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内乡县衙行纪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衙(宣化坊)
夏日炎炎,暑气蒸腾。午饭过后,逃也似地回到南阳福鹿茶舍,门里门外,宛如冰火两重天。喝茶小憩片刻,商讨下午的行程。田丹留守店里,体贴入微的给我们灌了一闷壶茶带上,周娜开车载着我前往内乡县。
车辆穿城而过,摇摇晃晃中,小睡了一会儿,睁开眼的时候,刚刚驶上高速。沿着沪陕高速直奔内乡方向。道路两旁都是一望无际的庄稼地,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秋粮收获的季节在望,田间地头干活的滋味并不好受,我这个曾经挥汗如雨的乡下小子,一转眼成了久居都市的中年大叔。
六十公里开外,车辆驶下高速,右拐直奔内乡县城。
千城一面的风貌,有了穿城而过的湍河略显不同。驱车直奔内乡县衙,这个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正对着县衙,就是一个空空荡荡的地面停车场,过岗厅顺路标直奔地下停车场。将车辆停放好,提着闷壶,拿着水杯,背着相机,沿着楼梯回到地面广场。周娜去购票的当口,站在马路边上拍照,身后是新建的照壁,眼前是复建的宣化坊,这都是为了恢复旧貌重新建的。正对面就是县衙大门,左右两厢是申明亭、旌善亭,守卫衙门的是工作人员,主要的职责是验票。
内乡县衙(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周娜特意请了一个导游,没等开始讲解,身后又来了一群福建人,也请了个导游。充满戏剧性又恼人的一幕出现了,两个导游带领着两拔人,嘴里讲述着一字不差的解说辞,天气炎热,任谁也不肯多停留一分钟,不停催促着我们前行,两个人的声音,就像是开车是同时使用手机导航和车载导航,形成一种重叠的声浪,急吼吼的冲击着耳膜,真是花钱买罪受。
曾经威严的内乡县衙,如今改作县衙博物馆,保留县衙风貌的同时,尽量利用原有房屋作为展馆,使人有一种在时空中来回穿梭的感觉。县衙坐北向南,进入大门后的右手边依次是寅宾馆、双祠院和三班院,右手边依次是膳馆和南监。
内乡县衙(寅宾馆)
沿着中间的甬道往前走,正对的是仪门,按照过往的规制并不常开,现在只要是花了俩小钱的游客,尽可以大摇大摆的进出。仪门的东西两侧分布着生门、死门,现在的人浑不在意,在生门、死门中进进出出。两侧门旁分布着两口水井。
内乡县衙(仪门)
过仪门正对的是戒石坊,南向刻着“公生明”三个大字,东西两厢分布着吏户礼兵刑工六坊,各有各的职责。东厢房后面是典史衙,还有个戏楼,西厢房后面是吏舍,门口添建了洗手间,似乎隐寓对这些爪牙的嫌恶之意。
内乡县衙(戒石坊)
甬道直通月台,连同大堂,这里是知县公开审案的地方。导游提高嗓门强调,内乡县衙正堂是五品同知衔,远高于一般七品知县。大堂里上悬“明镜高悬”匾额,陈列有知县的仪仗。大堂东西两厢分别是架阁库、承发房,存放档案、收发公文。
内乡县衙(大堂)
内乡县衙(大堂)
大堂后面设有宅门,也叫屏门。左右两侧有门房,往后算是后宅了。正对屏门的是二堂,二堂悬挂“琴治堂”的匾额。意思是无为而治。知县预审或者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大多都放在二堂。
内乡县衙(二堂)
二堂东西两侧是县丞衙、主簿衙,他们是知县的佐贰官员。分掌征税、粮马、户籍等事。
二堂后面是夫子院,东西两厢为知县的幕友,也就是师爷办事之处,他们为知县出谋划策,属于政事参谋,地位最重要的是钱谷、邢名师爷。院里栽种了一棵双季桂,枝繁叶茂,几乎荫蔽了把整个院子。另外还栽有南天竺,互相呼应,俗称主贵。坐在桂花树下,忍不住感叹:“我们要是有这么一个小院就好了。”对于现在的人来说,这也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周娜递上一杯温茶,仰头一饮而尽,顿时觉得浑身上下畅快无比。夫子院的东西两侧分布着银局、税库,管理收支的重地。
内乡县衙(夫子院)
夫子院后面是三堂,雅称三省堂,是知县的内宅。迎接上级、商议政事的办公之处,偶作审案之处。院里面也有一棵古老的丹桂,宛如华盖,遮天蔽日。三堂的左右是东西花厅,是知县及家眷的住宅。
内乡县衙(三堂)
内乡县衙(会客)
三堂的东北隅,原有大仙阁,是知县供奉守印大仙的地方。印是权力的体现,所虑唯恐遗失。三堂的后面,还有后花园,建有兼饮亭。
花钱请来的导游,再三催促我们快步前行,顺着中轴线由南向北,从东线一路折返,至大堂宣告讲解结束,头也不回,逃也似的奔向空调办公室去了。庆幸的是,令人恼火的叠音解说也随之消失。
时值四点半,大堂里开始上演审案。像是一帮专职演员,演的一幕是儿子娶了媳妇不孝敬娘亲,知县下令将儿割肉偿母的剧情。衙役将刀在地上磨的哗哗直响,儿惧、母怜,呼天抢地告饶。知县责令儿子、媳妇承诺善待娘亲,结局皆大欢喜。出饰母亲的演员,唇红齿白,细皮嫩肉,有些出戏。为了方便观看,跪拜都是朝向观众,不合规制。热闹有余,逼真不足。不过演戏的演员,看戏的观众,并不当真,哈哈一笑了之。
内乡县衙(审案)
南监不大,内有狱神庙,外监、女监和死牢,低矮逼仄的空间,令人不寒而栗的刑具,帝制时期的严刑峻法,纵使活着进去,怕是也很难生还吧!
或许是天热,沿途的售货处都无人值守,好容易找到一个人,买了两本书,对方好心的提醒作者就在三班房摆摊。回身去找作者,进门所见,一对年迈的老人家,老先生就是《内乡县衙与衙门文化》一书的作者刘鹏九先生,认认真真地在书上签名、盖章。问及为何没有在门外摆个招牌,老婆婆笑着说:“不美气,(县衙各处)卖的书都一样,叫大家都赚点儿。”同刘鹏九先生聊天的当口,老婆婆特意掉转风扇对着我们吹。让人感受到长辈对晚辈的体贴入微。
《内乡县衙与衙门文化》作者刘鹏九先生
转眼之间,天色将晚。田丹打过电话来,我们告别两位老人家,离开内乡县衙,驱车回转南阳。伴随着夕阳的余晖,生命中的一天,又成了过去式。
作者简介:马哲峰,学者,作家,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西双版纳州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员,西双版纳普洱茶历史研究院特约研究员,西双版纳州作家协会会员,勐腊县首届普洱茶文化传播大使,“行知茶文化丛书”编委会主任。所著《普洱寻茶记》《读懂中国茶》《普洱六山记》《寻味普洱茶》《读懂普洱茶》《大倚邦传奇》等,连年荣登茶媒体推荐阅读十大茶书榜单。曾荣膺《普洱》杂志优秀撰稿人,荣获河南茶叶流通领域发展二十周年杰出贡献奖,荣获创新中国茶百佳创新人才奖等。《人民政协报》等多家媒体予以专题报道。
图文来源:行知茶文化讲习所,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