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茶叶名家 > 名家论茶 > 马哲峰:易武竜得土司衙署执照碑背后的故事

马哲峰:易武竜得土司衙署执照碑背后的故事

作者:马哲峰  日期:06-13 来源:行知茶文化讲习所

易武竜得土司衙署执照碑背后的故事

易武,无数茶友们心心念念向往的普洱茶的圣地。让人为之着迷的易武,不独有古茶山、古茶园、古茶树,亦有古镇、古街、古道,还有老茶号、老茶庄、老茶人。天上的云卷云舒,地上的人来人往,青山依依,绿水幽幽,一年又一年,茶花开复落,春去春又来,茶芽满枝头。人与茶的命运休戚与共,伴随着家国的兴衰起伏律动,在历史的舞台上演绎出一幕幕悲欢离合的人间曲目。

易武,其地名的含义有两种解释。汉语字面的意思是“易于动武”,可说是易武历史的贴切写照。亦有一说来自傣语的音译,意思是“美女蛇居住的地方。”倘若从空中俯瞰,这个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的边境小镇,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唯一的一片热带雨林深处,地形狭长,“山舞银蛇”可谓是对其地貌生动的描摹。神话中缠绵悱恻的爱情,现实中爱恨交织的茶缘,打动人心的都是因爱生痴的那份深情。易武,伴随普洱茶名遍天下广受世人追捧。在普洱六大茶山的历史上,后起揽万千宠爱为一身的易武,曾经走过了崎岖坎坷的发展历程。

梳理六大茶山的历史不难发现,清代早期的重心位于牛滚塘;雍正年间改土归流设立普洱府后,重心转向倚邦;自道光至光绪年间,重心移至易武。国与国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围绕着这方土地的主导权战乱纷仍。自然环境的恶劣,社会发展的落后,围绕生存权的血腥争夺。天灾屡发、瘟疫流布、人祸频仍,史书的记述、碑刻的佐证、口头的传说,无不流露出历史的苦难底色。而这一切,无不与这方土地上的人们赖以为生的普洱茶息息相关。

六大茶山中,易武堪誉其中的翘首。行政主导权屡经变革,文化地理内涵不断嬗变。对照古今易武的变化,可谓是大有不同。易武镇所辖地域面积广袤,现辖行政区域面积938.46平方公里。当今的易武镇下辖易武、麻黑、纳么田、曼腊、漫乃与倮德六个行政村,下设七十三个村民小组。真可谓是村村有古树,寨寨出好茶。无数慕名而来的普洱茶友,无不沉醉于一寨一味的易武茶世界里。

过往的十多年中,每逢春秋两季,一次次走进易武,每每收获满满的同时,总是会留下或多或少的遗憾。总有你未曾走近的村寨,未曾踏访的茶园,未曾品味的好茶。也总有你未曾留意的古迹遗址,未曾触摸的碑刻文物,未曾听到的传说故事,未曾揭秘的历史事件。而这些所有的缺憾,又成了下一次到访的理由,吸引着我们不断去探寻易武茶的自然风韵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易武竜得土司衙署执照碑背后的故事

庚子年腊月,时近春节,远在西双版纳的友人邹东春先生与聂素娥老师传来消息。他们夫妇两人前赴易武镇倮德村寻茶,在当地茶农兄弟的带领下,先是骑摩托车,然后再步行,往返七八个小时抵赴倮德旧衙门遗址,不仅探寻了古茶园,还拍摄了倮德旧衙门遗址处的石碑。多年来,为了探寻六大茶山的历史,我们穷尽全力搜寻遗落在茶山各处的碑刻文物,对照史籍文献不断解读,将其按照时代顺序排列,逐渐梳理出六大茶山真实的历史脉络。听闻有此前未见的碑刻现身,对此难掩强烈的好奇心。随即下载邹东春先生手机微信传来的照片,放大之后细细辨认。布满青苔的石碑掩盖了部分字迹,大致内容尚可获知。由此,内心萌发出想要实地探访的强烈念头。

