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春城茶厂“福”字铁饼品鉴翻车!宫廷级熟茶,为何饮后口干舌燥?
——【龑王牌】喝有温度的茶,做有温度的人
【龑王牌】小众名山茶文化品牌,距离百年茶企品牌还有94年
茶,几经翻滚,见质;人,几番往来,见心。
近期,龑王家「艾老师选茶」栏目聚焦春城茶厂的老茶作品,从经典的1988年春城铁饼、90年代初出口韩国的“福、禄、寿、无字”铁饼,再到93春城面包小饼、04年碧海银针,可以说是,极具系统性的体验了春城茶厂80年代、90年代以及2000年初的多款老茶。今日(8月13日)品鉴的主角,是春城茶厂1989年为纪念建厂特制的“福”字铁饼——一款用料颇为考究的宫廷级熟茶。
一、茶品溯源
1989年建厂纪念之作,用料等级极高,以细嫩芽叶为主,称得上“宫廷级”熟茶。
二、干茶印象
茶饼干净,陈香沉稳,气息纯正,闻之舒坦。
三、品鉴详情
器具:150毫升柴烧壶
投茶:8.12克
用水:珍茗山泉水
温壶烫杯后投茶,干茶香更显纯粹,陈香中隐约透出一丝酸感,仓储状态干净无杂。
四、洗茶(两道)
一道洗茶:汤体橘黄透亮。茶底陈香与酵母气息显著。杯底香浓郁,陈香中包裹着糖香。
第二道洗茶:汤体转为红浓。茶底香气依旧(陈香、酵母香)。杯底香延续了陈香与糖香的馥郁。
五、品饮过程
品鉴头道茶汤:入口甜润感清晰,陈香主导,茶汤饱满厚实。饮后喉间泛起明显燥感。
品鉴第二道茶汤:滋味陡然浓酽,苦韵显现,汤感依然厚重饱满。燥感持续,口腔开始出现不适。
品鉴第三道茶汤:苦韵持续,浓强度高,灰味浮现,燥感依旧明显。
品鉴第四道茶汤:苦感减弱,酸味显现,汤体仍厚实,甜润感有所回升。饮后口腔不适感未消。
品鉴第五道茶汤:甜润感增强,滋味纯净度略有提升,汤感厚实。然而饮后口腔的负面感受(燥、涩、杂感带来的不适)依然存在。
品鉴第六道茶汤:入口以甜润为主,陈香混合着谷物香气,滋味浓度适中,已有掉水迹象(耐泡度不足开始显现)。
品鉴第七道茶汤(闷泡2分钟):甜润感为主,糖香、谷物香清晰,滋味尚可。
品鉴第八道茶汤(闷泡2分钟):入口甜润带酸,糖香、谷物香仍在,滋味尚可。
品鉴第九道茶汤(闷泡3分钟):入口甜润,糖香显著。
六、核心品饮体验总结
实话实说,这款1989年福字铁饼的品饮体验,令人遗憾大于惊喜。其核心问题在于:
1、杂味与体感不适:茶汤中灰味等杂感贯穿品饮全程,饮后口腔燥感、涩感明显,不适感强烈且持久,极大影响了品饮愉悦度。
2、耐泡度不足:作为一款宣称“宫廷级”用料的老熟茶,仅仅第六道水便显现掉水迹象,后续表现乏力,耐泡度远低于预期,这与其细嫩芽叶的构成或许有直接关联。
3、优点存疑:所谓的“高级用料”(宫廷级)并未在汤感的纯净度、细腻度、耐泡度上带来令人信服的优秀表现。仓储虽干净,但无法掩盖茶品本身品质的平庸。
七、结语
春城茶厂1989年“福”字铁饼,顶着“建厂纪念”与“宫廷用料”的光环,却在本次深度品鉴中暴露了本质。它或许在价格上存在一定空间,然而茶之根本在于品饮价值。
当一款茶的核心体验被杂味、显著的燥感与不适、以及低下的耐泡度所主导时,其“实惠”便显得苍白无力。
品鉴老茶,我们追寻的是时光雕琢后的醇厚、温润与韵味,而这款“福”字铁饼,在本次品鉴中,并未能承载起这份厚重的期待。
温馨提示:本品系龑王家茶友交流的存品,品鉴感受仅为个人体验,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更多存世精品老茶推荐,敬请点击进入爱普茶网《艾老师选茶奢侈品存世老茶》专题。
普洱茶选购、咨询,敬请添加艾文华老师个人微号:814917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