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茶叶名家 > 名家论茶 > 中原茶路寻踪:赊店山陕会馆行纪

中原茶路寻踪:赊店山陕会馆行纪

作者:马哲峰  日期:09-13 来源:行知茶文化讲习所

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赊店古镇博物馆

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赊店古镇博物馆

一直以来,都有个心愿,约上三五好友,重走中原茶路,寻访历史的踪迹。烈日炎炎的苦暑时节,早早起床,简单用过早餐。背上沉重的单反相机,提了个旅行包出门。

进地铁,过安检,转乘一次,直奔郑州高铁东站。出来地铁站就是售票大厅,乘直梯奔三楼候车室。过安检,取报销凭证。奔最东边29A进站口候车,卡着点儿来的好处是不浪费时间,美中不足的地方,总是有种紧迫感。

这次手机购票时选乘了安静车厢,临窗的座位,戴上耳机听讲座,凭窗远眺,高铁路过郑州航空港站,高大上的车站与周边空旷的田野形成鲜明的落差,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热闹起来。

高铁一路呼啸而过,周围都是一望无际的庄稼地,种的最多的是玉米,间或有些花生、豆类作物。打小从农村长大,深知农民的辛苦,靠种庄稼,只能解决吃饭的问题,想要过上宽裕的日子,就要另作打算了。看看散落在田野中的村庄,仿佛被飞速发展的社会无情地抛下,看似就在眼前,却似乎没有多大的改变。

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赊店山陕会馆

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赊店山陕会馆

短短一个小时后,上午10:30,高铁准时抵达南阳东站,从凉气森森的车厢中出来,整个人一下子被蒸腾的暑气包裹起来。短短几分钟的停车时间,一个上身抹胸下身热裤的年轻女孩,迫不及待地站在车厢门口狠狠抽了几口烟,挥手作别朋友,恋恋不舍地掐灭烟头,车门关上后,继续载着人们奔向远方。

搭乘电梯下到地下通道,喧嚣声四起。槽糕的流程,出站的旅客堆叠在一起,上了年纪的旅客一脸茫然无助的样子。所幸客流量并不很大,其他地方的先进经验,似乎并没有传导至此,抑或是根本就不屑于借鉴。是否是地方主义所致,外人无从得知。

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赊店蟠龙井

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赊店蟠龙井

艰难突破重重阻隔,有一种侥幸脱身的感觉。车站门口一排圆石墩,一个个全都被壮汉们占据,这可真是一幕奇异的情形,可惜我两个人都拎着东西,来不及用相机拍下来。一群人慌忙起身朝我迎过来,七嘴八舌的询问:“要不要打车?”我要叫他们失望了,穿过人墙,友人田丹已经等候多时了。横穿过空旷的站前广场,走到马路边上,偌大的高铁站,居然没有停车位,同田丹一道前来接站的周娜从远处把车开过来。

周娜开车,田丹导航。来之前,她们两个就做好了攻略,我们决定就近直奔目的地,距此车程半个小时的社旗县山陕会馆。两个人提前已经打探好会馆的旁边有家民族饭店,这种细致入微的做事方式,还是很叫人感动。

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赊店山陕会馆

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赊店山陕会馆

车过社旗县城,小城的面貌,让人颇感讶异,街道整洁干净,绿植层次丰富,叫人看了就心生欢喜。车辆停放在山陕会馆的停车场,一眼望去,街口就是民族饭店,赶上饭店承办婚宴,只能吃十人份的包桌,店家体贴地说:“你们还是换一家吧!”我们三个人也着实无福消受这么大的份量。我边走边说:“要是认识办喜事这家就好了,我们包个红包,也可以跟着吃一顿。”周娜听了笑了起来:“这个想法很有意思。”

山陕会馆照壁

山陕会馆(照壁)

她们两个站在门口用手机搜索,我习惯性的四下张望,沿街边有好几家回族饭店,眼见不远处有两家开着门。我叫回了准备跟着导航走的两人,就近进了一家小饭馆。正值午餐时间,连我们在内,总共只有两桌客人。我们点了四个菜,老板娘打量了我们一眼说:“水饺,点一斤就够了。”事实上,我们还是高估了自己,菜品和水饺的味道很不赖,份量也足够实惠,我们尽力想要不浪费食物,最终还是没能吃完。这对从小成长于物质匮乏时代的我来讲,是个一定会记住的经验教训。

用过午餐之后,我们起身去山陕会馆参观。就在去买票的当口,还是出了一点儿小意外。无奈之下,只好我和周娜两个人去参观,田丹留在外面等待。

山陕会馆照壁

山陕会馆(照壁)

周娜特意付费请了个导游讲解,值班的是个年轻的姑娘,有些诧异的反问:“现在去吗?”周诺体贴地说:“您可以歇会儿再去。”只顾着兴奋的我,当时没有回过神来。讲解员麻利的备好道具,撑了把遮阳伞带着我们去参观。

