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茶叶名家 > 名家论茶 > 马哲峰:密县县衙行纪【行知茶文化讲习所】

马哲峰:密县县衙行纪【行知茶文化讲习所】

作者:马哲峰  日期:09-16 来源:行知茶文化讲习所

河南省郑州市密县县衙

河南省郑州市密县县衙

时值荷月下浣,约同司末一起前往新密。早上在梵音店里碰面,她焖了一壶老六堡茶给司末灌了一杯。我自己习惯性的泡了一杯老生普带上。临行前,司末问:“跟冯海莲老师约了吗?”于是拔通了电话,闻听我们要来新密,冯老师笑着反问:“你们是来看县衙的吧!”司末和梵音在旁边忍不住笑出了声,冯老师真是洞悉世事,又稔知我的喜好。

农历节气果然神奇,处暑甫过,天气倏忽间凉了下来,真是天凉好个秋。司末开车,出市区,上郑少洛高速,一路直奔新密。一个小时后,车辆下高速,抵达新密城区。天气有些阴沉,看样子是想要下雨。到了冯老师所给的定位,不多时,冯老师就迎了出来,热忱的邀我们上楼喝杯茶。冯老师的工作室名叫莲语茶学堂,位于金凤花园小区临街的六楼,室内布置的清新淡雅。临窗而坐,庭院中花木扶疏,一杯热茶,配上冯老师的助教送来的鲜核桃,还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小坐茶叙后,冯老师同她的助教一起,陪同我们去老城区参观县衙。出门的时候,天上开始飘落起雨滴,滴滴答答落在车窗上,模糊了视线。从新城区进入老城区,恍惚从当下穿越到了过去。车辆在狭窄曲折的小巷里穿梭,七拐八拐总算是找到了县衙。

名为密县县衙博物馆,并没有像市区中的各级博物馆免费开放,仍然保留着景区的属性,也没有衍生商品,就只能收个门票。从县衙大门口开始,我主动担负起导游的职责,为大家讲解。县衙坐北向南,大门口东、西两厢分布有两个亭子,左边为旌善亭,右边为申明亭,一为表彰,一为调解。濛濛细雨中,申明亭中坐了一群附近的乡亲,他们只是闲坐聊天,不像帝制时期的臣民,至此为了调解纠纷,不成,则可以控告打官司。进门验票的当口,回看南面,衙门前原本应该有个照壁,如今已经荡然无存。守门的大爷连声称道:“你说的很对。”

密县县衙

密县县衙(申明亭)

进来县衙大门,中间一架三孔石拱桥,左右两厢是莲池,意为“廉耻”。官署文化,处处都有讲究,并不是为了玩谐音梗。亭亭玉立的荷叶,偶可见到的荷花,纵使万般不舍,荷月已近尾声。

密县县衙

密县县衙(莲池)

莲池之畔,东西厢房倒坐,当是衙役的班房。东厢房作为母婴室,西厢房作为衙役展览室。进门左转,依次为轿车房、马王庙与马厩,为其他县衙所未见。正对着马王庙,有个西门,方便出入。

密县县衙

密县县衙(马王殿)

密县县衙

密县县衙(马厩院)

大门院落西南方位是监狱,其他人都不愿意去看,只身一人前往探看。内有狱神庙,帝制时期,纵使沦落至此,内心也盼望有个公平的审判,只好求诸于狱神保佑。监狱内的陈设极其逼真,禁卒室、刑讯室、狱房、地牢,完全称得上是人间地狱。细想缘故,盖因其使用期限长达千年以上,记忆深入骨髓,无法摆脱。狱中只有瞭望塔是后建的,作为廉政教育基地,实属恰如其份的物尽所用。

过桥右转,沿着过道进入东跨院,名为“寅宾馆”,朝南的侧房作为县衙博物馆办公室,前方还一座土地祠。同样有东门可供进出。院中靠墙放置着众多残碑断碣,自然风雨的侵蚀,人为的砸毁,历史中的细节,就此湮灭无闻。

密县县衙

密县县衙(寅宾馆)

衙门建筑,规制严密。正对着大门、石拱桥的是仪门,如今敞开接迎人们,实则常开的是仪门东侧的生门,仪门西侧的死门紧闭,这才符合规制,省得不明究里的人们,不知不觉间,就在鬼门关里走了一遭。

