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茶叶名家 > 茶业复兴 > 都市时报专访周重林:成为这个时代的茶文化记忆镌刻者

都市时报专访周重林:成为这个时代的茶文化记忆镌刻者

作者:都市时报王一帆  日期:06-16 来源:茶业复兴

都市时报专访周重林

都市时报全媒体记者 王一帆

“《茶经》是什么?就是茶的秩序。陆羽之后的‘茶’,确实变成了一门艺术,成为与‘琴棋书画’相匹配的雅文化。”在为自己的新书《茶之基本》做序时,茶文化学者周重林这样解读。再次因写茶入围“云南十大好书”,周重林是第一人。

今天的专访,在茶香与书香弥漫的猫猫茶书馆开始。

周重林:著名茶文化学者,云茶代言人。昆明市网络文学协会副主席。代表作有《茶叶战争》《普洱熟茶教科书》。参与撰写的文章入选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

从文青到茶人

周重林与茶结缘要从圆西路说起。1998年,初入云南大学校门的周重林,是一个意气风发的文学青年,成为云大银杏文学社社长,写云大师生的作品一举成名,能从报纸挣到丰厚稿费……不断的正向反馈成为周重林写作的飞轮,他甚至被称为“圆西路文学”开创者。彼时,圆西路上的淳惠茶楼,正是他和文学社社员们聚会交流的场所,而云大老师木霁弘的《滇川藏大三角探秘》一书,成为周重林对茶文化认知的启蒙读物。

2004年,已经对茶产生兴趣的周重林初读《茶经》,从此便书不离手,阅读各种版本的《茶经》及其注解,并不时写下心得与感悟。随着对茶文化研究的日益精进,今日的周重林已成为业内颇具影响力的茶文化学者。

解读《茶经》的“经”字,他认为不是今天通俗意义上“经典”的“经”,也不是“经史子集”的“经”,按照当时的理解,应该是“经纪”的“经”,也就是安排的意思。“今天我们看唐代的这本《茶经》,只知道其经典的一面,反而淡忘了其‘经纪’的一面,所以要特别指出来。”

茶眼看世界

因为爱茶、懂茶、研究茶,透过茶眼看世界,成为周重林与众不同的一种视角。在其之前获评云南十大好书的《民国茶范:与大师喝茶的日子》中,讲述了16位大师与茶的故事。其中最为生动有趣的莫过于闻一多。“闻一多把喝茶看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茶是生活的尺度,没有茶的日子简直没有办法过。在美国留学时,他向家里讨茶。在青岛的时候,他找梁实秋、黄际遇蹭茶。在联大南迁路上,他把没有茶喝的日子列为最苦的日子。一旦喝上茶,他便大呼过上了开荤的好日子。到了昆明,他找陈梦家蹭茶,找叶公超蹭茶……”

为什么大师们在饭都吃不饱的艰难岁月里,却还在追求口腔和精神上的愉悦?《茶之基本》一开篇,周重林通过一段史实给出答案:远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历代名画记》作者张彦远也面对过这样的处境,妻子抱怨他为了收藏书画,弄得破衣粗食,“终日为无益之事,竟何补哉?”他回答说:“若复不为无益之事,则安能悦有涯之生?”这是中国文人首次表达了艺术超越物质的观点,用当代美术史学家范景中的话说:“艺术由于可以净化身心,因此能够成为对抗野蛮、对抗世俗的解毒剂。”这说出了古往今来所有沉浸艺术之中的人的心声!

茶人即艺术家

“在全国年轻一辈茶文化学者中,80后周重林极为耀眼。周重林解读、校注千古茶学经典《茶经》,可谓倾注了15年来所有修为。虽然是站在诸多前贤名家的‘肩上’,但他依然多有独特视角与新意阐发,还能充分结合当下茶产业之现状来加以观照,难能可贵。”以上是《茶之基本》今年获评云南十大好书的授奖词。在本书后记中写道:这是我写作历时最久、耗资最多,也最损精力的一本。首先读前辈的书就花了很长时间,又在各个版本中选出最恰当的某个字,最后再赋予这些表达当代的力量,这有效避免了个人狂妄与欺世盗名。

是的,周重林抱持着一种不可辩驳的崇敬心态,怀揣着为往圣继绝学的强烈使命感,在《茶之基本》中寻找“陆羽为什么写《茶经》”的答案。

“突然有一天我发现找到了他写这本书的原因。”周重林说,“在陆羽之前,从来没人认真对待过茶道艺术,陆羽把它提升到了艺术层面,变成与琴棋书画并列的艺术形式。这样的艺术成就,可谓与颜真卿的书法并驾齐驱。茶艺之所以成为艺术,是因为表演的是陆羽,而陆羽是艺术家,所以这就变成了一种艺术。觉察到这一点,我仿佛王阳明悟道一样开心。”

“只有自己先成为艺术家,茶道才能成为艺术。换言之,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这便是周重林所悟出的茶道精髓所在。

在过往的若干历史岁月中,有不同的茶人出来解读《茶经》,用其身处的年代所特有的价值观和语言,留下属于那个年代的茶文化轨迹。周重林正是将自己置身于我们经历着的这个时代,为《茶经》做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注解。若干年后,还会有下一个解读《茶经》的人出现,《茶之基本》也会成为中国茶文化发展记忆链条中的重要一环。

问答

云茶实现第二个千亿目标的动力是文化

都市时报:来自经济参考报的消息称,云南省茶叶综合产值2020年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1001.4亿元。站在云茶产业的第二个千亿起点上,您认为当前行业面临的最大瓶颈是什么?

周重林:是人才。尽管当前教授茶学相关专业的高校和机构,以及学茶的学生都多起来了,但云南茶产业这些年发展迅速,茶学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还是很突出,茶学在科技、文化、产业上,都存在师资和人才匮乏的问题。

都市时报:那你认为云南要保持茶产业的发展优势,该怎么做?

周重林:继续做大文化产业就足够了。我把云南茶文化赋能茶产业的核心总结为12个字:茶马古道、越陈越香、百年古树。

有了茶马古道,云茶就有了与江南文化、徽派文化、巴蜀文化等量齐观的大文化背景。同样是树叶,凭什么茶叶能买好价钱,因为这是有文化的树叶。景迈山2022年有望成功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茶马古道影响的区域,正是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区域。

普洱茶越陈越香品饮价值的成功构建与输出,成为新一代富裕阶层的身份符号。因为具备这种特性,普洱茶的产业链也被拉长,带来仓储业的兴起,继而带来二级市场的繁荣。

百年古树是云南生物多样的重要标识,也是中国乃至世界茶树原产地的活化石,事关国家形象、民族自信。古树茶既是云茶产业的根基,也是云南茶文化价值挖掘的灵感之源,祖辈坚守保留下的古树资源,让云茶产业比其他茶区始终领先100年。

作者:都市时报王一帆,图文来源:茶业复兴,经授权爱普茶网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延伸阅读:+

首页 > 茶叶名家 > 茶业复兴 > 都市时报专访周重林:成为这个时代的茶文化记忆镌刻者
爱普茶网 爱普茶网,最新茶资讯网站,https://m.ipu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