壬寅年春茶季,带领学友同赴云南访茶。在位于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告庄福元昌茶店中,相约勐海福元昌掌门人邹东春先生与勐海福元昌主理人聂素娥老师夫妇两人茶叙,其间向勐海福元昌的两位当家人打探去往倮德旧衙门遗址的路径,邹东春先生与聂素娥老师提及路途的艰难险阻,极力劝阻我们不要冒险前往。想一想也是,时值茶季最忙的时候,同行的尚且有两位女士,加之我自己前些年赴易武寻茶时出过事故,右脚踝骨折后在医院里躺了二十多天,吃苦受罪的经历放在自己身上还可以咬牙承受,但是万万不能让朋友承受这种风险。一时间无法可想,只好暂时断了这个念想。

每每在易武访茶的日子,每天都过得特别充实。约同邹东春先生穿村过寨,深入山林茶地盯采高杆树鲜叶,赶回福元昌初制所炒茶,趁着天气晴好的时候晒茶,品鉴各种晒青毛茶,总有各种各样的乐趣。一如邹东春先生所言:“如果不是这里有好茶,谁愿意待在这穷乡僻壤的山沟沟里啊!”这大概是说出了许许多多做茶人的心声吧!

易武竜得土司衙署执照碑背后的故事

相约友人茶叙,也是每天必不可少的事项。如果不是借着茶季时节相聚,许多友人想必都会只是通信录上的一份子,时不时在微信朋友圈相见,真真是最熟悉的陌生人。长此以往,仅仅只是透过朋友圈所见,怕是会变成二十一世纪的新青蛙,只知道那巴掌大的一块天儿,信以为那就是生活的全部。唯有现实中面对面的交流,才是活色生香的情感沟通。

十多年的时间,亲眼见证了这个僻居边疆的山中小镇,逐渐蜕变成了繁华的市镇。仅就生活的便利性而言,它已经满足了普通人的全部想象,常年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乐享这承平已久的生活。易武镇主街的两厢,一座座楼宇拔地而起。靠近镇政府的侧后方,有一栋仿古样式的高楼,这里是易武同兴号茶厂。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同兴号茶厂的大楼都是易武高层建筑的标杆,也是当地最早一家装有电梯的大楼。时值茶季,同兴庄园品牌的掌舵人郑明敏先生,一天到晚忙个不停。他在百忙之中抽出空闲,邀请我们相聚茶叙。登临顶楼茶室,俯瞰整个易武古镇的容貌,可谓是尽收眼底。

易武竜得土司衙署执照碑背后的故事

茶叙期间,身兼易武茶叶协会会长的郑明敏先生提到了一件事,易武文化站安排专人从倮德旧衙门遗址处拉回来了一块石碑,打算放到易武茶文化博物馆中展览。这可真是意料之外的消息,让人喜忧参半,高兴的是就近可以看到实物,忧虑的是离开了原来的遗址,可能会有一些重要的讯息失落。随即请郑明敏先生联系易武文化站站长刀易学先生,获知易武茶文化博物馆正在改造扩建,拉回来的石碑,就靠墙放在博物馆新馆的门口。征得了刀易学站长的同意后,我们动身前去实地查看。眼前的石碑十分厚重,为了保护文物起见,我们就近从守兴昌号唤来了董猛等几个年轻力壮的棒小伙帮忙,合力将石碑平放在地上。马博峰又到守兴昌号提来了一桶清水,用茶巾湿水后轻轻擦拭石碑,趁着碑文清晰可辨的时候,先是用随身携带的单反相机拍照,然后俯身逐字逐句地将碑文誊抄下来。总算是亲眼看到了碑刻的原文,可惜未能前往倮德旧衙门遗址处实地踏勘,还是未免让人有些遗憾。