山陕会馆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山陕会馆(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进门之后,导游按照流程讲解。眼前的两根铁旗杆直插云霄,琉璃材质的照壁,飞檐斗拱、巍峨耸立的三层楼,左右两侧是钟鼓楼。

山陕会馆铁旗杆

山陕会馆(铁旗杆)

三层楼的一层是过道,雕塑精美的青石柱础,壮硕的柱子,踩的光滑锃亮的石头,显示出山陕客商雄厚的财力。二楼是戏台,为了安全起见,不允许上去参观,让人觉得有些遗憾。

山陕会馆柱础

山陕会馆(柱础)

戏台正对的是大殿,供奉的是关帝。传统意义上,演戏主要是为了娱神,显然神人同庆,凡人也可以跟着一起娱乐。以中间的步道为界限,男左女右,世俗百姓们分成两厢看戏。左右两厢建有两层楼,有身份地位的人坐在二楼包间里观赏。

山陕会馆二楼戏台

山陕会馆(二楼戏台)

山陕会馆二楼戏台

山陕会馆(二楼戏台)

山陕会馆大殿居中

山陕会馆(大殿居中)

现今一楼成了七十二行祖师爷们的神殿,左右各三十六位,高矮胖瘦都差不多,如果不是面前的标牌显示身份,各行当的徒子徒孙们怕是也不容易分辨出来。历史上的山陕茶商,大都有做茶叶生意,找着陆羽的塑像,按照现代人的礼节,周娜深深三鞠躬,以示对先贤的崇拜。

山陕会馆七十二行祖师殿右

山陕会馆七十二行祖师殿(右)

山陕会馆七十二行祖师殿左

山陕会馆七十二行祖师殿(左)

正殿供奉的是关帝,除了大殿本身,塑像和匾额都是后仿的。讲解员说:“原匾都收藏起来了。”俗话说:“眼见为实。”看不见实物,自然无从分辨真假。但是建筑本身的壮观,石雕、木雕的精美,就足以让人叹为观止了。

山陕会馆石坊

山陕会馆(石坊)

依照讲解员介绍:“这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山陕会馆。”大殿内壁东西两厢,还各有一个字“龙”“虎”,说是出自慈禧太后的手笔,拿玻璃罩着。穿过西侧门,墙上镶了一块碑。随口问讲解员:“有这个石碑的拓片出售吗?”回复说:“没有。”

天气炎热,走不上两步,说不上一段话,讲解员就累的直喘气,佩戴身上的扩音设备,放大了呼气声。

来到后院,曾经的春秋楼在晩清战乱中焚毁,只有遗址。新建了个石坛,上面端坐着一个关羽的塑像。至此,讲解员的工作告一段落,匆匆作别,留下我们细细参观。一眼望去,一辆消防车的后面,墙上镶嵌着一方石碑,隐约可见是乾隆年间所立,可惜的是距离不够,没有办法拍照。一层院侧殿边上,玻璃罩的都旧石碑,风雨侵袭后,玻璃可视度混浊,不容易看清碑文。

山陕会馆关羽塑像

山陕会馆(关羽塑像)

回到戏台下的过道上,呼呼的风吹过来,顿觉浑身凉爽。过去的人们,就是靠着设计,利用自然的风来消暑降温。

山陕会馆一楼过道

山陕会馆(一楼过道)

从山陕会馆出来后,不远处就是蜜雪冰城,找不见茶店,就只有先到饮品店纳凉了。从火热的室外进到凉爽的室内,从里到外透着惬意。点了一杯茉莉花茶,还是有点花香茶味儿。直到这个时候才回过神来,透过玻璃窗,烈日下的琉璃照壁金光闪烁,看一下手表,时针指向两点半。难怪导游员的诧异,我们居然在末伏天的正午参观了山陕会馆。回头看看周娜笑说:“导游员怕是怀疑自己遇到了两个铁憨憨吧!”我们自己也忍不哈哈大笑起来。

作者简介:马哲峰,学者,作家,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西双版纳州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员,西双版纳普洱茶历史研究院特约研究员,西双版纳州作家协会会员,勐腊县首届普洱茶文化传播大使,“行知茶文化丛书”编委会主任。所著《普洱寻茶记》《读懂中国茶》《普洱六山记》《寻味普洱茶》《读懂普洱茶》《大倚邦传奇》等,连年荣登茶媒体推荐阅读十大茶书榜单。曾荣膺《普洱》杂志优秀撰稿人,荣获河南茶叶流通领域发展二十周年杰出贡献奖,荣获创新中国茶百佳创新人才奖等。《人民政协报》等多家媒体予以专题报道。

图文来源:行知茶文化讲习所,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延伸阅读:+

首页 > 茶叶名家 > 名家论茶 > 中原茶路寻踪:赊店山陕会馆行纪
爱普茶网 爱普茶网,最新茶资讯网站,https://m.ipu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