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南阳府衙纪行
河南南阳府衙(豫南首郡坊)
时值八月中旬,伏天余威犹盛。大清早,出来酒店的大门,瞬时就置身于炎热的暑气中。田丹开车来接我一起到福鹿茶舍,宛如进到了冷气森然的洞天福地。喝茶聊天,不觉间已近十点钟。田丹留守茶舍,周娜同我一道驱车前往南阳府衙。
南阳府衙显然地处于老城区,扑面而来的市井气息。停车场紧邻着府衙,这里是寸土寸金的地面,守着停车场,自然财源滚滚。
从停车场走出来,正对着府衙大门,街道对过是售票处,周娜过去买票。在各博物馆纷纷以免费公益为招睐的当今,各级官衙改建的博物馆仍然一如既往的坚持收费。这倒也符合衙门的惯例,从古至今,都是有理没钱莫进来。
南阳府署
正对着府衙大门,复建有豫南首郡坊。府衙大门口的八字墙体上,镶嵌有石碑,玻璃笼罩,围以栅栏,近不得身,看不清楚。以保护的名义,反而使其倍受冷落。进入衙门时,多了闸机,验看门票。过往守候的是门卒,现在是门卫,过去进出衙门不易,现在花钱后堂黄入内。
府衙大门内东侧,按照规制,应该是寅宾馆的位置。馆为官人的游宴处或客舍。现代社会的宾馆,大率意从此出。现在则作为王莽造币厂考古成果展厅,正经的钱眼所在,很值得一看。
正对着大门的是甬道,尽头是仪门,以往仪门平时紧闭,而今门户洞开。仪门的东侧是生门,供人们日常进出。仪门的西侧是死门,也叫鬼门,照旧制门外西侧就是南监的所在。死门是死刑犯的通道,今人不觉间可能就在鬼门关里走了一遭。
南阳府衙(仪门)
穿过仪门,东西两厢分列有六房。东厢是吏户礼三房,而今是南阳历代郡守知府展。过去的平民百姓见到知府老爷要跪拜行礼,而今的人们淡漠的扫上一眼,就扬长而去。即便是曾为南阳做出过贡献者,也很难让人赏脸高看两眼。西厢是兵刑工三房,地尽其用,作为三房的功能展。
(西厢:兵房、刑房、工房)
(东厢:吏房、户房、礼房)
仪门通往正堂的甬道西侧,搭建了一个临时的房子,违和、突兀,不知所为何用。这时一个导游领着一大帮人走了进来,站在中间的像是个领导,其他人员簇拥在一起。这可真是让人诧异,我们准备花钱雇导游讲解,回复说是今天没有上班。一有领导来参观,立马就出现了。这一幕真实展现了府衙博物馆的意义。
与仪门遥相对应的是府衙的大堂,上悬“公廉”匾额。大堂是知府公开办公的地方,初衷是堂堂正正,内悬“明镜高悬”匾额。按照规制,内里还应该设有官阁,以供知府冬天取暖。重建时一切从简了。两侧展示的是知府的仪仗,为出行时所用。据实,仪仗并不摆放在这里。
南阳府衙(大堂)
南阳府衙(大堂)
大堂两厢的耳房,这个真是很形象,就像一个血盆大口的猛兽,支楞起来两个耳朵,像是随时要把人一口吞下去。耳房的图片、照片展示十分散漫,看上去透着粗糙与敷衍。
穿过大堂,迎面就是寅恭门,平行的房间内作为刑具展,道具、模型、说明书、显示屏动画展示,无不展示出帝时期,为了维护统治,以严刑酷法作为手段,处处显示出人性的残忍与幽暗。最值得一看,可以洞察这世事的底色。
进入寅恭门,正对的是二堂,又名思补堂,知府预审或者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大都在二堂进行。二堂的耳房、东西厢房都是知府的幕僚,也就是师爷办公居住的处所,他们是知府私人雇请的幕僚。东厢房是师爷的文字和图片展,西厢房是实物陈设展览。
南阳府衙(寅恭门)