密县县衙

密县县衙(仪门)

过仪门,左右两厢是六房的所在,东侧是吏、户、礼三房,西侧是兵刑工三房。展室的陈设精当,就是黑乎乎的,触碰开关,也没有反应。这真是让人十分不满,游客花了钱来参观,啥也看不清楚,这算怎么回事?仔细观察,发现有空气开关,伸手推上去,室内登时亮堂起来。冯老师忍不住笑道:“你可是真能!”我辨解道:“这个是我们应该有的权益。”也就是现在,换作身处帝制时期,很难想象有如此胆大的百姓。接下来参观的过程中,挨间寻找开关,待参观之后,又自觉的关闭电源。想来待在监控电脑前的工作人员,想必是会暗暗发笑吧!那又怎么样?还不是被我们破解了小伎俩。

密县县衙

东厢:吏户礼三房

密县县衙

西厢(兵刑工三房)

东厢房的后面是萧曹庙,也称为衙神庙,这个是历代主政一方的县级行政官员的榜样。只所以标明为榜样,实在是效仿的人不多,反面典型倒是数不胜数。

正对着仪门,甬道上立着戒石坊,南向刻着“公生明”三个大字,北向刻着“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目的是警示主政官员。穿过戒石坊,左右两厢拿玻璃罩着,宝贝一样看护起来的是舆地图,起的是地图的作用。

密县县衙

戒石坊(公生明)

甬道连通月台,密县县衙月台高耸,周有石栏杆,远较其他县衙为壮观。

大堂前建有卷棚,棚前左右两侧植有梧桐,浓荫如盖,遮天蔽日。卷棚不与大堂相连,雨水化作珠帘。这正是设计理念的体现,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意味着廉洁。

密县县衙

大堂

大堂又名牧爱堂,这是康熙年间密县知县衷鲲化所题。大堂左右两厢陈列着知县的仪仗,只能在他任职的地方使用。中间悬挂有明镜高悬匾额,下方塑有知县的蜡像。

大堂两侧的耳房,东西各两间。东为赞政厅,现辟作展室,内有县衙历次重修的石碑照片与碑文内容,亦有密县县城的古迹分布图。西为架阁库,恢复以往陈设,展示县衙档案存放的状态。

转过大堂屏风,正对面是宅门,东西两厢是门子房。看似身份低微的门子,都是知县的亲信,想要走门子,必须要打点好门子这一关。内宅门是屏门,人从两侧走。唯有接待上级官员时才打开屏门。从过去的官署,到现在的景区,规矩依然如故。

过屏门,东西两侧有厢房,西侧厢房是暗道出口。其他县衙中,都未见如密县县衙般的暗道,不独连通衙内各处,远通城外。对外宣称修复了衙内500米长暗道,但进出口都锁上了,无缘亲身体验。

二堂又名三鉴堂,同为知县衷鲲化所题,取自以铜、以人、以史为鉴的典故。二堂内塑有知县着官服审案的场景。地面玻璃笼罩,下面是整修前的砖铺地面。原告、被告的跪石凹陷下去,这得是多少百姓用双腿、膝盖摩出来的?帝制时期官民之间的不平等,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二堂左右两侧有耳房,东耳房中,八仙桌上陈设有茶壶、盖碗,供知县知幕友商议案情。

密县县衙

二堂

二堂东厢房后面是东花厅,现在作为文武官员服饰展厅。东花厅后面,东辅线上,座落着典史宅。二堂西厢房后面是西花厅,现在作为历代知县服饰的展厅。

过二堂进入三堂院落,院中立有知县与师爷商议的铜像。东西两厢为知县最为倚重的钱粮、刑名师爷的起居办公之所。他们都属于知县私人所请,收入颇为丰厚,由知县私人掏腰包发放酬劳。

密县县衙

铜像

知县在三堂接待上级官员,蜡像再现了这一幕场景。三堂东厢房后面是厨院,厨房的陈设一应俱全,最大限度进行了复原。墙壁上有说明,接待各级官员的膳食标准,以及知县日常三餐的食谱。看起来知县日常吃的不错,是故俗谚云:“千里去做官,只为吃和穿。”一语道破真相。

