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茶文化讲习所:疫情影响免不了,白茶前景可好?
2020注定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不可避免,茶产业遭受冲击,作为近年来茶产业热点的白茶前景可好?让我们一起共同探讨。
我们能够找到的是2018年的数据,全国干毛茶产量为261.6万吨,其中福建以逾40万吨的毛茶产量在产茶省份中排名第一。绿茶、黑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产量分别为172.24万吨、31.89万吨、26.19万吨、27.12万吨、3.37万吨、0.80万吨。从产量看,白茶产量占总产量1.3%。白茶的主产地在福建,3.37万吨即使全放在福建,所占比例也不高。
回顾中国茶产业,自改革开放40年以来,走的是名优茶发展路线。伴随中国经济的崛起,茶产业的中心和重心一直以来以内销为主。作为传统外向型茶类,白茶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属于墙内开花墙外香,以外销为主。在成本不断提升,外销市场容量、价格难以大幅扩容与提升的情况下,加之受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在2000年以后,白茶转向开拓内销市场,在短短十余年期间内,获得了长足提升与发展。但与其他大茶类相比,产量、产值都仍然有较大差距,仍然有很大市场潜力与扩容空间。
福建白茶主产地是闽东宁德市下辖的福鼎市,闽北南平市下辖的政和县、松溪县和建阳区,实际上闽东、闽北其他产茶区,包括国内其他产茶区,也都有白茶类生产。仅以福建白茶主产区来讲,仍然涉及到数以百万计茶农的生计,属于典型富民产业。
在产业链上游,单就白茶产业发育成熟度来看,最高是福鼎市,其次是政和县、松溪县与建阳区。茶园种植面积、鲜叶产量基本是也是同样走势。白茶出产按照季节来划分:春茶、夏茶、秋茶与冬片,主要是春茶一季,夏秋茶产值比较低,冬片(冬茶)产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春茶产值占全年产值60%以上,其中以明前茶产值最高。以过去9年当中我们在福鼎、政和、松溪与建阳四大白茶主产地的调研结果,茶农对于明前茶有着非常高的依赖,决定了一年收入的大项。以往,明前茶主要考虑的是来自于天气影响,今年则首先要考虑的是疫情带来的不利因素。基于乐观判断,如果疫情在2月底之前得到有效控制,则对于3月下旬开始的春茶季影响比较小。基于基准的判断,如果疫情控制期延长至3月底,将会对春茶产生巨大影响。
二月份的疫情防控措施,已经影响到了茶园的肥培管理,有可能将导致鲜叶产量多达20~30%的减产,或将对今年以茶芽为原料的高端白茶白毫银针产生较大影响。市场化经济发展到今天,需求决定价格。仅以我们在福鼎产地的调研为例:2012年3月底之前,福鼎点头镇的白茶鲜叶交易市场只有数十家茶青贩子。到了2019年3月底,福鼎点头镇鲜叶交易市场的茶青贩子数量增加了十倍以上,鲜叶交易数量增幅更大。以往,鲜叶价格主要受经济大环境,以及气候条件影响。今年,来自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不可避免,而气候条件对鲜叶产量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预计,今年春季鲜叶交易价格将出现下滑。疫情控制、天气条件都是加剧鲜叶受影响的双重不稳定因素。茶农面临原料减产、鲜叶价格下滑的风险。而每年对茶园的农资投入、人力管理成本则相对固定,刚性成本支出与预期收入下滑并存,预期收入将受到较大程度不利影响。
数据显示:现今福鼎市具有SC认证的企业411家,近年来已经增长了几十倍。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福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9家,宁德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5家,福鼎市级农业龙头企业78家,规模以上茶业企业41家。近年来,在全国白茶热潮推动下,已经有了一定产业基础。预期今年受疫情影响,原料价格下滑将向茶产业中游传导,产区成品茶价格整体价格走低。当地白茶头部品牌企业,或将极力维持高端产品价格企稳,用以维护品牌信誉度。疫情冲击消费品市场,拖累消费力下降,白茶头部品牌企业渠道经销商将承受压力,预期将会有经销商难以承受来自厂家与消费端双重压力而退出。更为广大的白茶中小企业群体,将面临减产与价格下行,不得不选择与经销商共同抱团取暖,或有承受不住压力停产退出市场竞争的行列。危机中同样蕴含有机遇,考验的是企业的专业水准与资本实力,能经受住这次疫情对经济影响带来冲击的白茶企业,将在未来赢得市场。
近年来白茶热潮席卷全国,实际上白茶生产早就从福鼎市、政和县、松溪县与建阳区扩展到闽东北地区的各产茶县。其它省份实际也有生产白茶,未来茶叶终将破除地域化走向品牌化,只有品牌化才能规避《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对原料流通的限制,通过建立团体标准,推广企业品牌仍会是下一个突破口,同时可以弥补春茶因各种限制措施导致的损失。
