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涩”。一款茶“涩”,到底好不好?观察下身边做茶的人对涩的理解,分歧还是挺大的。
李扬老师好,请问普洱茶熟茶适度发酵是否主要看叶底?适度发酵,从洗干净的叶底判断,是否应该色泽褐红,以红为主,红中显褐,有略微碳化叶,有略微的青叶或者发不熟的叶片
李扬老师,看叶底如何辨别茶树品种?想单单通过叶底判断出一个茶树的品种有点难。
请问李扬老师,熟茶或生茶的汤色浑浊是因为哪些因素造成?在浑浊的前提下,如何判断有些茶值得购买?有些就可以放弃?
熟茶的汤色,与茶色素的氧化程度有关,与品质并无太多直接关联。在熟茶审评术语中,最高评价是红艳明亮,相对正常的是红浓明亮。注意,是明亮而不是透亮。
有的茶喝起来涩,但生津感很明显,是什么原因?回答该问题所需知识点:一、什么是涩?二、什么是生津?三、涩利于生津吗?
李扬老师好,请问如何理解冰岛茶滋味中的“冰糖甜”以及“冰凉感”?其实喝一个品质较好、工艺正确的普洱生茶,都会很容易感觉到有清凉感跟甜味。
为什么我的茶一开始没有烟味,存了两三年就有了?回答该问题所需知识点:一、烟味的产生,二、香气散逸规律,三、为什么开始没有烟味而之后出现烟味
茶叶进化论:请问这个茶是闻着香还是喝着香?李扬老师好,刚好讲到了香气的问题,我想听听茶香与鼻前嗅觉和鼻后嗅觉的关联。
关于熟茶糯香这类风味,是茶叶中的各种物质相互协调的结果还是某一类物质的作用?
狭义的、茶叶进化论特指的「水含香」是「缓释」的。为了不混淆,下面都叫「水生香」,或者香韵。
茶喝着发热?那就对了!茶人相聚,少不了一杯茶;志同道合,自然也少不了对茶的品鉴。说到品鉴,回甘、生津、体感。
请问李扬老师,有关茶气的问题。同一款茶叶,在不同时候喝,对茶气的感受出入有点大,有时感觉茶气在后脊梁往上走,有时没啥感觉,从个人想法看会不会是心理作用更大些?
李扬老师好!某些茶喝了以后口腔里有覆膜感,一层滑滑的,这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
“回甘”与“生津”是人体感官产生的两种现象,它们的存在相互独立,但是从原理上看又可以彼此关联。
知识星球上,有成员问:为什么越好的茶喝起来越淡?越大的树喝起来为什么淡淡的甜甜的,没有一点苦涩味?相信很多人见到这样的问题都会深以为然。
普洱茶品鉴术语(茶叶进化论最新专题合辑)
普洱茶江湖上有句话,叫做「藏生茶,喝熟茶」,这是对普洱茶玩家普遍行为的高度总结。这种过于凝练的话,如果不加以解读,就容易误解,以至于有人认为藏茶不应该藏熟茶,甚至认为熟茶
第一方面,它太重要了。包裹度是判断一个茶工艺到不到位的核心指标(划重点:核心)。同时,包裹度是判断一个普洱茶茶能不能越陈越香的关键因素之一。
第一次喝到蛮砖古熟,口感确实令人惊艳。不同于易武熟茶的甜醇爽滑,蛮砖熟茶要在厚重上更具优势,细微的苦韵融合在茶汤中,显得浓郁深沉。而且蛮砖的喉韵存在感更强。
大多数的美都是空间层面的表达,唯有普洱茶,是需要一条完整的时间线来展开的。而在时间维度上去理解普洱茶,有这么两条时间线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那就是「越陈越香」和「活性」。
常见答疑:熟茶可以一直焖泡在水里吗?2021年的第一场雪落下了,全国天气也越来越冷,身边用保温壶焖茶的人不知不觉多了起来。很多人看到我
“发酵”作为名词表示一个过程,这本身就隐含着时间的概念。除此之外,发酵一词的引申义也是暗指时间的作用,比如我们说这件事发酵了,那就是说这件事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
熟茶只是近几年的产物吗?古人不喝熟茶吗?有人说熟茶是1973年之后才产生的没有历史,真的吗?
今天就给大家喝五款茶,四款凤庆熟茶,年份从老到新,一款凤庆生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