慢淡出人们的生活,取而代之的则是各类精美的茶具,陆续融合了潮汕工夫茶的冲泡方式,吸纳了紫砂壶盖碗冲泡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