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茶叶名家 > 茶业复兴 > 周重林:为什么茶文化会被人瞧不起?

周重林:为什么茶文化会被人瞧不起?

作者:周重林  日期:09-19 来源:茶业复兴

茶业复兴

2004年,我去某地参加茶文化论坛,被当做司机或秘书一类,在一群老者之中,20岁出头确实显得扎眼,应邀参与的专家中,看简历,与我最小差距的人也要大我20多岁。

2012年,我再次去此地开会,看各种专家简介,还是最年轻的。“这不正常啊,难道这么多年没有年轻人参加吗?”我嘀咕道,我深知有不少青年才俊在茶文化领域做了许多扎实工作,有些人比我年轻得多,也比我有学问得多,其方法,会给茶界带来许多新思路。

在座有主办方的人,他接着我的话说,“年轻一辈的一是不认识,二是老专家多,排不开啊,你看今天,许多专家都没有机会讲话呢!”确实,那个下午,许多受邀来的专家,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

我不这么看,“可是,有些专家10年前就在讲同一个PPT,10年后还在讲,他们可以出台的机会有很多,为什么不给年轻人一些机会呢?”

他沉默了一会,对我说,“要是邀请的人名气不大,可能申请不到经费。”我却还是那个问题,如果都不给年轻人机会,年轻人又如何来展示自己的才华?

最令我略感到意外的是,有一位专家拿着我的观点在台上展示,而我就坐在他身边,他却不屑于与我交流。

在某一次的论坛,一位年轻的女性因为讲得太“肤浅”,被当众轰下讲堂,当然,被批评的不只是她一人,还有许多老前辈。那大约是我唯一见证过的“严肃”论坛,也因为那一次,是专家讲给专家听,而不是面对大众。事后她诉苦说,她是研究茶保健的,因为来参加茶文化论坛,才选了这个题目,功课没有做足。她坦诚,之所以来参加论坛,是为了填表格。

茶业复兴

茶文化这个主题,在茶界好比万金油。

我曾受邀去某植物学背景的研究所听讲座,本来以为可以听到与茶相关的植物分类,功能分析之类,结果一个下午都在讲“发乎神农,兴于唐,盛于宋……”以我这肤浅的认知,都可以揪出几十个大问题,跨学科不是不可以,但为嘛大家都喜欢丢掉自己的主业攻副业呢?我还是问了他,为何要这样选择。

他倒是很坦诚地说,这么讲简单一些,要是讲科学的东西,不要个三五年时间,出不来成果的。茶文化嘛,你懂的,翻翻资料,一两周就可以说出个一二三。他最后总结说,爱茶是自己的兴趣,茶,无论是研究文化,还是功效,还是别的什么,在研究机构都不会有地位。

茶业复兴

但是茶文化在商界,在论坛,很受欢迎。只要是论坛,一定带茶文化,只要是论坛,一定是高峰。你见过低峰吗?不可能。

某位专家,经常到茶文化论坛发言,动辄挥斥方遒,指导茶文化要怎么发展,茶企要怎么营销,对自己的专业,往往避而不谈。他说,大众文化太低,他的专业太艰深,老百姓听不懂。就只能讲点大家听得懂的茶文化。他说,喝茶健康,谁都知道啊,中国人都喝了上千年,全世界都在喝茶,这还要我说吗?我开始不太懂这位专家的领域地位,就请教了几位自然科学界的,他们说,一般般吧。我们几年才出一个成果,好家伙,他一年出好几个。

可万一人家是超人呢?

民间讨论茶文化很热烈,高校却很冷静。这是为什么呢?研究茶文化的人在研究机构没有地位,茶文化研究老师大部分是副教授,这是因为没有支持茶文化的学术阵地。CSI,CSSCI都没有专门的茶文化刊物。想想也是,我接触的正教授,论文都是从茶外延入手,不把茶装到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中,连发表的机会都没有。

然而,把茶文化当做历史研究,经济学研究,就不能叫茶文化了。好几位教授跟我讲,等我把饭碗稳住了,再来搞一稿茶文化的深入研究。

茶文化并非一个学科,这些年茶热,研究的人才逐渐多起来,但大多数人,都在肤浅地表达。这大约是大部分人对茶文化的态度,书翻一翻,儒释道摘几句,装到茶文化这个框里,说错也不会错,说对嘛,就呵呵了,反正大家整体认识也就这一水平。

作者:周重林,图文来源:茶业复兴,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延伸阅读:+

首页 > 茶叶名家 > 茶业复兴 > 周重林:为什么茶文化会被人瞧不起?
爱普茶网 爱普茶网,最新茶资讯网站,https://m.ipu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