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茶叶名家 > 小竺茶桌 > 茶在“俗世日常”「小竺茶桌」

茶在“俗世日常”「小竺茶桌」

作者:殷小竺  日期:01-19 来源:小竺茶桌

茶汤图片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茶在唐代前也写作“荼”)。传说中的神农氏,为百姓寻找可吃的植物,以身试“毒”。后有重大发现:茶能驱毒。

晋人刘琨因成语“闻鸡起舞”成为励志楷模。他有一封给侄子的家书:“吾体中溃闷,常仰真茶,汝可致之”。意思是说,我心烦气闷时,只有好茶能够解之,你可以给我弄点过来。

作为一片树叶,茶之初为“药”。可驱毒,可医疾,为生老病死的人体所需。

茶汤图片

汉时,茶开始成为百姓生活中的日常饮品。一篇著名的《僮约》,文中仅“烹茶尽具”“武阳买茶”几个字,就让作者王褒在中国茶历史上比作为辞赋家更为赫赫有名。茶或为药品,驱疾、保健;更多时是饮品,解渴、提神。

茶风鼎盛,为唐时。唐人喝茶,粗放,随性。入世、大俗、很生活。葱、姜、大枣、橘皮、茱萸、薄荷,加上盐,这些味感强烈的食物,搅拌一处,一通“乱炖”。宋代一大诗人有言:“北方茗饮无不有,盐酪椒姜夸满口”。

古茶树

唐时不是人人喝茶,也是几乎家家喝茶。茶座遍地。有的设在贸易繁盛地带,有的设在通行的大道旁,有的设在乡间墟集草市。有文记载:在城市里,“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而饮。”可以想象,有点类似八十年代老舍茶馆门前卖大碗茶的场景。二分钱一大碗,路人渴而饮之,爽悦无比。

即使在宋代,喝茶虽已开始清饮,也仅仅是去掉了香料和盐。仍是一锅“乱炖”。茶坊里所卖的茶,各式各款。《水浒传》里王婆的茶坊里,有酸梅汤、姜茶、和合汤、宽煎叶儿茶等。王婆招待潘金莲,“浓浓地点道茶,撒上些白松子胡桃肉”。此茶非茶非汤,虽想象不出它的具体味道,但可见出,这茶有市井味儿。

想起春天在云南寻茶,认识一位老人。喝茶,也是粗放率性随意。

古茶树

老人家里有一棵上千年的野生栽培型古茶树。那日,他拉着我,邀我与他合抱一下他家那棵老茶树。两个人双臂合围大树,仍不拢。他满足自豪地笑了。一张嘴,空洞般,满口无一颗牙。

坐在他家的院子里喝茶。

茶叶原料

一只简陋茶桌,木色如土。想起一个词:坫,音“店”,义为土垒的桌子。周作人在《〈茶之书〉序》一文里转述过茹敦《越言释》“坫”字的释义:“北方山桥野市,凡卖酒浆不托者,大都不设卓子而有坫。因而酒曰酒店,饭曰饭店。”他又回忆道:“吾乡多树木,店头不设坫而用板桌长凳,但其素朴亦不相上下。茶具则一盖碗,不必带托,中泡清茶,吃之历时颇长,曰坐茶店,为平民悦乐之一。”

老人的茶桌虽不是“坫”,但“其素朴亦不相上下”。

茶叶原料

开始喝茶。刚刚制好的普洱春茶,其性已很烈。老人似乎还嫌不够,或者他想告诉我们些什么。抓起一撮茶,用手指捻碎,投放在有茶的杯里。好奇求解,老人神秘不语。索性再抓起一撮,直接放进嘴里,咀嚼起来。然后,狡黠地看着我们,开心地笑。

原来,茶可以这么喝。想喝即喝,想吃即吃。无谓什么水,也无谓什么壶,更无所谓什么环境。《茶经》云:“啜苦咽甘,茶也。”百姓之日常茶,就是“一啜一咽”这么简单。

作者简介:殷小竺,茶专栏作者,前资深媒体人,喜茶喜书法。墨书志,茶传香,小竺茶桌致力于健康生活方式传播。图文来源:小竺茶桌,经作者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延伸阅读:+

首页 > 茶叶名家 > 小竺茶桌 > 茶在“俗世日常”「小竺茶桌」
爱普茶网 爱普茶网,最新茶资讯网站,https://m.ipu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