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茶叶名家 > 茶叶进化论 > 关于七八十年代国营厂工艺与原料的探索

关于七八十年代国营厂工艺与原料的探索

作者:茶叶进化论李扬  日期:10-13 来源:茶叶进化论

茶叶进化论

如果你注意过七八十年代勐海茶厂的熟茶叶底,就会发现当时熟茶的叶底偏绿、颜色花杂,呈现“三色底”;口感方面,与九十年代后期的大厂熟茶对比,早期茶的汤质明显细腻,而且更有劲、回甘较强。

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工艺调整?是无心之为还是有其它考量?

我的结论是:因为两个年代的原料发生了变化。只有大树茶才能做到既有醇厚感、发酵还能保留余地。

这个话题一直都有争议,今天根据我收集到的信息,梳理了一下逻辑。内容描述的是市场大环境的整体趋势,不代表个别现象。希望为制茶发烧友提供一些思路。

1、先做一组具体的对比

单从叶底的颜色深浅、均匀程度就可以看出来,现在的茶发酵整体偏重,时间拖得较长;七八十年代的茶,发酵显然留有余地。翻看叶底,有很多未氧化的叶片间杂,这些叶底明显偏绿,于是呈现“三色底”。

普洱茶80年代的8592老茶

普洱茶80年代的8592老茶

普洱茶80年代的8592老茶

80年代的8592。茶汤厚滑而饱满,富有活性,喝完之后余韵悠长,回甘、生津、清凉感均很持久。叶底则呈现明显的多色底,整体泛青。

大益2021年的8592普洱茶

大益2021年的8592普洱茶

大益2021年的8592普洱茶

2021年的8592。对比之下,茶汤显得略薄而单调,没有余韵。叶底则较为均匀,整体色泽褐红。

2、为什么要改变以前的工艺习惯呢?难道这种发酵技法很难掌握?

我的猜想是两个年代的原料发生了变化。只有大树茶才能做到既有醇厚感、发酵还能保留余地。

熟茶发酵是否到位,是以拿捏茶的醇厚度为尺度。当茶叶发酵到刺激度减弱,醇厚度明显呈现,我们就视为发酵得当。

七八十年代的茶,原料基本是大树茶,大树茶中作为微生物养料的糖苷含量更高,因此发酵大树茶更利于微生物生长。等大树茶堆子微生物已经生长足量,发酵出足够醇厚感时,茶叶并不会全面氧化,仍然可以保留足够的余地。

而后期熟茶原料主要是小树茶,糖苷含量较低,想要发酵出足够的醇厚感,就必须把发酵周期拖一拖,微生物才长得够。这就导致茶叶的氧化程度加重,叶底就会偏黑褐,色泽也更均匀。小树茶如果也发酵成三色底,氧化度轻,口感就会非常粗糙,没有醇厚感。

3、为什么两个时期的原料不一样?

我这里直接引用八十年代勐海茶厂厂长邹炳良先生的原话:

“凡是大树茶、高山茶,都是做饼茶,这种是客观条件限制了呢。勐海地区,凡是有台地茶,要72年以后才有台地茶呢,以前不有,都不有发展这个台地茶呢。凡是交通方便的地方,勐海茶厂都设立初制所,做红茶;凡是交通不方便的地方,要牛驼、马驼、人背的地方呢,都是由老百姓做晒青毛茶,这些都是高寒山区,所有这些地方,都是些古茶树,所以那个时候做呢饼茶,都全部是古茶,这个就明白了嘛。

当时天是勐海茶厂的天,地是勐海茶厂的地,凡有茶叶的地方,勐海茶厂都去设点,设初制所,去收购,(茶叶)多的地方就初制所去做茶叶,都把老百姓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是这个样子呢。万亩茶园是我们这个班子搞呢,87年,因为原料不够吃,我们这个班子做得相当红火,你看搭勐海县的,到景洪的所有原料都吃完,不够吃,么就自己去发展了嘛。

……当时分配给职工去种,一个人种300株,全厂职工自己四面八方去找最好的枝条去扦插……”

邹炳良

邹炳良

邹炳良

结合我的其它印象,这里做一个小结:

当时芽叶齐整的台地茶要拿去做红茶、绿茶,以产生更高的经济价值。而需要人背马驮的偏远山区、制作相对粗糙的大树茶,就拿来做普洱茶。

九十年代以后,勐海茶厂的原?料发生变化。

1987年,勐海茶厂开辟种植了两片万亩茶园。差不多五年后,茶园产量大增,大量小树茶进入了普洱茶的制作。

1992年前后就成为了勐海茶厂普洱茶的一个品质分水岭,此后小树茶比例逐年增加,而其中叶型粗糙,偏粗老的大树茶比例准年减少。

昆明茶厂、凤庆茶厂、下关茶厂的老茶也呈现出这样的变化趋势。虽然分水岭没有那么清晰,但是早期偏粗老的茶,大树感比较明显;后期偏细嫩的茶,小树感比较明显。

这从下关沱茶老茶的市场反馈也看得出端倪,八十年代的乙级沱流通价格目前高于甲级沱;勐海茶厂八十年代的8592目前市价也贵于同期7572。

九十年代以后市场活跃度提高,云南省各地大幅推广的现代化茶园的建设也初见成效,台地茶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提升,国营茶厂普洱茶的台地茶比例也就越来越大。

下关茶厂志

《下关茶厂志》摘录

讲到这里,基本就梳理完毕了。

如果想要复刻出印级茶的味道,一定要用大树茶为原料,这是历史上已经验证过的成果。

茶叶进化论李扬

资料补充

资料补充1:80年代大厂熟茶的原料和工艺和现在有什么不一样

资料补充2:90年代前后大厂的大树茶与台地茶的变化

资料补充3:从制茶人的角度谈一谈发酵度

资料补充4:存茶,一不小心就会变成事故

资料补充5:你必须变得独特、稀有,才能对抗这个时代的规模化|从熟茶发酵风格说起

延伸阅读:

从制茶人的角度谈一谈发酵度

如何理解熟茶的大厂风格?

你相信越陈越香吗?为什么总有人说普洱茶水很深

作者:茶叶进化论李扬,图文来源:茶叶进化论,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延伸阅读:+

首页 > 茶叶名家 > 茶叶进化论 > 关于七八十年代国营厂工艺与原料的探索
爱普茶网 爱普茶网,最新茶资讯网站,https://m.ipu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