时隔月余之后,再次来到易武。比起春茶季节的繁忙,这个时节的人们开始有了几分闲暇。已经进入了雨季,天气时晴时雨,野外出行的风险系数陡然增大,僻处雨林深处的倮德旧衙门遗址,再次成了可望不可及的地方。相约易武文化站站长刀易学先生,一起参观正在改造扩建中的易武茶文化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已经进入了尾声,大致的面貌已经呈现了出来,待到工程全部结束,博物馆的面貌想必会焕然一新。在新扩建的一间展馆中,放着一辆独轮车,经由刀站长介绍后方才得知:“这是专门为了从倮德旧衙门遗址运输石碑打造的工具车。”为了把石碑运回来,真可谓是大费周章,专门又修了一条供独轮车通行的小路,就这已经是将工程量降至最低限度了。十多个壮劳力齐上阵,推的推,拉得拉,花了两天的时间,才把石碑从野外运到了公路上,而后装车运回了易武茶文化博物馆。由此可以想见,在过去运输这一方碑刻该有多么艰辛。按说文物最好的保护方法是原地安置,只是地处荒郊野外很难看管,此前已经有石碑遗失,至今下落不明。不得已,只好费尽周折将这方石碑运回易武来保管。

易武竜得土司衙署执照碑背后的故事

同样的兴趣爱好,促使我们再次验看碑文。这次有了郑明敏先生带来的易武同兴号同事的帮忙,大家一起动手,将石碑平放在地上。刀易学站长提来清水,轻轻冲洗碑身,然后用茶巾小心翼翼的擦拭,清晰可辨的碑文映入众人的眼帘。此番与我同来易武的茶农兄弟陈云杰,此前从事的是摄影师的工作,将碑文用相机拍了下来,回看所拍照片上的碑文清清楚楚,精湛的拍摄技术展现的淋漓尽致。接下来,会同刀站长再次验看碑文,逐字逐句校勘无误后,方才将碑文内容确定下来。喜欢一件事情,做着往往不会觉得累,不觉间就过去了半天的时间,以至于大家错过了午饭的时间,腹中感受到了空空如也,心中却是收获满满。

在易武的日子,很快就喜欢上了易武同兴号顶楼的茶室。不但是可以欣赏风景,还可以愉快的品茶,最主要的是看书。同兴庄园品牌掌舵人郑明敏先生是茶三代,曾经做过同兴号马锅头的爷爷重新扛起了复兴老茶号的旗帜,身为教师的父母投身普洱茶并注入文化元素,大学毕业后回到茶乡的郑明敏,承继了茶事业的同时,致力于茶文化的复兴。郑明敏先生收集珍藏了众多普洱茶文献典籍,通过爬梳史志文献资料,与反复校勘誊抄后的碑文相互参照,得以知悉这方从倮德旧衙门运回来的碑刻背后的故事。

易武竜得土司衙署执照碑背后的故事

碑额上铭刻着四个大字“慈恩久志”,这在目前六大茶山遗存下来的石碑上所仅见。现将石碑碑文抄录如下:普洱府宁洱县正堂纪录六次记功四次何为据禀执行遵照事。案查,竜得土目你者,具禀整董土弁霸佔界内水田一案,当经批令整董字识劝谕息争。兹据字识史元之禀称,情因竜得争控整董水田一案,并猛乌泥民强租山地,二比争论不休,属产元怀俯赏,谕调字识赴普,以情理明白谆示,字识回整备将宪谕案布,劝陈土弁己经遵示久息,不敢争执,出具遵依禀帖,呈敕不复抗逭,两案比诸构讼永息,地方安静矣。所有遵谕劝息缘由,理合据实禀覆等情。据此合既檄知,为此牌仰该土目你者,遵照来牌事理,即使遵照执照界内,其招佃猛乌人耕食水田一处,归该土目你者耕食,嗣后务须彼此和睦,毋得别生事端,大于永便,等因奉此,二寨夷目遵奉,勒碑永志。