密县县衙

厨房

三堂之西为西内书房,着常服而坐的知县蜡像,表情透露出几分自在。内书房院墙上,特意露出了一块,用玻璃罩着,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墙体是由青砖混杂土坯砌成。帝制时期属于农耕时代,本质上属于短缺型经济,纵使作为官署,建筑时也要考虑成本。密县县衙屡建屡毁,建筑主体为清同治年间知县杨士玉主持修建。如今历经过重新修复,呈现出来的是史上最好的面貌。为了建设密县县衙博物馆,当地投入了巨额资金。

密县县衙

旧墙

穿越三堂,进入大仙楼院落。大仙楼上下两层,只开放了一楼。同衙门里其他神仙一样,塑像都是后来重做的,透露出一种粗糙劲儿,再也没有了过往的灵动,或许是后人不再相信的原故吧!

密县县衙

大仙楼

大仙楼东配楼为粮库,木质的粮仓敲上去咚咚响,显然没有一粒粮食。西配楼为银库,自然看不见一锭银子。改作科举考试制度的展厅,科班出身的官员是正途,花钱捐官属于异途出身,二者一直并行不悖。帝国大厦倾倒之时,粮库、银库都是空空如也。

沿着西辅线,分布有院落。其中西偏房专门辟出来作为曾出任密县知县的杨炳堃的展馆,他曾在河南多地出任地方官,受到道光皇帝的六次接见,著闻于帝制时期史籍的循吏。一个个展馆接连展示了他生平不同时期,可谓是令人叹为观止。展馆重修过,开关电源很隐蔽,还好都被逐一找了出来。并且在无意中发现了机关,开关电源上标有“音乐”二字的,打开后有自动播放的配音解说。院中的石榴树,硕果累累压弯了枝头。院中的石榴与室内的展览,纵使都有沉甸甸的份量,也乏人问津。

沿着西辅线进入后花园,一座亭子中塑了个铜像,这个是密县史上有名的地方官,西汉时期南阳郡的卓茂。挥手招呼冯老师:“快来看,你的老乡!”后花园从西往东只剩下窄窄的一溜儿,当是被民宅占压之故。东侧还有个地道的出口,里面灯光通明,只是铁栅栏门紧锁,无缘进入一观。

密县志

《密县志》

偌大的县衙内走上一遭,将近四个小时过去了。直到这个时候,雨停了。冯老师笑着说:“几个月没下雨了,你来了,下这么大一场雨。”司末接话:“跟萧敬腾一样。”我笑着回复:“过去,求雨都是知县的职责。这真不关我的事儿。”

不觉间已经过了午餐时间,大家早已经饥肠碌碌,错过了饭点儿,连跑了好几家饭店,都没能吃上饭。还好,路边有卖烧饼夹牛肉的店家,冯老师的助理跑去买了一兜子回来,回去冯老师工作室的路上,大家已经风卷残云吃了个干净。待再次坐在茶桌前,一盏热茶下肚,整个人都舒展开来。对于事茶的人来讲,无论做什么事情,开始和结束,都不能少了一盏茶的陪伴。

雨过天晴,已是夕阳西下的黄昏。冯老师将我们送至楼下,跟她习茶的学友赠以荷叶酥饼,让我们也享受到了过往知县才能有的待遇。相期以茶,总有恋恋难舍的告别。前路漫长,也要风雨兼程的走下去。

马哲峰简介:马哲峰,学者,作家,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西双版纳州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员,西双版纳普洱茶历史研究院特约研究员,西双版纳州作家协会会员,勐腊县首届普洱茶文化传播大使,“行知茶文化丛书”编委会主任。所著《普洱寻茶记》《读懂中国茶》《普洱六山记》《寻味普洱茶》《读懂普洱茶》《大倚邦传奇》等,连年荣登茶媒体推荐阅读十大茶书榜单。曾荣膺《普洱》杂志优秀撰稿人,荣获河南茶叶流通领域发展二十周年杰出贡献奖,荣获创新中国茶百佳创新人才奖等。《人民政协报》等多家媒体予以专题报道。

图文来源:行知茶文化讲习所,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延伸阅读:+

首页 > 茶叶名家 > 名家论茶 > 马哲峰:密县县衙行纪【行知茶文化讲习所】
爱普茶网 爱普茶网,最新茶资讯网站,https://m.ipu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