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业是学习茶叶的,但是我们学茶的时候是没有普洱茶的概念的,只有6大茶类。当时这个普洱的市场是没有普洱茶的,也没有茶产业,是很传统的计划内的经济。
我99年就做茶叶了。刚开始做茶的时候,我是把茶叶当成工作。多年来,主场就是易武。但是对易武绿芽茶的重视程度,其实应该是来这里上完课以后。
「茶叶进化论 高阶品鉴班」的课程,已成功举办了36期。学员涵盖资深普洱茶玩家、茶农、制茶师、普洱茶爱好者、茶小白等。
这样的茶多吃一些,能让你自身的肠道有益菌获得更多滋养,反过来就能够抑制一些邪菌。也就是所谓“风邪”。回过头来我们看风的繁体字“風”,里头那只小虫是何含义是不是已经有答案
用古树发酵熟茶的市场正在逐步形成共识——这是熟茶发展的必然。古树茶发酵熟茶真的明显有优势吗?当然有。而且喝习惯古树熟茶的茶友,能懂这个差距有多大。
7月29日,茶叶进化论第11期白茶沙龙圆满结束,嘉宾和茶友在现场的发言整理完毕,超过15000字,分三期发布,这是第三期。
7月29日,茶叶进化论第11期白茶沙龙圆满结束,嘉宾和茶友在现场的发言整理完毕,超过15000字,分三期发布,这是第二期。
7月29日,茶叶进化论第11期白茶沙龙圆满结束,嘉宾和茶友在现场的发言整理完毕,超过15000字,分三期发布,这是第一期。
都说喝茶人的最后一站是易武,它不像冰岛和老班章那样好得直接,真正喝懂它需要一点点审美门槛,其中一个门槛,就是冲泡,像易武绿芽茶这样滋味“藏”着的茶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时段。中医认为,湿为阴邪,易伤阳气,三伏天不宜贪凉,反应“驱寒扶阳”。三伏天喝什么茶?「茶叶进化论」推荐熟茶或老生茶。
普洱茶从历史中走来,关于其概念、观念、片字只语都值得我们重新去予以关注和解读。本期继续关注檀萃对普洱茶的记载。
普洱茶从历史中走来,关于其概念、观念、片字只语都值得我们重新去予以关注和解读。本期我们关注檀萃对普洱茶的记载。
有人站出来说,熟茶技术就是人工加速的后发酵嘛。既然都要人工快速发酵了,不一次发酵到位,还要期待仓储去转化,是不是有点多此一举?
进入暑季,总有那么几天会偏爱白茶的淡雅。择了冰块冷泡,或是放凉了品她的优柔,配上颊侧的夏风,执一扇,贪贪凉。
我们一行受邀前往东莞参观岁月知味总部,与郑少烘董事长进行了深入交流。此行,我提出的茶叶进化论理论与郑董的存茶实践经验形成了有效的衔接。
林语堂先生说:“只要有一壶茶,中国人到哪儿都是快乐的。”喝茶确实会让人愉悦,但茶有不同,从愉悦感角度来说,什么样的茶会更让人高兴呢?
比如说:陈香和堆味有这么区别?和仓味、霉味有什么区别?和药香、枣香、樟香、木香有什么区别?“陈香”不像“蜂蜜香”“玫瑰香”这样具体的香,它更像是对一款普洱茶存放得当的正面
虽然是一次闲聊,但他们说到的一些话值得每个制茶人、喝茶人去细品和反思,于是就将他们的对话整理放在这里,供大家阅读。如果有触发到你了,也欢迎在评论区“激情讨论”。
现代人普遍处在亚健康状态,高油高盐高糖高脂的现代化美食也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原因一般被解释为现代化生活节奏快,滥用药物,缺乏运动,营养过剩等等。
我们为什么要喝老茶?好喝。好喝之外呢?作为从业者,我们身处其中,老茶的价值就更大、更多了。比如,对于完整看待原料变化和工艺发展,我们必须通过一些样本和框架才能够认识和研究
什么是好茶?我们来看看民国大生活家林语堂怎么说:“好茶必有回味,大概在饮茶半分钟后,当其化学成分和津液发生作用时,既能觉出。”
如果不懂糖苷带来的体验,你就喝不懂真正的古树熟茶。古树茶的美妙都来自于这个小东西――糖苷。它随着茶汤进入我们的口腔后,慢慢发生反应。
今天这些大厂,原料好像用的都是新制茶园,也就是所谓的台地茶。有人就提出疑问:这些大厂以前做的不也是这些东西吗?为什么人家存下来就好?
大家有没有发现,七八十年代的国营厂老熟茶喝起来很有劲,而2000年左右的略显粗糙。为什么呢?前两天有茶友问我这个问题,他提出了一个假设:是不是那个时期的发酵度不一样?
如果你注意过七八十年代勐海茶厂的熟茶叶底,就会发现当时熟茶的叶底偏绿、颜色花杂,呈现“三色底”;口感方面,与九十年代后期的大厂熟茶对比,早期茶的汤质明显细腻,而且更有劲、