石碑落款时间为乾隆二十四年四月吉旦。落款人署名为竜得土目你者率竜批竜得丰腊头目课勒半耑波特仝立。

通过阅读碑文可知,现今位于易武镇倮德村委会辖地,被当地老百姓俗称为“倮德旧衙门”,原本的名称应当是“竜得土司衙署”。而碑文中所涉及的核心是土地所有权归属的判决结果,要求原告、被告共同执行,原告竜得土目将其刊刻在石碑上,立于自己官署处。是故,其碑应当被命名为《竜得土司衙署执照碑》。由此,一段沉寂已久的历史重新复现于世。

易武竜得土司衙署执照碑背后的故事

雍正七年(1729)改土归流设立普洱府,复经调整施政纲领,分置车里宣慰司十三猛土司,兼辖十二土便委,仍称为十三版纳。其中五猛土司归隶于宁洱县,八猛土司归隶于思茅厅。碑文中事涉的整董、猛乌皆属十三猛土司之列,竜得土目属于十二土便委之一。按照彼时的行政体制,整董、猛乌、乌德等五猛土司统归于宁洱县管辖,是故官司打到了宁洱县衙。

碑文中所述的案情并不复杂,事关一处水田招佃后的收益权属。时任宁洱县知县召集原告竜得土目与被告整董土弁,听取原被告各自的陈述,并对案件进行了判决。判决结果是将被整董土弁霸占招佃猛乌泥民耕种的一处水田权益归属于竜得土目所有。胜诉后的竜得土目率领属下三寨头目刊碑晓谕众人知悉。

循着碑文中的线索,我们进行了查证。碑文抬头“普洱府宁洱县正堂纪录六次记功四次何”是指时任普洱府宁洱县知县何映柳。道光三十年(1850)《普洱府志》卷之四十“秩官”记载:“何映柳,广东兴宁人,进士,二十一年任。”何映柳出任宁洱县知县期间颇有政声,其事迹入选了名宦。在他的家乡,咸丰《兴宁县志》“人物传略”收录了他的事迹。其中语涉何映柳出任宁洱县知县经历:“调宁洱令,宁为普洱首邑,号难治。黠胥蠹,役因缘为奸。柳至,革供张,惩勒索。日坐堂皇以待讼者,至则隐判之,一时牍无留滞。每公事下乡,简傔从,备资斧,民几忘为长官之勘验者。”乾隆二十四年(1759),围绕竜得土目与整董土弁土地争控案件,作为时任知县的何映柳所作判决,也可以作为其为官施政的佐证。

民以食为天,农耕社会,出产粮食的耕田无疑是人们生存的根本。尤其是僻处边疆的土司地方,耕田尤显珍贵。为此竜得土目与整董土弁争控不休,直到时任宁洱县知县何映柳作出判决,并劝谕谆告方才停息。何映柳曾历任通海县、宁洱县知县,剑州知州等地方官,致仕回乡后遭逢灾荒,曾作《勤俭诗》一首,以劝化民众。诗云:“煮饭何如煮粥香?劝君忍耐度饥荒。一餐分作三餐煮,四月匀开五月粮。贵客临门茶当酒,亲朋到舍菜和汤。大家莫嫌诗句浅,要知人间岁月长。”作为进士出身的传统社会精英文士,何映柳作此明白如话的诗句,可知其洞悉世事人情,足见其仁人用心。

碑文中涉及到了整董土弁,查阅史志可知,时任整董土司是召音,而碑文中出现的是字识、史元。作为七品土把总,召音有可能是派遣下属字识、史元代替自己与不入品级的竜得土目你者到宁洱县打官司。胜诉的竜得土目你者,率领自己的下属刊刻立碑的时候,无意中留下了珍贵的记录。竜得土目的管辖地是竜批、竜得、丰腊三寨,时任各寨的头目是课勒、半耑、波特三人,可见时任的竜得土目及下属三寨的头目仍然是少数族群。道光《普洱府志》卷十八“土司”项下记载:“乌德土把总管竜得土便委一名,距城六站,乾隆三十一年,火头叶尧典熟悉夷情,放给土便委,以后子弟顶充。”由此可见,仅仅过了七年之后,竜得土司地易主。自此后,竜得成了叶氏土司的世袭领地。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仅仅只是管辖了三个寨子的竜得土司拥有土官署,也就是土司衙门,即便是不入品级,也仍然属于统治阶层的一份子。碑刻及遗址无可辩驳的的证实了这一点。