二堂东厢房之后就是东花厅的所在,有桃李馆、桂香室和虚日轩,现为两进四合院。现在辟为南阳史上最著名的父母官“召父杜母”的展馆。帝制时期的百姓,遇上好官的概率几至于无,近乎一种不切实际的奢望。偶有那么一两位,无不感恩戴德,诵于口、印于心,各式称颂。而今,院中塑有召父杜母的铜塑,似乎意味着人们还没有从历史记忆中走出来。
南阳府衙(召父杜母铜像)
东花厅下方有地道,连通前后两个院落。究其原本,当是逃生通道。而后又增添了地穴,今人视其为地牢。其与衙署的规制不符。进出口颇为隐蔽,地道低矮,逼仄狭窄。甫一进入其中,森然的凉气扑面而来,黑暗潮湿,若非胆壮,无不毛骨悚然。地上地下,宛如人间地狱截然不同。
二堂西厢房之后,即为西花厅。如今僻作府衙博物馆收藏匾额及拓片展馆,可视作帝制时期的社会文化面貌展。其中不乏参加文物科举考试后中式者的匾额,亦有为官者的匾额,更有士绅之间称诵的匾额。每幅匾额的背后,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意义。惜乎并未有人对此做进一步深入的研究,脚步匆匆的参观者,漫不经心的略作浏览,就转身离开。过往的历史与传统的文化,一同被抛在身后。
恩荣达尊(云贵总督林则徐题)
过二堂沿中轴线往后,即是三堂前之内宅门。入内宅门正对的屏门平时不开,人分左右进入三堂院落。正对内宅门的是三堂,南阳府衙名之曰“燕思堂”。通常是知府处理内务、接待上司、商讨机密事宜、处理隐私案件之处。三堂通称上房,是知府及家眷居住生活的地方。植有桂花,寓其主贵。三堂东配房辟为知府生活起居空间,西配房辟为知府书房。
圣谕十六条(康熙)
三堂东侧为宾兴馆,知府接待辖下士子之所。帝制时期,通过科举入仕为正途,他们是官员的候备,亦是官民之间的桥梁,士绅之间的交往必不可少。
南阳府衙(交椅)
作为全国唯一保留下来的府衙,南阳府衙成了了解帝制时期官署文化的一扇窗。整体建筑风格追求庄重肃穆,严格遵循规制,以追求实用功能为主。政余生活休憩的花园,亦处处彰显官署文化的印迹。
暑热难奈,只要在中轴线上的门口,过堂风如影随形,顿觉暑气大减,汗水收剑。遥想过往的年代,衣冠整齐的官员,行至此处,恐怕也是心中连呼“畅快”吧!
不知所据为何?东花厅中尚有一方“福寿”碑,传为慈禧皇太后亲笔所书。慈禧皇太后对于普洱茶的喜爱众所周知。道光皇帝倚重的名臣林则徐,曾出任云贵总督,担负有为皇家进贡普洱茶的职责。府衙展示的匾额中,其中一方“恩荣达尊”的朱硃拓,即为其所书。
南阳府衙(福寿碑)
时近中午,田丹打来电话。我同周娜一起离开府衙,历经大太阳的暴晒,车座上都有一种烧灼的感觉。穿越街道,回转福鹿茶舍,啜上一口普洱茶,身心舒爽。品味一盏普洱,品读一段历史。几多感悟,几多浩叹,都付笑谈中。
作者简介:马哲峰,学者,作家,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西双版纳州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员,西双版纳普洱茶历史研究院特约研究员,西双版纳州作家协会会员,勐腊县首届普洱茶文化传播大使,“行知茶文化丛书”编委会主任。所著《普洱寻茶记》《读懂中国茶》《普洱六山记》《寻味普洱茶》《读懂普洱茶》《大倚邦传奇》等,连年荣登茶媒体推荐阅读十大茶书榜单。曾荣膺《普洱》杂志优秀撰稿人,荣获河南茶叶流通领域发展二十周年杰出贡献奖,荣获创新中国茶百佳创新人才奖等。《人民政协报》等多家媒体予以专题报道。
图文来源:行知茶文化讲习所,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