从技术角度分析,智能化是未来茶产业发展趋势。因为人口红利导致人工成本便宜,从而使90年代茶行业开始推动机械化的战略未能普及,如今因疫情影响伴生限制性流动措施,会加速行业龙头反思与警醒,从源头茶园栽培管理开始提高机械化水平,继而再在走向智能化时代。2019年春,在政和县调研就发现,已经有企业开始探索提高机械化程度的茶园管理模式。倘若今年四月份疫情防控趋于稳定,龙头企业势必会体现机械化、智能化生产模式的高效特征。
产业中游的厂家与下游的茶商属于双向选择关系。仍以福鼎白茶为例,当地从事白茶加工的企业,普遍有早期外出从事茶叶销售经历,获取了第一桶金积累后,转而回乡开办白茶加工企业。具有代表性者来自于北京、山东济南与广东广州,具有很强的市场敏锐度和贸易导向性。福鼎白茶产业获得飞速发展普遍是2010年以后的事情,我们仍然坚持认为以广州为代表的广东市场,以济南为代表的山东市场,以北京为代表的市场,属于白茶市场基础较好的销区。最近几年,以郑州为代表的河南市场获得了较快发展。
最近十年白茶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与更早时期铁观音茶产业发展路径有所不同。第一是白茶品牌占有率明显提高,多数经销商将品牌作为经营的首选,以郑州茶城为代表,新开白茶店面品牌入驻率极高。第二是工商业领域高级管理人才进入茶行业,改革开放以来,销区茶店经营主力军多数是从茶农家族式体系演变发展而来,少部分是企业专营店,这在各地茶城中表现尤为明显,家族体系的优点是掌握上游资源,缺点是专业化程度不高,渠道商难以适应现代茶业经销体系变革下的管理,或将错失品牌最佳发展时机,这在各地市场已经出现。反观近年来白茶品牌中优秀的经销商,有从大企业高管转行而来,其优势在于懂得现代经销渠道管理技术,新市场开拓能力强,能给客户更好的体验,企业与经销合力才能将市场做大。
在这次突发疫情影响下,会暴露出白茶生产企业管理的重大缺陷。数年来行走茶区所见,一些白茶企业缺乏企业战略规划,日常管理混乱,导致经营成本极高。不独是白茶类厂家,福建茶企在市场销售渠道开拓方面存在一个重大误区,尤其在北方市场选择经销商极其随意,通常依据宗族关系选择经销商,导致市场前期开拓不利,仅靠白茶市场热潮被动发展,这次疫情会加速产销主体的淘汰进程,或许对于身处其中者来说非常残酷,对未来白茶市场反而有莫大的好处,商业法则有着无情的一面。疫情突发带来的黑天鹅,只是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但是企业的损失是日积月累而显现出来的,困难是考验企业的时刻,只有承受住磨难,才能显现出优秀企业家金子般闪光的成色。
疫情当下已经造成第三产业严重损失,短期来收入下降势必会影响产品价格。长期来看,经济发展向好的趋势依旧。对于下游经营白茶的茶商,赴产地收购白茶在价位上仍然极具优势。白茶具有可长期储存的特点,即使短期销售受到阻滞,未来仍然有升值空间。相比其它茶类,白茶店面经营成本较低,待疫情过后,看好白茶未来数年的快速发展。
茶行业消费群体,多数属于中产阶级与中小企业家。国内中产阶级大约估算有2亿人,市场消费规模很大。中国居民平均负债率超过60%,短期内消费力将明显下降。根据《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2019》显示:我们有4.3亿户家庭,70%的家庭抗风险能力较弱,仅有6.78%的家庭抗风险能力较强。中产阶级主要负债来自于房贷,中小企业家主要负债是经营性贷款。人力成本是企业非常大的一块支出,近期人社部门下发文件要求因疫情停工期间仍要补发工资,这都变相加重了企业运营压力。作为一种弹性较强的消费品,疫情带来的经济损失,未来势必影响这两个消费群体的茶叶消费意愿和需求量。通过以上数据我们推测,中国家庭基数大,仍有家庭消费力在疫情过去后会恢复较快,将成为短期内茶叶消费的依存对象。
疫情影响下,线下实体体验店遭受比较大的市场冲击,短期损失不可避免。这反而刺激并启发下游渠道经销商向线上转移,加大线上渠道开拓和销售力度。其中备受关注的就是轰轰烈烈开展起来的直播模式。客观评价,直播难以替代店面体验。(就像家庭影院未能替代电影院一样,现场体验、特殊技术的传授,都更需要面对面。)大范围直播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会提高潜在消费群体对茶的认识,未来消费复苏后,也会对实体店面引流作出贡献。这次茶行业直播热潮,对茶商的专业能力也是一次大考,专业能力与直播配套能力是否经得起高度曝光考验,都有待进一步的评估,但仍然值得鼓与呼。同时,直播既可以作为前置消费导流,也具有售后服务功能,关键在于合理规划利用。
事物总有两面性,只要活下去未来就有机会。疫情过后,市场将出现新格局。茶商未来机遇主要看过去的备货能力与现金流,2019年高端白茶消耗量较大留存极少,2020年高档白茶恐将稀缺,陈年白茶势必受到关注。改革开放40年,有部分人积累了海量财富,未来白茶消费的两极分化将更为明显。
回顾建国后至今70余年间,我们曾遭受过多次磨难。遗憾的是,每次磨难过程中,大家惑于悲观,每次磨难过后,就又遗忘的干干净净。如果将视线放诸更为长远的历史长河里,战争、瘟疫、灾荒,总是与人类的发展如影随形。反观当下,疫情的影响注定将在短期内消散,而着眼于长远,我们终将迎来胜利。就像我们坚信,疫情过后,白茶产业终将获得更好的发展,我们也将为此而努力奋斗!
作者:马博峰,图文来源:行知茶文化讲习所,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