叶氏承袭竜得土便委世职后,也在历史上留下了印迹。咸丰八年(1858)孟春月上浣日,竜得土便委管下小寨地方五省大庙落成,所立两方功德碑留存至今。如今仍然完好无损的存放在倚邦山茨菇塘深山密林中的五省大庙遗址原处。碑文抬头为“世袭管理竜得一带地方钱粮事务军功司厅叶”,显现出时任叶氏土司在百姓面前极力彰显自己土司官员的身份。碑文中有“竜得印官统三寨头目”的字样,可见其依然延续管辖过往三寨之地。五省大庙的存在显示商贸的繁盛,毗邻倚邦、易武的地利条件,留存至今的古茶园,都印证出其地早就融入到了茶叶种植、商贸的体系中了。

易武竜得土司衙署执照碑背后的故事

民国《新纂云南通志》卷一百六十四“外交考”项下记载:光绪二十一年(1895),猛乌、乌德割归法属越南(今老挝版图)。清政府丧权辱国的行为,使的大片领土丧失。

自改土归流设立普洱府后,清廷授予从征有功的曹当斋为倚邦土司,伍乍虎为易武土司,此后,成为统领六大茶山的两大世袭土司家族。种种迹象显示,相邻的猛乌、乌德等土司地,得益于天时地利,渐次被卷入到普洱茶的商贸体系中,伴随普洱茶的兴衰起伏,流布至今。

壬寅年春月,相约同庆号的后人刘杰大哥茶叙。其家位于易武老街大天井的边上,重新注册了刘葵光茶庄的牌号。刘杰大哥承继了家族经商的事业,将普洱茶的生意做得很大。业务推广到了老挝的丰沙里省,位列当地最大的茶叶加工贸易商,常年都是丰沙里省长的座上宾。说起在当地做生意,别有一番体会。为了生意上的方便,人情往来自是少不了的事项。其专门从国内买了大屏幕的彩电送给老挝的朋友,每天只要他打开电视,就会念起自己的好儿。由于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大,当地政府专门发了个奖状给他,就挂在他家茶庄的墙上。提及老挝的古树茶,也并不少见。甚至云南的茶商深入当地,专门采制高杆茶。想一想,觉得合情合理,现在老挝的丰沙里省,就是历史上的猛乌、乌德土司地。伴随行政主权的变更,其地出产的茶,经常被人称作是边境茶。茶中不独有甜美香醇,亦有苦涩滋味。

易武竜得土司衙署执照碑背后的故事

壬寅年孟夏,赴西双版纳寻茶期间,专程前往景洪市拜谒倚邦惠民号的后人郑纯(祖武)先生。郑纯先生的父亲郑惠民创办有惠民茶庄,并曾担任主管地方教育的官员。一九九八年,郑纯先生受聘担任《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志》总编。为了编纂州志,郑纯先生与傣学大家李拂一先生之间多次书信往来。李拂一先生不但在信中介绍了郑惠民先生的事迹,并且提供了《十二版纳纪年》等多种珍贵的文献资料。其书中记述了竜得土便委司,征得了郑纯先生同意后,将其拍照记录。

易武竜得土司衙署执照碑背后的故事

《十二版纳纪年》记载:竜得土便委,原隶乌德土把总管辖。乌德割让法国后,因其位于补远江流区,依约,凡补远江流域之地,应归中国之规定,并未随位于南乌江流域之乌德土把总地而割让法国。竜得于乌得土把总司地割属法国后,直隶思茅厅。民国二年,编属普思沿边第六区行政分局。十八年,与倚邦裁并于普文县。二十年,普文全县,裁并于思茅县。

九十二岁高龄的郑纯先生记忆力惊人的好,几十年前的人和事,如在眼前。涉及到西双版纳州的历史资料,信手拈来,一上午的时间,讲起来滔滔不绝。小儿子郑阳心疼父亲的身体,几次将水杯放在老人家的面前,他都没顾上喝上一口。

易武竜得土司衙署执照碑背后的故事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志》记载:1953年,竜得土便委辖地划归版纳易武。竜得土便委司治于今曼腊乡倮德村公所范围,东至老挝猛乌130里,南至易武100里,北至整董130里,西北至勐旺130里。

2005年,曼腊瑶族乡并入易武乡。2015年,易武乡撤乡建镇。几经行政权属调整后,倮德成为易武镇下辖的六个村委会之一。曾经的竜得土司地,大部分归并于易武镇倮德村委会管辖。仍有小部分归并于象明乡倚邦村管辖。其地所产的茶也分别被划入易武山、倚邦山。

作为一个不入品级的土便委,清代的史籍文献中对其记述寥寥,只是言及自乾隆三十一年(1766),火头叶尧典获授土便委职,以后子孙世代顶充。民国时期的文献也只是一笔带过,民国元年(1912),叶桂芳承袭竜得土便委。新中国建立前,时任竜得土便委叶应红逃往老挝。

壬寅年春月,易武访茶行程将要结束之际,我们联络上了新盛利号的后人赵继良先生。经由了解获知,他的三叔赵三民先生家住在倚邦村曼拱寨。时隔月余之后,再次到访倚邦曼拱,相约赵三民先生茶叙。他的父亲赵国传先生就是新盛利号的创办人,他的母亲叶焕珍则是竜得土司的长女。赵国传先生是易武有名的才子,于一九五六年著有《易武版纳历史概况》一书,其手抄本影印件为家人珍藏至今,是了解易武历史最为珍贵的文献之一。

赵国传先生既从事教育事业,又经营普洱茶号,事业与家庭生活红红火火。民国二十五年(1936),赵家遭逢土匪抢劫,多人遇难,财产被抢。赵国传受伤后终身残疾,叶焕珍受尽酷刑侥幸生还。忆及母亲承受的苦难,年逾古稀的赵三民先生忍不住失声痛哭。

受伤残疾后的赵国传先生凭着行医为生,遭逢大难后的叶焕珍承担起了家庭重担。新中国建立后,由于所划地主成分拖累,一家人历经磨难。一九六五年,赵国传先生去世。叶焕珍带领着家人度过了艰难的岁月。赵三明先生亲笔书写的回忆录里,记录了过往人生经历的苦痛与后来的美好生活。从父辈开启并延续子孙辈的普洱茶事业。并且专门为自己的母亲写了一篇文章,其中着重记述了为母亲庆祝百岁寿辰时的盛况,为子孙昌盛的赵氏家族引以为豪壮。

易武竜得土司衙署执照碑背后的故事

壬寅年孟夏,经历了连续一周的强降雨过后,终于迎来了晴好的天气。而我们也将结束访茶之行,踏上返程之路。自旱季进入雨季,历经长达三个月的考察后,从竜得土司衙署执照碑开启了一段探寻普洱茶史的历程。曾经长期涅没于岁月深处的历史真相,通过文献的梳理,碑刻的验证,实地考察,逐渐浮现出来。为我们了解普洱茶的历史,多了一条途径。同时,又引发了更多的谜团,等待人们去探究。当我们在品鉴普洱茶的时候,亦能够从中折射出世间的万千映像。但愿爱茶的人们既能够从中获得身心的滋养,亦能获得人生的感悟。

作者:马哲峰,图文来源:行知茶文化讲习所,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延伸阅读:+

首页 > 茶叶名家 > 名家论茶 > 马哲峰:易武竜得土司衙署执照碑背后的故事
爱普茶网 爱普茶网,最新茶资讯网站,https://m.ipu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